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话奤儿韵•赏奤儿腔”——冀东民歌讲唱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

发布时间:2024-03-11 09:31:10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 | 责任编辑:葛蕾

中国网3月11日讯 春回大地,花香四溢。3月10日,“话奤儿韵•赏奤儿腔”——冀东民歌讲唱会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上演。讲唱会由国家大剧院、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办,河北省社会音乐研究会唐山分会、唐山古韵新声艺术团、中源弘远(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艺术人类学民间艺术与影视传播专委会联合承办。本次讲唱会是各地的非遗民歌类项目在国家大剧院2024年展示的首场演出。

“话奤儿韵•赏奤儿腔”——冀东民歌讲唱会主讲人,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彤

当代冀东民歌演唱家、河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冀东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荣德老先生

担任本场讲唱会的主讲人是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天彤。据了解,张天彤身为专业音乐院校的高校教师,一方面,在中国音乐学院进行非遗民歌类项目的课堂教学传承;另一方面,利用国家大剧院的平台,开展非遗民歌类项目的社会普及与传播。本次讲唱会特邀当代冀东民歌演唱家、河北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冀东民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刘荣德老先生共同主讲。讲唱会上演了冀东地区的劳动号子、山歌、小调、叫卖调、秧歌调等不同体裁的民歌,还有刘荣德先生根据冀东民歌特色旋律音调创作的4首作品,让观众们能切身地感受冀东传统民歌所独具的奤儿腔、奤儿韵,还能体验冀东民歌的当代发展。

本次讲唱会由刘荣德老先生和张天彤教授共同主讲

叫卖调

丢戒指

捡棉花

天上的梭勒

小看戏

为了让现场观众能够对冀东民歌有大致了解,讲唱会在主讲人张天彤教授简要介绍冀东民歌的分布区域、体裁类型、语言特点、与当地民俗的关系等背景知识中拉开序幕。开场曲由刘荣德、刘颖父女生动演绎了传统的冀东叫卖调,年近九旬的刘老先生精神矍铄、声如洪钟,为大家带来了好一幅逛庙会的场景。接下来是几首传统的冀东民歌《天上的梭勒》《捡棉花》《丢戒指》《小看戏》。其中,更为人熟知的是徐盛茂演唱的《捡棉花》。《捡棉花》奤味儿十足,色彩浓郁,被民歌演唱家曹玉俭传唱到大江南北。尤其是衬词,更是与众不同——“慢慢的游哇”“那着玩玩那”。徐盛茂继承了前辈们的民间唱法,将嘟噜音、喉克音、鼻克音、上挑下滑音演唱得精准到位。歌声传情,引人入胜,观众们不知不觉就沉浸其中。另外,《丢戒指》的演唱者刘秀文是河北省青年歌唱家。她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唱腔,还将其与专业唱法进行有机地融合,具有独特的韵味。

花吹

歌声落下,唢呐响起,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唐山花吹的传承人姚希呐与他的伙伴们为大家带来了既好听又好看的花吹。唢呐在姚老师的手中不仅是乐器还是道具,只见他边吹边耍,边耍边秀,引得观众连连叫好,喝彩不断,掌声连连。

拉大网

唢呐声毕,传来一声声号子,一幅劳动场景正在上演——是冀东汉子们带来的劳动号子《拉大网》。拉网的表演伴着唱和,一瞬间将观众们带到了渤海边,就好像一派热烈拉渔网的劳动画面呈现在大家眼前。演员们的现场模拟表演能展现得如此生动,是因为刘荣德老师要求他们亲自体验拉渔网的劳作过程,体会到渔网拉在手里的真实感受,所以才能演绎出“无网胜有网”的真实感。

铺地锦

茉莉花

绣灯笼

渔家乐

反对花

刚劲有力的拉网号子结束后,是几首婉转动听的小调——《铺地锦》《茉莉花》《绣灯笼》《渔家乐》《反对花》。歌者们的演唱情感细腻入微,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演唱技巧更是丰富纯熟,嘟噜音、呼噜音运用得自然,将冀东民歌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小场秧歌

值得一提,这次活动还邀请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滦州地秧歌的传承人,滦州“老铁”刘建平。他与搭档们带来了冀东地区的民间歌舞《小场秧歌》。演员们肢体动作灵巧、面部表情丰富,在热闹的唢呐声衬托中,演出了一场欢快幽默的舞蹈大戏,好不生趣。

山里人爱唱山

刨花生

槐花海

渔家儿女多欢乐

最后是刘荣德先生改编和创作的4首歌曲:《山里人爱唱山》《刨花生》《槐花海》《渔家儿女多欢乐》。这4首歌是刘老先生以不同体裁、题材的冀东民歌元素为基础写成的。歌曲极具冀东民歌特色,曾得到包括杨洪基等众多著名歌唱家的青睐并进行二度创作。得到刘老先生倾囊相授的弟子们对这些歌曲的演绎,赢得了现场听众的满场喝彩。

民歌承载了人民的心声,每一首冀东民歌都是冀东人民情感的呈现。同时,还反映了冀东地区的生产生活,凝练了当地独特的风俗习惯。

演员大合影

本次活动在全面体现冀东民歌艺术特色的同时,展示了其在新时代的风貌。张天彤教授表示:“如何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舞台艺术,让传统艺术更具有审美性,为其注入时代活力,是每一位当代的文艺工作者所面临的时代命题。”师从于冀东民歌大家曹玉俭的刘荣德先生,多年来致力于冀东民歌的传承,在坚守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让奤儿腔、奤儿韵的冀东民歌在新时代的生活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