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进时代审美并不意味着丢弃“老底子”
“越剧发展到现在,创新的基因贯穿始终。守正创新与戏曲中的移步换形,一脉相承。”浙江戏剧家协会顾问、浙江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蓝玲是浙江小百花越剧院退休人员,他数十年从事戏曲服饰造型工作,见证了越剧的不断发展。“如今,浙江小百花越剧院的剧目可以称为‘诗画越剧’,服装和舞美设计都融进了新的美学思想。”
比如,设计《天之骄女》中高阳公主的服装时,运用许多现代工艺和剪裁手法,色彩、图案、纹样的选用都以表现高阳公主骄横跋扈的性格特点为目的;在《西厢记》中,舞台布景采用流动、潇洒、飘逸的转台,张生的服饰一改传统戏曲的白色水袖,角色穿什么颜色的衣服,就用什么颜色的水袖……越剧舞美、服饰、妆容设计都越来越符合时代审美趣味。
越剧的现代转型,并不意味着丢弃“老底子”,这些传承百年的精髓为今天的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守正方能创新。”王滨梅说,老一辈留下来的方法沿用至今,青年演员从入行开始,一般都要苦练10年,才能在舞台上有个“样子”。形体训练中的站法、手法、腿功、腰功,以及后面的台步、毯子功、把子功、水袖功、扇子功、髯口功……基本功训练没有捷径可走。
为了让青年演员有更多“实战”经验,浙江小百花越剧院打造一系列以90后、00后为班底的“青春版”越剧剧目,包含穿越、谍战等新题材,虽然没有老一辈艺术家那般收放自如,却彰显了一份青春活力。
越剧艺术如何能薪火相传?最近10余年,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在青年人才培养模式上持续探索,一改原先的“戏班子搭台”,发展为“院校合作”模式。“我们和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有着长期合作,政府主管部门也给予戏曲班学生有力保障,学费全免,等学生们毕业进团时,我们再严格考核,择优录用。”王滨梅说,通过“院校合作”模式,院团人才储备已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本世纪初的“面临断层”,到如今拥有令人羡慕的“殷实家底”。
去年11月底,浙江小百花越剧院还推出了“戏曲雅韵校园传承计划”,组织了全院50余位越剧演员走进杭州中小学,开展了一场独特的戏曲文化普及活动。现场50位越剧演员以“一生一旦”两两组合方式,手把手教小朋友理解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学校操场上,来自40个班级的1500余个孩子,戴上水袖云肩,同唱经典越剧《红楼梦》的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校园里刮起了一阵“越剧风”。
把越剧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心中,未来就可能多一些戏迷,甚至多一些越剧传承者。越剧的未来值得期待。(江南窦瀚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有力载体。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