中华网文化频道

文化
当前位置:文化 > 艺术要闻 > 正文

美国学者柯伟业—— 邂逅中国古画(人物)

  柯伟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办公楼前。

  柯伟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办公楼前。

  柯伟业的中国画《山水图》系列之一。

  柯伟业的中国画《山水图》系列之一。

  二〇一五年,柯伟业的硕士毕业作品在浙江杭州潘天寿纪念馆展出。

  二〇一五年,柯伟业的硕士毕业作品在浙江杭州潘天寿纪念馆展出。

柯伟业(左一)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本文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柯伟业(左一)在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本文配图由受访者提供)

雪后的北京大学校园,银装素裹,未名湖已经结了厚厚的一层冰。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就坐落在未名湖畔。这是一座明清样式的三层园林建筑,三面围合,屋檐起翘。“这座颇具古韵的建筑其实是外国设计师的手笔,也算是20世纪初中西文化交融的一个见证。”谈到自己的办公环境,美国学者柯伟业(Michael Cavayero)感到颇为自豪。

作为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助理教授、研究员,柯伟业主要从事中国古代艺术史与宗教史跨学科的研究。近期,他凭借其研究成果在全球9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202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青年研究基金的获得者之一。

被中国古画深深吸引

走进柯伟业的办公室,空间不大但整洁素雅。办公桌前悬挂着一幅中国古画卷轴,尤其显眼。“这是五代十国时期(传)关仝《秋山晚翠图》的复制品。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幽静高深、烟雾缭绕的高山,山石的笔法运用了‘豆瓣皴’等很多不同的皴法……”柯伟业用很多专业术语详细介绍着画作的相关信息。他说,通过欣赏山水画,即使不出家门,也能体悟山水,这便是中国古代文人所说的“披图幽对”“卧以游之”。“希望我也能在‘卧游’中修身养性,感知古人的文化与审美意境。”柯伟业说。

由中国古画谈到自己的人生经历,柯伟业笑道:“这是一个大家都特别感兴趣的话题。”1987年,柯伟业出生于美国纽约市。自幼学习艺术的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已具备了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在高中时期的一堂关于东方艺术的课程中,柯伟业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古代绘画。柯伟业说:“我当时看到的是梁楷等南宋画家的‘简笔’作品,这些作品运用了简约且凝练的笔法,恰到好处的水墨层次,一蹴而就,浑然天成。笔墨虽简,但其迸发出的生命力让我无比震撼,这与西方盛行的当代艺术表达风格大为不同。我便意识到,在这些画作背后,一定有更深层次的、精神层面的深厚意涵。”

自此,柯伟业从未停止过对此问题的思考,他开始大量搜集关于中国古画的资料。当时还在读高中的他,鼓足勇气,多次联系并请教了美国著名的中国艺术史学家高居翰(James Cahill)先生,表达了自己对中国画的学习兴趣。后者鼓励他亲身前往中国学习,进行实地研究。

如果说柯伟业与中国艺术的结缘是一种偶然,那么他日后对中国艺术的研究,则是出于其明确的个人志趣。柯伟业本科就读于纽约大学艺术系。2007年,他作为纽约大学交换生第一次来到中国,用近半年时间系统学习汉语。他的中文名字“柯伟业”,就来自于当时的汉语老师,并一直沿用至今。半年的学习虽然不长,但已让柯伟业真正涉足了这片他向往已久的土地,为其后在中国的艺术研究与实践播下种子。

此后,柯伟业曾到日本京都精华大学进修,了解那些流传到日本的中国画以及它们在当地的演变。“在日本,我看到很多画作在表现与形式上的变化和差异。从中我越发感到,画作背后的精神内涵才是支撑作品的关键,探寻这些画作及其创作者背后的思想源流,才真正具有研究意义。”柯伟业说。

画“地道”的中国画

2011年,柯伟业第二次来到中国。这一次,他走进宋画的重要创作现场之一——浙江杭州,在中国美术学院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硕士期间,柯伟业就读于国画系山水专业,导师对他提出了一个要求:画出一幅地道的中国画。“何为‘地道’?在我看来,不仅指视觉层面与古画相似,更是画作背后与古代艺术家们的‘心有灵犀’。”柯伟业认为,除了笔墨技法,中国画还蕴含着儒、释、道哲学思想的丰富内涵,那些内心清净、对艺术无限虔诚的艺术家的作品才会真正直指人心。

翻开柯伟业的绘画作品集,里面既有典型的古意山水,比如《岩涧江川图》,还有用手指代笔作画的指墨作品,比如《溪山飞瀑图》。柯伟业曾在苏州博物馆的展览中,看到清代隐士高其佩的指墨画真迹,感触颇深,后来不仅找出其著作研读,也尝试指墨创作。“在日常练习中,我会在学习不同时期经典作品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研究与理解进行创作。”柯伟业说,学习中国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经过长期的读画、临摹、总结与思考之后,才能潜移默化地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

长期的绘画实践也引导着柯伟业的理论研究。“我的关注点很大程度上与我个人的绘画实践相关。中国画中‘师古人,师造化’的训练与创作模式让我格外关注中国古代画论中的术语,这些术语都是支撑中国画乃至中国艺术审美的核心问题,对于讨论中国画的源流意义重大。”

近年来,柯伟业把主要精力投入学术研究中,但他依然保持着对艺术实践的饱满热情,努力探索中国画水墨表现的新形式。至今,柯伟业已经参加了数次个人展览与群展。

徜徉艺术山水间

2020年,柯伟业来到北京大学南亚学系做博士后,并在2023年加入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我们学院吸收了很多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学术背景的国际青年学者。在这里,我能够听到来自不同学科的声音。”柯伟业说,一件美术作品的背后,可能涉及历史学、宗教学、哲学、语言学、艺术学等多门学科,更深入的研究,需要采用跨学科、跨语言、跨地域、多重视角的方法,北京大学深厚而广博的学术土壤,为这样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作为青年教师,教书育人是柯伟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本学年,他开设了《中国艺术学原著导读》与《美术概论》两门课程,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授课风格。“比起照本宣科,我更倾向于从某个艺术现象或某个代表性文献出发,进行解读和延伸,将更多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上。”在柯伟业看来,培养研究精神要比具体的知识获得更为重要。而兼具专业性、趣味性与互动性的教学风格,也让柯伟业成为艺术学院崭露头角的教学新秀之一,深受学生喜爱。“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跨越学科间的壁垒,突破思维上的桎梏,针对艺术史中的问题,建立结构性的认识,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柯伟业说。

从认识中国画、学习中国艺术史,直至在中国长期从事研究与教学,其间改变的不仅是柯伟业的人生轨迹,还有他的心境。对柯伟业而言,研习中国艺术带给自己的人生智慧,莫过于“沉着痛快”这四个字。“沉着痛快”是中国画论中对笔墨技法的一种评价,表示画面达到均等、自然、圆满的状态。在柯伟业看来,“沉着痛快”更蕴含着“中庸之道”这一古老的智慧,“在作画时,如果太‘痛快’,可能会显得浮躁与随意;如果太‘沉着’,可能会失去灵气。只有达到沉着痛快恰到好处的状态,画作才会圆满。”柯伟业说,既要精神饱满、元气淋漓,也要心境如磐、优游不迫,这是作画的境界,也是做人的道理。

虽然已在中国13年有余,柯伟业仍称自己是“初学者”。如今,这位中国艺术文化的“初学者”正以谦卑与真诚的态度,徜徉于中国古代艺术的山水间,用自己的方式在不同文化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责任编辑:陈玲玲)
关键词:

相关报道:

    推荐阅读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传承千年文脉 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2024-09-03 09:53 眉山三苏祠博物馆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皆是人间好时节 ——感受二十四节气图画之美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2024-08-29 09:48 二十四节气 夏至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先人们是怎么给动物字定型的?

    表示动物部首的有65个,这65个部首都是参与造字的智慧祖先根据动物身上的某种特性归纳出来的。具体归纳的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2024-08-27 09:32 动物定型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吉他赋能文旅发展(深观察)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2024-08-19 10:29 吉他文化 文旅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不负青春不负国 点赞巴黎奥运会“00”后中国小将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2024-08-12 10:26 巴黎奥运会赛场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公布特邀剧目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2024-08-08 11:12 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北京中轴线:一条擘画了七百多年的文明线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2024-08-05 09:38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当“齐天大圣”遇见奥运盛会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2024-08-02 09:25 奥运会 国产动画短片《奔赴热爱》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一城古韵活态传承

    一线中轴承古通今 一城古韵活态传承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24-07-30 10:58 北京中轴线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现在,体验式旅游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饮茶、陶艺、阅读,都是生活体验。”

    2024-07-26 10:01 苏东坡主题旅游

    中华网文化头条号

    中华网文化微博

    联系方式

    频道合作
    负责人
    chenjing@zhixun.ch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