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讯(记者 秦金月)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10年来,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与非洲之间关系更加密切,中非合作空间更加广阔,这不仅让非洲国家的经济发展受益,也让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
近日,中国网专访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秘书长程志刚,深入探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的中非合作和发展前景。
商务部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副秘书长、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秘书长程志刚(中国网记者 李颖 摄)
中国网:中非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和非洲人民早已达成的共识,在您看来,中非友好合作精神的核心要义是什么?
程志刚:新中国成立后,中非关系发展迅速。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亚非拉兴起了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中国支持这一运动,同非洲大陆建立了密切关系,这是在共同使命和共同利益基础上建立的友谊。中国与非洲有着共同的经历,同属于发展中国家。中非友好合作精神坚持以真、实、亲、诚理念为核心,以人民为中心,共赢发展。
很多非洲国家非常愿意并且主动地学习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方式,因为中国的发展让他们惊叹,他们也希望快速向前发展。
非洲多数国家的管理制度和中国不太一样,通常是政府体系和酋长制双重管理,较为原生态,相对比较平稳。所以到非洲去投资经营,项目落地的时候不仅仅要与非洲国家的政府交流、商洽,还要和所在地的酋长进行沟通,获得他们的支持。一般情况下,项目只要是能够共赢的、双方互惠互利的,当地的酋长、村民也会支持的。
中国网:在基础设施和贸易层面,我们要如何加强中非之间的交流合作?
程志刚:在当前多极化、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背景下,中非双方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其特点是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明上交流互鉴,安全上守望相助,国际事务中团结协作。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与非洲国家加强合作,将促进非洲大陆经济发展。中非合作成果有目共睹,十年来,非洲修建了许多大规模、颇具经济效益的基础设施,比如公路、铁路、港口和体育场馆。“一带一路”建设对非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非洲大陆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非洲也可以从基础设施建设中获取收益。中国为开展基建项目,向非洲派出大量技术人员,随之提升非洲国家的技术水平,带动技术升级。并且大量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有利于提高非洲国家的就业率。
目前,非洲大多数国家都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极大地推动和改善了非洲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的优化有助于推进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例如可以减少物流成本、节省物流时间等。物流通道的建设对于非洲国家来讲至关重要,既有利于非洲国家的产品向中国出口,也有利于从中国进口产品。
中国网: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网络通信在内的各种中非合作的大项目,为非洲人民带去了便利,增加了收入。您认为,未来中非合作还可以在哪些新的领域有所建树?
程志刚:近10年时间,非洲有了很大发展,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通信都有了很大改善。未来,随着非洲大陆自贸区的落地实施,可为非洲带来巨大发展机遇,预测到2035年,非洲国家有望新增1800万个就业岗位,帮助500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以交通为例,在东南非区域完全能够体验到交通网络的快捷便利。东南非高速路的建设这些年卓有成效,例如,从南非可以直接穿越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直到埃塞俄比亚。
未来5到10年,我相信非洲在现代农业、汽车组装、能源发电、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领域都会有新的发展。
机械化种植在未来将是非洲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方向。
在汽车组装方面,非洲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现在主要还是以二手车为主。未来新车将逐步取代二手车。目前80%的中国自有品牌汽车在非洲投资建厂,业务以汽车组装为主。未来,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进入非洲,促进当地汽车的消费和发展。
而能源发电主要聚焦于新能源的应用,如光伏发电以及水力发电。总部位于杭州西湖边的国际小水电组织,在赞比亚就派驻了国际代表,主要支持非洲的小水电发展。
在电子商务方面,随着非洲大陆自贸区的落地实施,将逐步降低关税,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发展,促进就业。这对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有利条件。
文化旅游近年来在非洲地区也日益火爆。去非洲深度旅游的人数逐年增长。例如每年的7月末8月初,是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的好时机,当地的酒店房源就非常紧张。而11月份的南非开普敦也很难订到客房。反季节旅游对于中国游客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
中国网:近年来,虽然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很多,但因为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弱、部族和宗教矛盾时有发生、政治环境不够稳定等因素,到非洲投资的风险一直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中国企业应该如何规避这些风险?最大限度保证合作项目的顺利运行?
程志刚:非洲国家近些年大部分地区相对比较稳定,整体面向好。但是仍然有一些国家和地区存在你说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非洲,要与我国和非洲相关国家专业的组织平台咨询沟通,最好实地考察评估,不要轻信传言。此外,要对当地的法律法规以及民族宗教、风俗等有充分的认知和了解。
中小型企业可以直接进入中国政府和企业在非洲投资的园区,如工业园区、医疗产业园区、农业加工区等。因为这些园区都是统一管理并享有非洲国家的很多优惠政策,抗风险能力强、服务便利、抱团发展。
中国网:8月14日,2023“非洲伙伴”媒体合作论坛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有人认为,展现中非丰硕的合作成果、促进两地文明交流,媒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讲好中非合作故事,您对媒体有哪些好建议?
程志刚:中非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媒体互动,是促进中非相互了解的重要窗口。客观地宣介中非人民的工作与生活,促进中非人民友好互信,是媒体应该关注的重点。除少数留学生和旅游人士,无论是中国的老百姓到非洲,还是非洲的老百姓到中国,都是比较少的,所以需要增加中国和非洲人民互相之间的了解。
目前媒体报道中非的官方活动较多,也需要增加对中非民间交流的关注,走到百姓生活中去。特别是非洲老百姓对中国的了解并不多。其实,一部好的影视剧、一场好的舞台演出和活动交流都可以深入到基层老百姓当中去,成为非洲老百姓了解中国的一扇窗户。
比如曾经有一部电视剧《媳妇儿的美好时代》,在肯尼亚翻译成斯瓦希里语播出。当地百姓通过这部电视剧,了解到中国老百姓的生活条件,了解到我们的服装、语言、文化等。影视作品潜移默化,更能激发当地老百姓了解中国的热情。
另外,还可以在非洲当地拍摄一些深度的人文纪录片,通过这些纪录片让观众了解当地的饮食、生活、节庆、文化、国际交往等多方面的内容。
中国网: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七届。十多年来,您见证和推动了中非合作,在此过程中,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建议可以和我们分享?
程志刚:中非工业合作发展论坛15年来,论坛人的足迹遍布大半个非洲,与非洲各级部门和非洲人民广泛交流,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在非洲投资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三点供大家分享。首先,要了解非洲政策法律还有他们的宗教与生活,和他们成为朋友。其次,任何一个项目的投资落地都要走正规的法律程序,不要轻信私人介绍和各种“联络关系”。最后,在充分了解投资和贸易目的地国家后做好评估报告,要尽量选择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
关于中非贸易,要想促进中国的商品走进非洲,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中国的商品运到非洲进行展览展销,比在中国举行中非贸易商品交易会事半功倍。
尤为重要的是,目前,各方要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中非合作将迈上新台阶。
(审稿:张宁锐)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