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香港2022春拍,有人欢喜有人忧。对于中国艺术来说,在香港这样一个愈发国际化的拍场上,正在发生着不再专属某一群体的气场变化。
比如较之数年前频频创纪录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在过去几季拍卖中,高光时刻被西方艺术大师盖过,上拍数量、成交额贡献度等等都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大火的青年艺术家也“不敌”风头正劲的海外同行们所创下的高价。
西方资本的力量?东西方艺术语言差异?新世代藏家品味所致?等等因素,引人深思。准确的说,香港2022春拍之后,甚至引发了业内争议。
张大千仿王希孟《千里江山》落槌瞬间
与现当代艺术所不同,针对香港拍场中国传统艺术的讨论,以中国书画为例,收藏主流群体及市场毫无疑问是在中国大陆。
所以,业内更为关心和聚焦的问题在于:这件作品究竟能卖到什么价位?
对于中国书画来说,香港拍场仍是一个可以审视估价、讨论行情的统一市场。尤其是对于大估价的封面重点拍品来说,更是为即将到来的北京2022春拍带来一丝风向。
霸屏的张大千,还能带来多少市场惊喜?
众人期盼的董邦达,为什么没能顺利易手?
受到2022春天以来香港疫情爆发的影响,往年3月底的香港春拍和巴塞尔延期至4月底举行。值得注意的是,保利香港十周年拍卖7月举槌,中国嘉德香港十周年则是春秋拍合并至10月举行。但无论如何,从4月拍场数据、展览数据来看,虽然大陆藏家依然未能成行,但熟悉的香港艺术周正在恢复往日的热闹。
以已经结拍的苏富比、佳士得、华艺国际、邦瀚斯等四家拍行中国书画板块来看,四家拍行共推出8个书画专场872件拍品,获得了10.23亿港元成交。高价作品方面,诞生1件超亿、9件超千万港元拍品。
笔者也重点关注了2020年疫情以来的香港拍场书画市场成交额变化,以占额最大的苏记和佳记为例,中国书画市场连续三年实现增长。具体到数字来看,同比2020春拍成交额增长了3.07亿港元,增幅高达56%;同比2021春拍成交额增长了1.5亿港元,增幅为21%。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