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故宫“雕版馆”开馆 多尔衮《摄政王令旨》雕版等首展

发布时间:2023-10-30 18:31:24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苏向东 | 责任编辑:姜壹平

中国网10月30日讯(记者 苏向东)故宫博物院“雕版馆”今日开馆,“吉光片羽——故宫博物院藏清代宫廷雕版文物展”同时开幕,库房式陈列展出文物15000余件(组),其中,存世罕见的多尔衮《摄政王令旨》雕版现身。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以来,首次举办该类专题文物展览。

《摄政王令旨》雕版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中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的发明促进了文化传播与信息共享,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进程。故宫博物院不仅藏有清代内府印刷的成套典籍、相关的刻书档案,更珍存宫廷雕版20余万件,时代上至明代,下迄晚清。这些雕版文物具有内容丰富、文种多样、版式各异、雕琢精巧等特点,较为完整地保存了人类大规模印刷活动的痕迹,承载着先民的记忆与智慧,是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

为深化古籍文献类文物的保护与活化,故宫博物院在对院藏雕版文物进行整理、保护、研究的基础上,在太和门内东南崇楼及朝房开设“雕版馆”。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此次展览是对故宫博物院藏雕版文物整理与研究的成果性展示。重点展出32件(套)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从国政、文教、技艺三方面,将清代宫廷雕版放入中国典籍史、印刷史、清代宫廷史的大背景中进行解读,挖掘蕴含在雕版文物中的历史信息,发挥其在文献学中的特殊作用。在此基础上,故宫博物院将继续加强对雕版文物的整理、保护、研究与展示,做好雕版文物历史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造性转化。

本次展览名为“吉光片羽”。“吉光”是传说中的神兽,“片羽”指吉光身上一小块毛皮,比喻珍存的清代宫廷雕版文物。明清之际,是雕版印刷大放异彩、全面普及的时代。但书版具有唯一性,随着历史变迁,不免书厄浩劫。如档案记载同治八年(1869)武英殿修书处大火等,对雕版造成无法估量的破坏,留存至今者,早已是凤毛麟角。

《摄政王多尔衮谕诸王及大臣令旨》雕版是此次展览的重磅文物。该雕版于清内府顺治元年五月刻,是一件存世罕见的、用来印刷政令文书的底版。据《清实录》记载,该《令旨》发布于清军入京之后,内容大意为:摄政王多尔衮告诫各位王公和大臣,在此进取中原之际,应各尽其职,不得为一时之利而贪赃枉法,违者必将严惩,很有汉高祖“约法三章”的意味。在《清史图典》中,收录了这件底版的印刷品。作为下达谕旨、政令的凭证,四周还套印有龙纹边框,规制极高。为清内府早期从事印刷活动的重要实物依据,在整饬朝纲和稳定国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图为《十三经注琉·记疏》雕版《二十一史·宋史》雕版,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内府重修版

《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雕版是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内府重修版。以《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和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印刷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明嘉靖年间,南京国子监曾将所收的宋元旧书版进行整理、并修补刷印。万历时,北京国子监据“南监本”重刻《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是清代官方编修经学、史学著作的重要底本。据康熙朝实录记载:“明代南北两雍,皆有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刻版。今国学所藏漫漶残缺,宜及时修补”,因此将“北监本”雕版书口处的万历年款挖去,嵌入“康熙二十五年重修”的字样后,重新刷印。如今“南监本”雕版已不复存在,此“北监本”更显珍贵。

清代内府套版印刷  图为康熙“体元主人”“万幾余暇”印章雕版

据悉,此次展览是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合作开展的“古籍保护与活化公益项目”内容之一。展览于10月31日起,在故宫雕版馆正式向公众开放。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