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西藏的雨季,傍晚常常会有疾风暴雨、电闪雷鸣。每每这个时候,在闪电中霎时清晰、霎时云雾遮却的南山,涌入独坐寓所窗前我的眼帘,引发无限的思绪。
去岁暮春,北京乍暖还寒。接到上级选派我援藏的通知,感觉有点突然:一方面,我们这一代人,能够为祖国强边治边奉献力量,一直是每个人挥之不去的情愫——盛唐边塞诗里“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积雪与天迥,屯军连塞愁”的雄浑悲壮景像时时召唤着我们;更何况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祖国边疆的国际传播事业需要我、文化强边给了我舞台。但另一方面,自己毕竟已经不再年轻,难以割舍的妻子和女儿、放心不下刚被新冠疫情折磨从死亡线上拽回来尚卧病在床的老人……还让我迟疑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身体能否胜任高原的新工作。入藏前的最后一天,处理完繁杂的工作交接等琐事,一个人久久没有离开办公室,想到了许许多多未知与不确定,甚至有了战士上战场、荆轲易水寒的感觉,觉得应该给妻女留下一些最后的话,纸笔摊开合上、摊开又合上,最终还是没有写一个字。
现在回想起来,每年4月,正是西藏气候“黎明前的黑暗”,第一次进藏工作的我们,经历了艰难的适应过程,头疼、胸闷、流鼻血,有的援友撑不下去住进了医院,好在我们很快适应了,也很快投入到各自的工作中。
今年是中央对口援藏30周年,我有幸成为正在援藏队伍中的一员。我们的援藏干部队伍中,有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有许多援友把自己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这块我们深爱的并为之付出过的土地。在进藏初期适应的阶段,真的很难想象当初那么差的条件,他们是怎么挺住并和各族同胞一起,给新西藏带来了如此翻天覆地变化的。
我具体的工作是推进自治区电影发行放映,这和自己熟悉的国际传播有一定的区别,但是在各级领导和同事们的帮助下,很快便熟门熟路了。西藏电影事业的发展,始肇于和平解放时期十八路军进藏的放映大队,为西藏的民族团结、文化发展和社会整体进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各种信息渠道的延展,使电影事业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但是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克服各种困难,用电影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电影给广大的农牧区和寺庙带去丰富的优质精神食粮、用电影巩固边疆文化阵地。虽然之前对深入农牧区的困难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但是真正在走进农牧区的过程中,还是受到了强烈的心灵冲击。翻高山越深沟、行车两个小时遇不到一个村庄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最怕的就是汽车坏在没有通讯信号的半山上或深沟里。记得那次在给隆子县玉麦乡边防派出所援建电影院途中,我们的汽车坏在了山坡上,真的一筹莫展。好在当地宣传部门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向当地老乡借了个电瓶开到了边防检查站附近,因为车子坏得比较严重,我们只得弃车离开,挤在山南市放映大队的车上返回。由于简易公路颠簸、海拔落差大,我们几个同事被颠得都吐了。但是当我们看到在祖国边防线附近的村委会,老百姓观影时脸上露出笑容的那一刻,我们所有的辛苦都马上烟消云散。
繁忙的工作之余,我思考得最多的还是西藏的国际传播工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西藏蒸蒸日上的发展变化、老百姓幸福生活、绿水青山日益葱茏相比,我们的国际传播工作迎头赶上的责任越来越重、向世界讲好西藏故事的使命也越来越迫切,我们要做的工作太多了。每每这些时候,我就想起对我们援藏同志们的要求:海拔高站位更高、缺氧不缺精神。我想每一位援藏的同志都和我一样,来了西藏就会爱上西藏的稳定、发展、生态和强边事业,来了西藏就会一辈子魂牵梦绕西藏的发展事业。我们的援藏任期已接近尾声,但是留恋之情却也日渐浓郁。前几天碰到一位领导,我和她说,不管我在哪儿,我永远是西藏发展事业的一名战士,只要西藏国际传播事业需要,我会不遗余力提供一切努力。
(作者李恒田,为第三批中央及部分省(市)新闻出版业务骨干“组团式”援藏干部,为中国外文局派出援藏干部,援藏工作岗位为西藏自治区电影公共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