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也称端五、端阳、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是传统节日之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关于端午节的说法也很多,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其中纪念屈原说流传最广,影响最深。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彩且各地不一: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粽子等。其中赛龙舟等,更发展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三出仅存的元杂剧端午戏
很多传统节日的风俗出现在戏曲中,端午节也不例外。
自元杂剧《屈原投江》和《庆端阳误宴龙舟会》后,直到清代的宫廷戏《混元盒》,端午戏屡见不鲜,可惜众多精彩的剧目没有流传下来。
目前依旧能读到的端午戏仅有三部,他们是《四承相高会丽春堂》《阀阅舞射柳捶丸记》和《立功勋庆赏端阳》。
白蛇故事
以上所言三部元杂剧只存在于典籍之中而无人再演了,现今依旧活在舞台上的端午戏首推白蛇故事剧。
“白蛇传”故事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该故事中表现的是中国南方端午风情。现存资料中,白蛇故事最早出现在南宋《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明代的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白蛇故事相较南宋已有质的飞跃。
这个故事在清代乾隆之前与端午节并无关系,直到乾隆年间的昆曲艺人陈嘉言父女改写“梨园演出抄本”,这个故事才与端午节有了联系。
1.陈氏父女增添了“端阳”一出,增添了端午节节日背景。白娘子端午喝雄黄酒现形,由此成了白许恋爱婚姻故事的转折。
走进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纱縠行的三苏祠,秀美的自然与人文景观令人心旷神怡。这里原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的生活居所,南宋时将故宅改为祠堂,经历代修葺扩建,成为人们拜谒、凭吊三苏的文化圣地。
恰是处暑时节,人云:“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这是古人对夏末秋始节气的真实写照。是时,家家户户忙着修缮仓廪,以备丰收存储新粮。斗转星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一年之中节气物候周而复始。
从各式各样的吉他主题活动,到推动吉他走进居民生活,再到吉他年产量占全球吉他总产量的1/7,正安县十余年来大力发展吉他文化,不断擦亮吉他名片,以吉他赋能当地文化和旅游发展。
在本届奥运会上,不少“00”后中国运动员让我们印象深刻。新时代的他们敢拼、自信,调皮可爱,也勇于担当。他们,正在接过奥林匹克精神的接力棒。
8月6日,第十一届乌镇戏剧节新闻发布会在乌镇举办。据悉,本届戏剧节将于10月17日至27日在乌镇举行,主题为“如磐”,取“精神如炬,信念如磐”之意。
时光在中轴线上再添新标高——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是世界对中国的认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短片从中国文化艺术中汲取许多灵感。比如篮球篇中出现了戏曲元素,曲棍球篇借鉴了诗词、水墨画等,乒乓球篇里有打球大爷的球拍变成金箍棒、棋谱等细节。
北京中轴线纵贯老城南北,始建于13世纪,历经逾7个世纪,形成了秩序井然、气势恢宏的城市建筑群,见证了影响中国都城营建传统2000余年的理想都城秩序。7月27日,在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