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话·龙|中华“龙”的认同之格制与权力:龙山时代与龙文化的融合源

发布时间:2024-02-06 09:30:19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袁广阔 | 责任编辑:葛蕾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象征。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以龙为傲、认同自己是人文意义上龙的传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龙已渗入到中华民族始祖崇拜的文化脉络里,贯穿于中华文明发展的汤汤长河间。

 

格制与权力:龙山时代与龙文化的融合源

距今5000—4000年前的龙山时代是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各地考古学文化争奇斗艳,古国、青铜、文字等文明因素不断涌现,文明化进程大大加快,文化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剧烈。地缘化的鱼纹、鸟纹等开始减少,南北各地自成一格的各地龙纹形态则开始趋同,统一表现为鳄鱼与蛇纹的融合体。这一新的格制化龙纹形象,经过先民不断汇融、取舍、创新和改造,体现出更为神灵化的特征,更加接近神龙的形象。

1.北方地区的龙纹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县高家堡镇秃尾河与洞川沟交汇处的梁峁之上,城址呈方形,分为外城和内城;年代大约在公元前 2300——1800年之间。城内出土大量石雕,包括人面石像、动物石雕、神人兽面像及刻画符号等。其中皇城台大台基南护墙下层出土的 8号石雕,长约 120厘米,高约 15厘米,左右用减地浮雕技法刻画出两个对称的龙形纹图案。双龙相背,龙首向外,面部形象为倒尖额、梭形纵目、长条形鼻翼;龙身两处曲折,从头部先向上,至中部向下圆曲,再至尾部又向上圆曲,上饰有曲线纹。尾部竖直上翘,呈锥状(图四,3)。

2.中原地区

晋南龙山文化龙纹遗存以陶寺遗址为代表。陶寺文化是龙山时代发展水平最高的考古学文化,创造了规模宏大的城址、高等级的墓葬及丰富的礼器,如彩绘陶器、石磬、鼍鼓等;建筑了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并初步掌握了铜器锻造技术。此外,龙纹的逐步成熟化与格制化也是陶瓷文化的重要特点。陶寺遗址龙山文化墓地出土的多件彩绘陶盘上,均描绘出同一形态的龙纹:龙首形如鳄鱼,头有角状饰物,身躯细长似蛇,有鱼鳞;长嘴利齿,张嘴吐芯,身体盘曲呈环状(图四,1,2)。陶盘彩陶龙纹的形象,综合了鳄鱼、鱼、蛇等三种动物的特征,应为仰韶时代鳄龙、鱼龙、蛇龙交互融通的产物。

河南龙山文化末期,龙纹遗存以新密新寨遗址为代表。新砦遗址出土陶器盖残片上的龙纹,以阴线刻出龙首纹样,面额近圆角方形,蒜头鼻,两组平行线将长条形鼻梁分刻为三部分,梭形纵目,弯月眉,两腮外似有鬓(图四,4)。其龙首特征与石峁一致,体现出前后继承关系。

3.南方地区的龙纹

龙山时期南方地区最发达的考古学文化遗存中也发现了龙纹,如长江中游的石家河文化与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龙形图案玉器、玉龙首,以及浙江海盐龙潭港龙纹宽把陶杯中,匠人们通过塑绘蛇纹与鸟纹相间缠绕的模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龙纹。

湖北石家河文化天门石家河罗家柏岭遗址出土有龙形玉环。龙身躯卷曲,首尾相接,圆弧头,吻部突出,以穿代眼,躯体上有前后对称的小爪。(图二,5)

湖南澧县孙家岗墓葬遗址出土了透雕龙形王佩。龙体蟠曲,头顶作高耸华丽的角状装饰,小圆眼,双足蟠曲于腹下。龙形明显可见鳄鱼的嘴和鼻眼特征,身体环形如蛇。

综上,龙山时代的龙纹已摆脱仰韶时代单一动物形象的特征,以蛇与鳄为主体,吸收虎、鱼等动物的特征,成为汇集多种形象的趋同神格化形象。此外,遗存性质提供的信息展示出这一时期龙纹应是权力和王者标志,陶寺的龙纹盘、凌家滩玉钺、龙形玉器都出自大型王墓之中,说明“龙”在国家形成与早期文明发展确立权力与秩序的文化功能。“龙”作为王权的象征,早在中央集权王国形成之前的方国时期已经出现,龙形象的不断成熟与格制化,造型日趋定型、完善,因此龙的形象可视为中华文明不断发展的侧影。

作者:袁广阔,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考古系主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