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深沉的精神追求,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现存348个戏曲剧种,风格特点以及美学表现各有风采,即便是同一剧种也是不同行当竞演风流,同一行当的不同表演艺术家也有自成一派的风采。各地方各剧种戏曲不仅活跃在城市剧场,更在广袤的乡村大地发挥着“舞台方寸悬明镜,优孟衣冠启后人”的作用。“其事多忠孝节义,足以动人;其词直质,虽妇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气为之动荡”。戏文唱词中体现的善恶分明、惩恶扬善、褒忠贬奸,戏中人身上具有的爱国情怀、优秀品格、传统美德,戏曲舞台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的大写意,表演程式的规范律动、技巧讲究,还有对“大团圆”结局的书写,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对和合共美的追求,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精气神。
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中,探索戏曲发展的创新之路
在绵延赓续的历史发展中,戏曲形成了独特的创作实践理念,积累了丰富的艺术创作经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审美习惯。新时代,戏曲依然肩负着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重任,需要持续释放艺术的生命力和亲和力,不断繁荣发展,更好担负文化传承发展的使命。
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培养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戏曲人才,尤其要注重编剧和表演人才培养,要建立一支编、导、音、美、演门类齐全的创作表演人才队伍和现代管理人才队伍。纵观古今中外戏剧史,戏剧的鼎盛时期剧作家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豫剧领域的樊粹庭、杨兰春。樊粹庭给豫剧留下了一批经典剧目,在提升当时豫剧的文学性、豫剧演出的规范性、培养豫剧人才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豫剧《朝阳沟》是杨兰春的代表作,他对河南豫剧院三团风格的确立起到了重要作用。剧本乃一剧之“本”,演员乃舞台“中心”。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戏剧梅花奖的设立正符合了戏剧发展的这一规律。一批又一批优秀剧作家、中青年戏剧演员在获得曹禺戏剧文学奖、中国戏剧梅花奖后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逐渐成为当代中国戏剧艺术各剧种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为中国戏剧事业的传承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有力载体。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