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共叙中法交流佳话——诉说紫禁城与凡尔赛宫的相知

发布时间:2024-04-02 10:14:32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李韵 | 责任编辑:姜一平

【新展大观】

光明日报记者 李韵

“得知陛下您求贤若渴,希望在您身边和整个帝国内拥有诸多精通欧洲科学的博学之士,因此数年前我们决定派遣我们的臣民,6位博学的耶稣会数学家,为陛下带来所有最新奇的科学知识……”336年前,一封路易十四写给康熙的信,由于路途遥远未曾送达中国。如今,这封信终于“寄”到了,成为“紫禁城与凡尔赛宫——17、18世纪的中法交往”展览的开门展品。

4月2日至6月30日,观众走进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厅,便可欣赏约200件来自中国故宫和法国凡尔赛宫的文物精品,追寻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中法交往的历史印迹。中方策展人、故宫博物院宫廷历史部副主任郭福祥说,两国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远隔千山万水,却在历史上不断进行理解对方的尝试、文化交流的实践,成就了一段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交流互鉴的佳话。这种交往和交流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心意藏在细节里

这只可握入掌心的怀表,已入藏紫禁城300余年。表盘中心绘金色百合花图案——法国王室的标志,表壳中央开光处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像;很少被外人看到的机芯内摆轮保护罩上,镂雕了一条中式五爪龙。郭福祥说:“这只表极有可能是路易十四送给康熙的礼物,是两位帝王交往的重要物证。”

中法交往间,美好的心意被珍藏在类似的细节里。

另一个中心展柜里,凡尔赛宫藏银镀金壶也已300多岁高龄,在灯光下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金属光泽。“这是暹罗使节赠送给路易十四的众多礼物之一,壶底刻有皇家金银器工场使用的法国王室盾形纹章和三皇冠标记。”郭福祥说,路易十四和1793年大革命政府曾先后下令熔化金银器,这件文物两次幸免于难,成为当年金银器礼物中唯一的幸存者。壶面錾刻的花纹里有寓意美好的中国元素——梅花、竹子等。“已经证实,这是一件中国岭南地区的外销银器。”郭福祥说。

文明光映万里远

故宫与凡尔赛宫的相知,不以万里为远。

装饰了铜镀金底座的龙泉窑青釉瓶、路易十六王后在卧室墙壁上用过的“北京”水粉彩缎裁片、彩绘描金风景人物图茶具……远道而来的展品,讲述着法国宫廷对中国艺术品的迷恋。

以瓷器闻名世界的中国,对法国“特产”也情有独钟。在展厅的一处转角,“三胞胎”并列展示,都是画珐琅牡丹纹海棠式花篮,细看却发现在颜色和做工上略有差别。1775年,乾隆命人将10件康熙、雍正款瓷器送到广州,要求粤海关仿制,并落“乾隆年制”款,同时还将器物图纸送到法国“下单”。“3件展品,从左到右,依次为法国造、康熙款原件和乾隆年间仿制的。”郭福祥介绍。

类似的“海淘”瓷器在这次展览中还展示了两件。画珐琅白地蓝花壶有“乾隆年制”款,但书写歪斜,“制”字还有缺笔,应是法国工匠仿写汉字所致;乾隆款画珐琅菊花纹壶的壶盖沿内侧有金匠标章、巴黎地区征税标章、金属纯度标章戳印痕迹,表明它是1783年在法国巴黎地区制作的。

交流互鉴佳话传

文化交流过程中,璀璨的火花不断迸发。众所周知,康熙对科学仪器非常感兴趣。展厅里,最先露脸的铜镀金提环赤道公晷仪等仪器,大多来自法国。随着展览推进,清造办处生产的铜镀金比例规、盘式手摇计算器以及绘图仪器等大量出现。

“这是满文版的《几何原本》。”郭福祥指着展柜里的一本满文书说。法国传教士白晋、张诚为便于给康熙讲授西方数学,便根据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编译了这套满文教材,它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史的珍贵资料。

与精美的器物相比,乾隆下令编纂的大型官修综合性农书《钦定授时通考》极不显眼。但当时的法国人钱德明意识到该书对法国农业发展颇有用处,就寄回法国一部。19世纪,法国汉学家通过对《钦定授时通考》的研究,获取了有益信息。展品中还有塞弗尔瓷器厂生产的中国风瓷器,它们色泽艳丽,是法国在实践中学习中国制瓷技术的代表。郭福祥说:“希望观众透过展品,了解这段中法双方彼此尊重、相互欣赏的政治交往史,以及彼此借鉴、相互学习的文化交流史。”

(光明日报北京4月1日电)

《光明日报》(2024年04月02日 09版)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