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京遗迹地图”近日亮相。清雍正六年(1728年)曹雪芹自南京北上后,久居北京,历经“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红楼梦》。仔细阅读就会发现,书中还提到了十余个北京地名。如鼓楼西大街、清虚观、玉皇阁、兴隆街、小花枝巷等。而今曹公曾提及的这些地名是怎样的景致,笔者进行了探访。
曹雪芹与北京地名之渊源
依据“曹雪芹在京遗迹地图”所示,曹雪芹至少在北京留下18处遗迹。北京既是曹雪芹生活的地方,也是他创作《红楼梦》的地方。但《红楼梦》的故事到底发生在哪里,一直是个“谜”,有的说是北京,有的说是南京,而书中所描写的景致,可谓南北方兼而有之。
有红学研究者认为,曹雪芹在到西山著书之前,曾在乾隆九年(1744年)至十九年(1754年)期间,在右翼宗学府任过职,地址在今西单小石虎胡同。应当说,他在京城生活十年,对北京的人文地理是比较了解和熟悉的,特别是为了创作《红楼梦》,曾寻游京城,广泛收集素材,所以他的创作并不完全是杜撰,而《红楼梦》里出现的地名也应是有现实对照和一定背景,只是这些地名和他笔下的“大观园”一样,被艺术化了。这些地名的原型应是取自北京,或取其名或取貌,而对老北京人来说,这些地名也曾是比较熟悉的,所以在人们阅读《红楼梦》时,很自然地联想到书里的故事可能就发生在北京。
七百年老街:“鼓楼西大街”
“鼓楼西大街”出现在《红楼梦》第五十七回:“宝钗道:‘我到潇湘馆去。你且回去,把那当票叫丫头送来我那里,悄悄的取出来,晚上再悄悄的送给你去,早晚好穿,不然,风闪着还了得!——但不知当在那里了?’岫烟道:‘叫做什么恒舒,是鼓楼西大街的。’”
说到鼓楼西大街,是老北京人再熟悉不过的了。“东四西单鼓楼前”这句俗语就描述出了老北京内城比较繁华的商业区,“鼓楼前”就是今天的鼓楼大街及鼓楼西大街和鼓楼东大街。为此,我将探访的首站选在了鼓楼西大街,并邀请久居鼓楼西大街新开胡同的康先生为向导。
我们从鼓楼西大街西口自西北向东南而行。康先生介绍说,鼓楼西大街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元明时称斜街。因位于鼓楼之西,所以清末时又称鼓楼西斜街。民国时这条大街分为四段:鼓楼以西至西魏胡同称鼓楼西大街,西魏胡同至八道湾称甘水桥大街,八道湾至糖房胡同为果子市大街,糖房胡同至德胜门称丁字街。1965年合并统称“鼓楼西大街”。它是北京城内最为古老的街道之一,因为地处曾经的漕运码头积水潭附近,所以从元代开始沿街的商业就比较发达,并有多家著名的当铺。《红楼梦》中有个“恒舒典”,是薛家在京城的产业,邢岫烟将衣服便典当给它。由此可见书中所写“恒舒(典),是鼓楼西大街的”,并非曹公凭空杜撰。
鼓楼西大街是连接东西城的重要通道。古迹众多,有瑞应寺、寿明寺、关岳庙等,而今大多废弃或消失。
我们一边儿走,一边儿聊,不经意间,已来到了鼓楼脚下。康先生告诉我,由此沿旧鼓楼大街向北不远,路西有一条名为“清秀巷”的小胡同,里面有座道观,叫“清虚观”,《红楼梦》曾提及过。
鼓楼西侧有座“清虚观”
清虚观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八回、第二十九回:“昨儿贵妃打发夏太监出来,送了一百二十两银子,叫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不多时,已到了清虚观门口,只听钟鸣鼓响,早有张法官执香披衣,带领众道士在路旁迎接。宝玉下了马,贾母的轿刚至山门以内……”
“平安醮”为旧时道观里的一种祈福消灾仪式,即因病或因丧事延请僧道诵经祈祷。北京城内外道观众多,但称“清虚观”的只有一座,在鼓楼西侧,即今旧鼓楼大街清秀巷内。
清代《日下旧闻考》有“清虚观在旧鼓楼大街,有景泰五年(1454年)胡濙撰碑”的记载。《1928年北平特别市寺庙登记》也有记述:“清虚观坐落内五区清虚观胡同八号,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光绪十五年(1889年)募修。庙内法物有泥像三十二尊。”而《敕赐清虚观记》则云:“前殿虔奉龙虎君,左奉汪真君,右奉刘天君,次建正殿以奉三清,左奉玄天上帝,右奉演教天尊,后创重楼杰阁奉三皇,左奉土地真官,右奉历代祖师,翼以两庑缭以周垣,屏以三门及钟鼓二楼、法堂……”有学者考证,北京仅此一座清虚观,到了曹雪芹所在的清乾隆年间,可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了,有可能是《红楼梦》所写宫中元妃特意指定贾府在端午前打平安醮的那座清虚观的原型。虽然书中说清虚观在城外,可能也是借用其名而已。
沿着旧鼓楼大街向北走没多远,便到清秀巷。向一位老人打听巷内是否有清虚观?老人说有过,但现在已废弃成了民居。他还告诉我,这个小巷因西端原有道教清虚观,所以称清虚观胡同。1965年改称清秀巷。当年的清虚观规模弘大,其山门位于药王庙街(今旧鼓楼大街)西侧临街,坐西向东,而今尚有遗迹可寻。
按照老人指引的方向,我走到小巷西头,见一个敞开的院门内确有一座坐北朝南的老房。正巧有人走出来,我一问,他说那老房子就是清虚观的后殿旧址。这是一处大杂院,老房在院子最北段。因是民居,我没再往里走。
“玉皇阁”疑在钟楼北侧
“玉皇阁”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当下众人七言八语,有说送祟的,有说跳神的,有荐玉皇阁张道士捉怪的,整闹了半日,祈求祷告,百般医治,并不见好。”
玉皇,俗称玉皇大帝,是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而玉皇阁则为供奉其神像之所。
走出清秀巷,沿着旧鼓楼大街继续向北而行,不多时便看见路东矗立着一座牌楼,上书“玉阁”二字。向路边一位老人打听,说这就是玉阁胡同。
清代北京城有两处玉皇阁,一处在东城玉阁胡同,另一处在西城狮子府(今育强胡同)。
我寻访的正是东城玉阁胡同,地处钟楼北面。胡同为东西走向,不算太长。仔细观察,西段较宽敞,两侧为新建的四合院建筑。东段较窄,两侧都是平房,为典型的老胡同。来到最东段,见北侧墙上悬有一块胡同的介绍牌,上面写着:“玉阁胡同,全长236米,明代属金台坊,有玉皇庙。清代属镶黄旗,宣统时称玉皇阁,因庙得名。据《北平庙宇通检》载:玉皇庙处玉皇阁胡同,明建,亦称玉皇阁。玉皇阁10号即朝天宫后阁,旧作玄云观,清以避讳改为元天观。民国沿称。1965年整顿地名时,因与西城区玉皇阁重名改称玉阁胡同。现胡同内均为居民住宅。”
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的“张道士”应是在钟楼北侧的玉皇阁里“任职”。也有研究者认为,曹雪芹笔下的“玉皇阁”应是西城阜成门内玉皇阁(今育强胡同),因其距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学府任过职的小石虎胡同不远。据《北京市东城区地名志》载:“玉皇阁始建于明代,清代重建,也称玉皇庙。前、中、后三座大殿和东西配殿今仍存,已定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笔者曾到育强胡同寻访,因玉皇阁旧址为某单位占用,未能进入参观。一位老人向我介绍,那附近曾有座朝天宫,建于明宣德年间,天启年间毁于大火,后在其故址北端建起一处道观,叫“御敕护国元天观”。清代重修后改称玉皇阁,也称玉皇庙。占地面积很大,现存的旧址为东南西北相连的房屋衔接在一起的建筑群,院中大殿屋顶上铺着绿色与黑色琉璃瓦。
北京曾有五条“兴隆街”
“兴隆街”出现在《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有人来回说:‘兴隆街的大爷来了,老爷叫二爷出去会。’宝玉听了,便知是贾雨村来了,心中好不自在。”
据红学家考证,《红楼梦》故事情节发展到第三十二回,贾雨村已经随林黛玉进京了,因而小说中写到的兴隆街应该是指北京的兴隆街。清代《京师坊巷志稿》中记五处兴隆街,一处在东郊,三处在外城,只有一处在内城。而今有迹可寻的有两处,一处在西城区,即西单的东部,另一处在东城区,即崇文门外,且有东兴隆街和西兴隆街之分。
走出玉阁胡同西口,便是地铁8号线鼓楼大街站,由此乘车到前门站,出B口,向南沿前门东街南行不远,便来到鲜鱼口街,由此向东不远便是西兴隆街。
据《北京市崇文区地名志》载:“西兴隆街东接东兴隆街,西接鲜鱼口街,全长580米。此街《明北京城复原图》曾标‘羊房草场’,清朝称兴隆街,民国以后沿用,至1965年崇贞观、东兴隆街西段并入,统称西兴隆街。”
继续往东走,就来到了东兴隆街。其“东起崇文门外大街与西花市大街相对,西止北官园胡同与西兴隆街连接,全长620米。形成于明代,名木厂儿。初见《明北京城复原图》。清咸丰年间街中建兴隆寺,民国以后称东兴隆街,木厂胡同。1965年兴隆街与木厂胡同合并,定现名”。
仔细观察,西兴隆街西段(鲜鱼口街至草厂十条)大致保持旧貌,绿树浓荫,两侧多是店铺,而东段(草厂十条至祈年大街)及东兴隆街旧貌不存,街道两侧多是新的建筑。
有研究者认为,《红楼梦》所言“兴隆街”,当为崇文门外兴隆街,因为此处距曹家“蒜市口地方房十七间半”(大致在今东城区磁器口附近)不远。清雍正六年(1728年),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次年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便住在这处老宅。另有研究者认为《红楼梦》所写兴隆街,当为西单东北侧的兴隆街,因为该处距曹雪芹曾在右翼宗学府任过职的小石虎胡同不远,该街因明代修建大兴隆寺得名,清代沿称。而崇文门外的“兴隆街”是清咸丰年间因街中建兴隆寺后才有“兴隆街”之名,此时距曹雪芹去世的1763年已有百余年。
“小花枝巷”疑为“花枝胡同”
“小花枝巷”出现在《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不过几日,早将诸事办妥,已于宁荣街后二里远近小花枝巷内买定一所房子,共二十余间。”
早年间北京有多条叫花枝巷或花枝胡同的地方,皆因胡同分叉,形似花(树)枝而得名。1933年《北平地名典》中记载当时在城区就有十条叫花枝胡同的街巷,而今只剩下一条,位于德胜门内,民国时曾称花针胡同。红学家周汝昌在《恭王府考》认为,《红楼梦》中的小花枝巷指的就是这个花枝胡同。“在护国寺街以北不太远,就有一条花枝胡同,北通三不老胡同,右则即宝玉出北门的‘大道’——德胜门大街了”。由此联想到距此不远的恭王府,据传为大观园的原型。
沿德胜门内大街南行,不多时便来到花枝胡同东口。由此向西,再向北,即到胡同北口。据《北京市西城区地名志》载:“花枝胡同东北曲折走向,呈‘L’形,东起德胜门内大街,北至三不老胡同,全长266米。清代时称花枝胡同,为正黄旗地界,1911年后,一度亦名花针胡同,花枝胡同一名一直沿用至今。”
这条小街不算宽敞,但有不少院落。漫步于此,不由得想到《红楼梦》中所描述的贾琏在离宁荣街二里远近的小花枝巷买了一个宅院,遂偷娶尤二姐。王熙凤得知后,趁贾琏外出平安州之机,亲自带人来小花枝巷寻尤二姐的情节。
“水月庵”疑在西单牌楼附近
“水月庵”出现在《红楼梦》多个回目里。第七回写到:“周瑞家的听了,便往这边屋里来。只见惜春正同水月庵的小姑子智能儿两个一处玩耍呢。”
第十六回写到:“原来近日水月庵的智能私逃入城来找秦钟,不意被秦邦业知觉,将智能逐出。”
而第九十三回的回目就是“甄家仆投靠贾家门,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查阅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老地图,发现京城曾有多处以“水月”而称的寺院。1926年商务印书馆所编印的《增订实用北京指南》中便记载西单牌楼西南闹市口和宣武门内太平湖东坡两地均有水月庵,而东四牌楼北五条胡同路也有一座水月寺。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佛教有时把月亮比喻成佛,佛经视观音菩萨有32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古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有时对观音的崇拜甚至胜过佛祖,所以早年间京城内外建有多处以“水月”而称的寺院。
至于曹雪芹写的是哪处水月庵?有研究者推断,有可能是西单牌楼附近的那座,因为曹雪芹曾在附近的小石虎胡同右翼宗学当差事,当时这座水月庵尚存,曹雪芹有可能寻访过,并将其写进《红楼梦》里。这座水月庵为一进四合院,正殿三间,内供泥塑观音菩萨,另有东西配殿。只可惜消失年代久远,难寻其踪。
另有研究者认为,小说中的水月庵在京城郊外,即北门外的那座,而这北门当为德胜门。
“西廊下”疑在护国寺附近
“西廊下”出现在《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贾琏笑道:‘西廊下五嫂子的儿子芸儿求了我两三遭,要件事管管,我应了,叫他等着。’”
自隋唐以来,府第、衙署、寺庙这一类多院落的大建筑群,四周皆以廊庑围绕,沿回廊两侧之街巷则称“东廊下”“西廊下”。
京城曾有两处称西廊下的地方,一处在“安定门街东,北新桥街南,马市街北”的隆福寺左右。一处在阜成门内,清《日下旧闻考》载:“今阜成门东北虽有宫门口、东廊下、西廊下之名,其实周回数里,大半为民居矣。西廊下有关帝庙,乃土人因其余址而葺之者,然止大殿三楹。”清乾隆《京城全图》上已有西廊下标注,地处阜成门大街北侧。且《京城全图》上只此一处西廊下,并南距曹雪芹曾当差的小石虎胡同右翼宗学不远,有可能他曾寻访于此,遂将这一地名写进书中。
周汝昌先生在《恭王府考》中认为护国寺两旁,清时亦叫东、西廊下,“后来改称‘东西巷’或‘东西夹道’者是”。
消失的“苇子坑”
“苇子坑”出现在《红楼梦》第四十七回:“贾蓉心内已猜着八九了,忙下马令人搀了起来,笑道:‘薛大叔天天调情,今日调到苇子坑里,必定是龙王爷也爱上你风流,要你招驸马去,你就碰到龙犄角上了!’”
说起苇子坑,住在京城北部,特别是德胜门外一带的人都知道,老北京人多称其为德外苇子坑,多路公交车曾设过苇子坑站。
乘345路公交车到祁家豁子站下车,祁家豁子站往北不远曾设苇子坑站,40年前305、315、344、345路公交车都在此停靠。早年间在北京周边有多处叫苇子坑的地方,皆因水塘较多,里面生长着许多芦苇而得名,并以德胜门外的苇子坑而知名。
据红学家考据:从《红楼梦》中的风物描述看,曹雪芹所写的苇子坑应是德外苇子坑,因为第四十七回中还有薛蟠被打得不能骑马,贾蓉只得去前面的关厢内雇了一乘小轿,将之送回府中。德外关厢北面不远就是苇子坑,书中所说的北门应是德胜门,因为北京城的另外一个北门安定门外没有苇子坑,只有德胜门外有。
据年近九旬、曾为东升公社塔院大队社员的刘老先生介绍,德胜门外明代设有多处窑场,烧制的砖瓦为修建北京所用。窑场关张以后,留下许多大窑坑,一到雨季就积下大量的雨水,日子一长就生长了许多芦苇,俗称苇子坑。其中一处东西长二里多地,以后这一带被逐渐地开垦为农田,形成零散的村落后,也称苇子坑。明清时自德胜门向北至十三陵有一条御道,民国时建成简易公路(今京藏高速)。20世纪50年代后划分北京行政区域时,以此路为界,东部为朝阳区,西部为海淀区,苇子坑被一分为二了。60年代此地为东升公社四道口大队一队,70年代划归塔院大队,以种植蔬菜为主,80年代后期菜地逐渐消失。后来连苇子坑这个地名也消失了。
“天齐庙”到底在哪儿
“天齐庙”出现在《红楼梦》第八十回:“贾母打发人来找宝玉,说:‘明儿一早往天齐庙还愿去。’宝玉如今巴不得各处去逛逛,听见如此,喜的一夜不曾合眼。次日一早,梳洗穿戴已毕,随了两三个老嬷嬷,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烧香还愿。”
据《红楼梦鉴赏辞典》载:“天齐庙的原型究竟指何处,有二说。一说指北京朝阳门外的东岳庙。另一说认为应指北京西郊红山口的天齐庙。”
有研究者认为,曹雪芹笔下的天齐庙,当是“西城门外”的天齐庙,位于今颐和园北侧红山口的西面。据《北平游览指南》“御果园及桃园”条载:“该地(董四墓桃园)又有天齐庙一座,庙后墙地每年至中秋节,必由民众共同发起演唱秋戏一天,以谢花神。”按书中所写,是“坐车出西城门外天齐庙烧香还愿”,再联想到曹雪芹曾在西山一带著书,离红山口西面的董四墓(今地名尚存,属海淀区青龙桥街道)不过十里,且这座天齐庙在京西一带很有名气,他可能寻访过,所以借其名其景,将其写进《红楼梦》里。
文图/户力平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