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推动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3-10 08:18:10 | 来源:人民网 | 作者:韦衍行 | 责任编辑:姜一平

文博类综艺节目持续热播、多所博物馆“一票难求”、考古成果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在过去一年,文物事业不断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赋能添彩。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如何让文物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积极建言献策。

延续文脉科技助力文化遗产保护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多位代表委员表示,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把老祖宗留下的文物和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传承下去。

全国政协常委、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要加强保护管理,全面实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建立国家不可移动文物资源总目录,推动文物保护法修改,完善文物安全长效机制,筑牢文物“应保尽保”法治屏障,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国家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守护文明瑰宝。

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目前,危岩体加固工作告一段落,我们进入了以预防性为主的阶段,但我们肩负的任务并没有减轻。”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坦言,因为云冈石窟地质情况非常复杂,有的里面还有软弱岩层,容易碰到风化、冻融、渗水等多种病害,“所以今后的工作当中,在洞窟病害机理的研究和保护材料的研制方面,我们都会持续加大科技力度。”

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阿勒泰地区文博院(博物馆)馆员卓娅·巴合提的工作任务之一是负责野外文物巡查。新疆地域辽阔,如何守护野外文物安全是一大难题。为此,她建议加大野外文物巡查的科技投入,用科技赋能文物巡查保护。鼓励并支持空间信息技术更多地应用到文物巡查中,加大“遥感”“卫星云图”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巡查文物装上“千里眼”“顺风耳”。

集聚众智让博物馆事业更上一层楼

如今,“到博物馆去”蔚然成风。博物馆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场所。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在今年全国两会重点关注博物馆立法方面的工作,“2022年,全国博物馆总数达6565家,其中包括考古博物馆、自然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等多种新的博物馆形态。如何规范管理博物馆,为它们未来的拓展提升奠定良好的法律基础,这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

博物馆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博物总馆副馆长宋燕的日常研究课题。今年两会,她提交了《关于将“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列入“儿童友好城市”发展规划的建议》。宋燕提出,博物馆应以“1米高度看博物馆”的理念发现并解决问题,让参观博物馆变得更亲近儿童。制定儿童友好型博物馆建设标准或相关指南,将建设标准化,并向一定深度和广度延展,更好帮助少年儿童知晓历史、增强自信、明确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星表示,博物馆在发挥科普教育职能上大有可为。在实地调研中,他发现各类大小不一的民营自然博物馆展陈形式贴近公众,科普活动有吸引力。“但是,民营自然博物馆存在专业人才少、展陈内容科学性有所欠缺等问题。”徐星认为,对于民营自然博物馆要加强政策支持、科学指引,提供专业人才资源方面的支持,同时要鼓励建设有特色、陈列形式灵活的民营自然博物馆,以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