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的舞台演出中,舞剧占据半壁江山,越来越成为演艺市场的“顶流”。2月1日,民族舞剧《红楼梦》于国家大剧院的4场演出开票,不到一分钟,所有位置被一抢而空。全国巡演以来,《红楼梦》多次刷新各地剧院票房纪录,一票难求,相关词条多次冲上热搜,足见其人气火爆。
自上海歌舞团于2018年底推出的大型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引发破圈效应以来,中国舞剧受到了空前的关注,《只此青绿》等优秀作品不断涌现,多部舞剧选段先后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成为现象级作品,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生命力。
从200场到800场
2014年10月8日,以岭南文化为背景创作的舞剧《沙湾往事》在广州大剧院首演,作为男主角何柳年的扮演者,“90后”舞蹈艺术家、《红楼梦》导演黎星回忆起主创团队自掏腰包购票,请专家、朋友来看剧的往事时颇为感慨。看着红幕之外仍有不少空座的剧场,这名23岁的年轻舞者还未能预见10年后的今天,自己的舞剧票仅用几秒钟时间即告售罄。他将“爆款”比作一把钥匙,希望观众能借此打开舞蹈的门,走进舞蹈的世界。
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姚睿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业内有种说法,叫市场成熟度。一部新剧公演,一场卖光了,大都是业内人和媒体在看,两场卖光了,很多是专业学生在买票,无法代表这部剧的市场性。如果到第三场、第四场还能卖光,才有可能是真正受普通观众欢迎的剧。观众中又分为不同的圈层,有热爱舞剧的观众,有喜欢现场演出的观众,有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观众,从垂直受众开始,剧目影响力逐渐扩圈,最终获得的受众广度,就是我们要衡量的市场成熟度。2022年,《只此青绿》在北京保利连演了18场,加场多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成绩。”
截至3月31日,《只此青绿》在不到3年时间里巡演497场,吸引观众近60万人次。姚睿还透露,在《永不消逝的电波》出圈前,保利全国院线每年承接的大型舞剧演出加起来不超过200场,但到今年,这一数据已经可以达到800场。在几部爆款的带动下,《朱鹮》《杜甫》《李白》等剧目的票房、演出场次均有提升,不少创作时间较早,已经停演的舞剧复排,重新巡演。“没有电波的时候,这些剧的反响也很不错,但未能引起更大的关注。自从舞剧出圈以后,大家又回过头去看这些剧,成为一个再发现、再认可的过程。”
“突然间,只要舞剧开票都比以前要好卖了。”作为《永不消逝的电波》和《只此青绿》两部大热舞剧的主创,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青年编导韩真感触良多。《永不消逝的电波》累计演出突破500场、《只此青绿》400场、《花木兰》在美国演出、《沙湾往事》10周年,加上《杜甫》和《咏春》的巡演,多部作品同期在不同城市演出对韩真和她的搭档周莉亚来说已成家常便饭。在年度总结Vlog中,她们将2023年形容为“忙忙叨叨”的一年。
签约韩真、周莉亚新作《咏春》的内地独家代理后,保利集团原本的规划是在3年内保底进行200场巡演,却没想到第一年就完成了148场,舞剧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在韩真看来,自己赶上了一个收获的时节。“从前在大众眼里,舞剧是一种既小众又陌生的存在。10年前,我们创作《沙湾往事》更多面对的是业内和舞蹈专业的观众。得益于前辈打下的良好基础和国家文化自信的提升,整个社会对本土艺术的关注度越来愈高,舞剧得以走入大众视野,这也激发了我们这一批创作者的热情。”《永不消逝的电波》后,韩真第一次感受到“有很多不同的眼睛在看着舞剧”,不仅是舞蹈圈,也不仅是喜爱舞蹈的观众,艺术圈、戏剧圈,甚至影视行业都向舞剧投来了目光,“这些反馈让我们觉得很振奋”。
市场要“养”
尽管在几部爆款的拉动效应下,舞剧界一片欣欣向荣,跨界合作邀约不断。但对从业者来说,舞剧要面对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姚睿告诉记者,演出行业普遍认为“市场要养”,“一名观众走进剧场,看了‘青绿’后觉得好,他就会推荐给自己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家长看过一部优秀的剧目,那他很可能还会带孩子再看一遍,不断有新的群体加入到舞剧观众的行列中。愿意反复重刷的观众并不多,但为什么‘电波’‘青绿’已经在全国巡演了很多轮,票依然卖得很好?正在于这种扩圈效应。”
随着一批批新观众进入舞剧的小圈子,慢慢地,一定会有更多观众选择留下。从初次走进剧场的“看热闹”到关注主演今天发挥是否到位、情绪是否饱满,观众的欣赏水平逐渐提高,也对创作者、表演者和剧场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什么最近舞剧谢幕除了常规的鞠躬,形式越来越丰富了?我们能看到主演在谢幕时一遍遍地返场、冲台,甚至还会在台上一起跳‘科目三’,这是对观众在表演结束后持续地起立、鼓掌的一种回应。”姚睿解释。这种反馈与互动正是市场养成的重要环节,正如《红楼梦》谢幕片段在短视频平台的出圈让作品热度得到几何级数的提升。
剧院是观众与作品直接交流的关键场合,也是剧目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在“90后”成为消费主力的今天,如何在信息碎片化传播的时代成功抓住年轻人的眼球,让他们愿意掏钱买单,是最现实的问题,而剧院拥有的庞大在地客群正是很多二三线剧目所急需的。
背靠全国近80家剧院的1800万会员,保利正在规划推出自己的剧目评价体系,让剧场经理、评论家、媒体和普通观众从不同的角度打分,用真正属于市场的视角,对一部剧进行评价。同时,保利也计划在评价功能上线后,为主创团队、评分员、观众创造交流、沟通的机会,搭建一个既有交流属性又有宣发作用的平台,让好剧引领大众审美,用市场端反推创作端提升。
得益于《只此青绿》等作品的出圈,国内舞剧市场已经得到初步发展,但尚有进一步开发的潜力。根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舞蹈演出总票房收入5.31亿元,中国舞、民族舞类型的舞剧项目数量占比达到56%。而在大众更喜闻乐见的这两种舞蹈以外,欣赏门槛较高的现代舞等依然面临买票难的问题,各地现代舞团经营现状不容乐观。
此外,三线及以下城市舞剧消费潜力还有很大的释放空间,需要继续“将养”。除了《永不消逝的电波》《只此青绿》《红楼梦》《孔雀》等几部舞剧能够无障碍下沉至三线甚至以下城市,大部分舞剧还只能保障一二线城市的上座率,艺术普及工作任重而道远。
好作品仍需沉淀
“我觉得舞剧创作不是打开一条生产线,订单源源不断地来,就可以做大做强的。无论多么受欢迎或者多么不受欢迎,多么出圈或不出圈,都要静下心来,用一到两年时间进行前期创作,花4到6个月扎在排练厅,踏踏实实,一个八拍一个八拍、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去抠。”韩真对记者说。
今年,韩真和周莉亚已经为新剧的排演驻扎西安两个月,并计划在这里继续工作至少3个月,接受采访前夕,韩真又一次排练到了深夜。在接连创作出多部饱受好评的作品后,观众对新剧的要求和期待自然而然地水涨船高。
面对这些,韩真坦言:“要说没有压力是不现实的,但有意无意地,这些压力也会变成动力,帮助我们从不同题材中获取创作的激情。但艺术创作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舞剧更是需要方方面面的协作,它是团队合力的成果。”
2023年10月,《只此青绿》在京沪“双城展卷”,在观众庆祝能够再见‘青绿’的同时,一部分剧迷和粉丝也对两地演出时间重叠的安排提出了不满。而最受关注的问题还是“卡司”如何安排,一时间,买了票的观众纷纷祈祷自己能开到“A卡”,也有比较悲观的观众直接在社交平台上喊话退票。
“A卡”抢破头,新人不卖座在线下演出中不是什么新鲜事。目前,国内热门舞剧一场演出的票价从百余元到近千元不等,如果想获得更好的观演体验,就需要花高价抢前排。价格的限制也决定了普通观众很难反复重刷剧目,享受解锁不同演出阵容的乐趣。
演员的现场呈现是舞台艺术的生命线所在,一部剧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实现良性发展,主演队伍必须要不断扩大。但对观众来说,难得走进剧院,自然希望能看到心目中最好的阵容,新人为演出带来的不确定性使他们本能地偏向经验丰富的老团队。
观众对“卡司”的挑剔,本质是对演出质量的追求。黎星认为,观众能说“《红楼梦》不挑卡”,就是一部剧质量最好的肯定。然而,要在漫长的巡演、版本的更迭中一直保持“不挑卡”并非易事。
“《红楼梦》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受欢迎,首演时我们也听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其中不乏一些很棒的建议。”黎星说,经历多次改动、磨合,到第二轮巡演,《红楼梦》才收获了更多的认可和掌声。
韩真把舞剧比作一辆汽车:“汽车需要按时保养、检修,舞剧也需要在不断的巡演中找时间休养生息,进行提升。我们希望所有院团都能对作品有保护意识,每年腾出一段时间对剧目进行回炉、排练、整合,升级舞美、服装等环节。一部剧要有长期的发展,这种大修最多每两年必须进行一次。”
摆脱对大导、名角儿的依赖,真正将功夫下到作品中,才是舞剧发展的长久之路。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线下演出市场焕发生机,中国舞剧也重新面临着与引进剧目的竞争和与海外市场的碰撞。
3月28日,《只此青绿》第一次走出国门,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剧院开启海外巡演,首轮开票的3场公演很快售罄并紧急加演3场。据中国东方演艺集团透露,今年《只此青绿》还将走进土耳其、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商业演出。
“不管是作品的视听效果,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还是舞者的专业水平,我们现在有足够的底气和信心去跟国际观众去对话。”韩真迫不及待,“这几年中国舞剧的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相信有大量优秀的作品能走向国际市场。我非常期待未来可以诞生能够在世界范围内被称为经典的作品,中华文化有这样的魅力,今天的舞剧从业者也有这样的水准。
来源:《中国报道》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