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是故宫博物院出品的首部原创儿童剧,早在创排之初,故宫博物院就派出了强大的文物专家阵容为这部儿童剧保驾护航。从器物到书画,文物专家全程提供文化顾问支持。《甪端》剧目总策划闫宏斌表示,希望这部集品位趣味、教育传播和文化传承功能于一体的儿童剧,能促使孩子们认识更多文物,去主动了解其背后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而吸收文化瑰宝蕴含的宝贵养分,融会贯通,守正创新,将其更好地传承下去。
剧作家、戏剧评论家欧阳逸冰对这部剧给予了中肯评价。他认为,创排这部剧,不仅是故宫在文化传播方面所做的一次尝试,更代表着民族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少年的文化需求相结合的尝试,《甪端》的创排很好地表达了故宫的当代精神。
在专家学者看来,该剧的创排,将博物馆教育和儿童戏剧教育相结合,在博物馆厚重历史文化的场景中,让文物“活”起来,通过戏剧的力量,让孩子们在观演中穿越时空,感受历史文化,培养历史的“同理心”,激发真情实感,关注过去、现在,思考时间和生命的价值、意义。
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剧中时时念起的台词“子子孙孙永宝用”,是青铜器上常见的铭文,寓意器物永世流传,后世子孙要一如既往地铭记和珍爱祖先的功德与荣耀。“紫禁城在北京,六百年度光阴,时光流转不曾停,奇珍异宝数不清,一草一木皆有灵,夜半轻轻侧耳听。”剧中大量优美动人的音乐歌曲,尤其朗朗上口的《故宫谣》令观众印象深刻。早已被观众熟知的故宫“御猫”也出现在剧中。此外,剧中还展现了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的历史,珍贵影像资料的展示让观众们感受到还远不为人熟知的故宫一代代“典守者”令人感佩的精神。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有力载体。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
“民以食为天”,自原始农业诞生之际,我国的农作物体系就展示出“多元交汇、多元一体”的特点。有些新物种不仅在华夏大地上“站稳了脚跟”,还能“反客为主”,成为今天散落各地的地理标志产品。一起来看历史上那些关于“老祖宗严选”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