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观其复”版《玉簪记》。冯海摄
核心阅读
6年推出5部作品,演出常常一票难求,北方昆曲剧院推出的“观其复”系列作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将原汁原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昆曲带给观众,努力让更多人爱上这门古老又充满活力的艺术。
在北京西城区的正乙祠戏楼见到北方昆曲剧院导演张鹏那天,戏楼小院外墙上的彩绘刚完工不久。仔细看去,画中戏曲人物的造型与常见的颇为不同,令人想起明清时期的戏曲画。
这样的造型,被北方昆曲剧院推出的“观其复”系列作品在舞台上复原了出来。已经执导了5部戏的张鹏说:“我们尝试一种古典风格的表现形式,希望带给观众既原汁原味又符合当代审美的观剧体验。”
复原妆面造型
展现古典气韵
越是具有实验性的作品,往往越要面对更多挑战。
2016年4月,昆曲《怜香伴》在正乙祠首演,这也是“观其复”系列的第一部作品。这部戏的主演、北方昆曲剧院演员邵天帅当时“非常忐忑”。
《怜香伴》是清代戏曲家李渔创作的剧本,“观其复”版希望尽可能贴合原著。“戏曲妆容在近代变化很大,不同剧种的造型越来越相似。”张鹏想,能不能恢复昆曲曾经的样貌?
他们找到清代掌管宫廷戏曲演出活动的升平署留存的戏曲人物画册,并邀请专家指导,再根据现代舞台的特点调整,让造型既符合人物和行当,又更具美感。
细眉弯弯、妆容清淡,头面多用点翠、珍珠、烧蓝等传统工艺……定妆照甫一发布,就引来热议。“有人说我们糟改艺术,但也有许多观众认为很有古典美、很耐看。”在张鹏看来,能让更多人关注昆曲、走近昆曲,他们的努力就没有白费。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有力载体。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
“民以食为天”,自原始农业诞生之际,我国的农作物体系就展示出“多元交汇、多元一体”的特点。有些新物种不仅在华夏大地上“站稳了脚跟”,还能“反客为主”,成为今天散落各地的地理标志产品。一起来看历史上那些关于“老祖宗严选”的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