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中轴线体现出的智慧让人惊叹

发布时间:2024-07-30 09:43:18 | 来源:今日中国 | 作者:拉尔斯(丹麦) | 责任编辑:秦金月

我第一次从丹麦来北京是在1996年,虽然我那个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中轴线”,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基本上是沿着7.8公里长的中轴线游览了北京。20多年来,我眼中的北京不断发展和变化,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不停修建的环路拉大了北京的直径。

20多年前,我开始对北京的历史着迷,当时我就发现,中轴线连接了北京城的当下和历史,城市不停地发展,中轴线的范畴也随之在变。

对北京中轴线有所了解的人都会知晓,它南起外城永定门,直抵钟楼的中心点,连着外城、内城、皇城和紫禁城,就像一条脊梁一样,在北京城的中央一贯到底,北京市诸多建筑物都位于此条轴线上。“中轴线”这个词应该是从北京筹备2008年奥运会开始热起来的。当时在查阅资料后我知道,中轴线的南端永定门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便利交通已被拆除,但在筹备奥运会的过程当中,为体现北京传承有序的历史文脉,北京市政府决定重建。当时很多国内外专家认为,永定门是北京历史文脉中轴线的南端,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汇集了一半以上的奥运会设施)正位处中轴线的北延长线顶端,不修复永定门,中轴线是不完整的。

具体是谁先开始用中轴线这个词?有人说是梁思成,这是因为梁先生很早就开始专门研究北京的城市规划,在研究过程当中,他用“中轴线”来称呼北京的脊梁。中轴线和北京城的规划原本是分不开的,但我发现不只是北京城有中轴线,几乎所有老北京的四合院也都有中轴线。北京的老一辈建房子时首先会定下中轴线。一个四合院的中轴线本身并没有什么独特之处,但它可以清楚地明确房子的南北朝向,当时的人喜欢将房子建在正南正北,这样在炎热的夏天可以确保有穿堂风透过窗户,并且可以通过太阳判断时间。

关于北京中轴线的起源说法很多,作为一个“老外”,我也很难分辨清孰对孰错,但我最喜欢的故事来自元代《析津志》这本书。根据这本书的作者熊梦祥写的,忽必烈建元大都的时候,想确认元大都是否准确地按一条朝北的中轴线所建,因此他问了元大都的建筑师刘秉忠。刘秉忠指了一棵树说,“就因为那棵树”。因为智慧的中国古人定正北方位时,经常会把一棵树或者一个柱子的影子作为参照物,影子最长的位置会定为正北方向。

如果我们把方方正正的北京城看作是一个“口”字,加上这条中轴线,恰好就是中国的“中”字。北京城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鼓楼,全长是7.8公里,是古都北京的中心标志,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经后人测量,忽必烈当年划定的北京城中轴线与子午线基本重合,只是在地安门那里向西偏离了子午线200多米。

而这种偏离也并非是中国古代没有测量仪导致,而是有意为之,因为由此偏斜的中轴线顺延270多公里后,就是忽必烈入主中原的国都—元上都,故宫太和殿上的龙椅就端端正正地摆放在中轴线上。中国古代风水学认为,如果把都城和皇宫修建在龙脉上,可以永保社稷平安,因此中国古代皇家的重要建筑也大多对称地分布在中轴线的东西两侧。忽必烈所确定的这条中轴线数百年来从未改变过,他之所以将都城定在北京,一是由于这个地带属于中央,无论是对于当时北方的牵制,还是对于南方的控制都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惊叹中国古人的智慧,也感慨今天北京的快速发展。 

(拉尔斯Lars Ulrik Thom“北京卡片”店主、收藏爱好者)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