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准格尔旗本地,有一位传奇名厨贺林,他是国家级餐饮大师——“中国烹饪大师”这一称号的获得者。他不仅将准格尔旗本地食材进行创新加工,开发出榆树皮饺子、海红果酱、苦菜炒酸粥等充满乡土气息的特色美食,还是准格尔旗“六六八八”宴的“非遗”传承人。
“六六八八”宴,从名字看就饱含着吉祥的寓意,它起源于准格尔旗龙口镇,由“八个蒸碗”“八个炒碟”(或六个蒸碗、六个炒碟)组合而得名。整桌宴席荤素搭配,蒸、炒相宜,食材精到,口味独特。宴席选材具有浓郁的地方性,强调口感与质感的融合。八碟(或者六碟)通常指豆腐丸子、过油肉、小炒、过桥肉、酥鸡、焖肉、芙蓉肉、樱桃肉;八碗(或者六碗)通常包括肉丸子、红条肉、清蒸羊肉、猪肉勾鸡、炖牛肉、汤、山药、醋熘白菜。
“六六八八”“非遗”不仅包括菜品本身,也包括上菜的顺序、选材的讲究、摆盘的门道。例如,在整桌菜中间的位置摆放的叫“围碗盘”,有围拢、招引的意思,其中的排骨要正对着主宾;一桌菜最后才上炸丸子,寓意着上菜完(“丸”)毕。因此,完整的“六六八八”宴席不仅能饱宾客之口福,还凝缩着准格尔人的喜迎八方来客的热情,凝聚着蒙汉文化交融之地多元的饮食习俗和其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贺林烹制的“六六八八”宴令人回味无穷,但一位厨师的精力毕竟有限,近年来,封灶的他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传道授业上,通过教学让更多人得以一品准旗美食的风采。而在“六六八八”的诞生地龙口镇,有一位贺林的学生——马栅村村支书黄建军,他选择了用创新的产业化思路,不仅扩大传统美食的生产能力,将准格尔美食带向全国乃至世界,还让乡亲们多了一条致富之路。
每到新春时节,在黄支书创立的龙口美食坊里就能看到这样一幅繁忙的景象:红烧肉、酥鸡、清蒸羊肉等“六六八八”菜品在流水线上生成出来,通过密封、冷藏包装等手段将美味最大限度“封存”,销往全国各地。本地的猪牛羊鸡等食材有了销路,“非遗”美食也打出了品牌,一举多得。
从小镇龙口的待客民俗到成为鄂尔多斯市级“非遗”,再到成为工业化生产走出准旗走向全国的预制菜,“六六八八”宴是准旗美食文化的缩影。在准旗,不仅有“六六八八”,还有西口古道上传来的荞麦碗托——一道可凉吃可热食、可荤可素,用杂粮制作而成的健康小吃;酸粥——准旗人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的发酵主食,用糜米和酸汤一起在锅中熬煮而成,更可以搭配红腌菜、扎蒙油、辣椒酱等食用,衍变出不同风味;黄河大鲤鱼——在奔腾的黄河大峡谷里现捕现炖,肉质鲜美细腻;手把肉、烤全羊——来到蒙地必须一尝的地方美食,尤其是优良牧草喂养出的羯羊……
从黄河河鲜,到草原肥羊;从陕晋面食,到蒙地乳品……准格尔旗多元交汇交织的文化孕育出的是丰富多彩、口味繁多的饮食文化,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准旗人的勤劳智慧,共同造就了道道令人垂涎的佳肴。每一道准旗美食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并将继续在准旗的大街小巷里、在家家户户的烟火气中讲述着关于匠心与传承的故事。
出品人:王晓辉
总策划:韩燕
总监制:薛立胜
总制片人:詹海涛 杨力
策划:任艳华 蔚力 李小奇 许浩成 裴永耀
总导演:陈自成
导演:罗杰 赵阳 田野 刘沐颐 胡笛 杨智健
编导:丁素云 曹川川 张芃芃
视觉:胡俊 呼丹 王瑞娜 王冠初 遇翔
摄像:胡博钧 杨硕 姜川 张博 赵晓乙
音频:李翔宇
灯光:范恒宇
后期制作:
李汀 王肇鹏 刘昌 王哲
大衍视崛
于春晓 马涛 彭伊婷 木辛 肖楠(实习)郝嘉禾(实习)
统筹:刘蕾 张建国 周大慧 张涛 王彦东
制片:陈晓
推广:孟超 姜壹平 王雁青 张静 葛蕾
本期作者:张芃芃
节目承制:正杨映像
出品方:
中共准格尔旗委员会宣传部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中国网文化发展中心
准格尔旗融媒体中心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