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艺术邂逅乡村 如何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发布时间:2023-08-28 09:59:12 | 来源:中国新闻网小 | 作者:王潇婧 | 责任编辑:姜一平

原标题:艺术邂逅乡村 如何既“富口袋”又“富脑袋”

“面对新一轮跨越发展的新时代浪潮,如何以艺术乡建路径盘活乡村文旅资源,拓展乡村新型消费,助推实现乡村共同富裕,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需要不断迭代的时代课题。”浙江工商大学副校长苏为华对中新网记者说。

26日,“艺术消费促进乡村振兴”主题研讨会暨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艺术乡村促共富“一乡一品”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培养》推进会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召开,包括该项目天南海北的学员在内,80多名各界人士齐聚一堂,深入探讨艺术乡建的时代价值,进一步拓展对共同富裕精神内涵的理解。

乡村兴则中国兴。乡村高质量发展,不仅要有“美丽颜值”,还需要涵养“精神内核”。

早在2018年,浙江就开始乡村振兴五年行动,乡村实现美丽蝶变,焕然一新。而艺术,则为乡村涵养“精神内核”提供了无限可能,让这方土地上的民众精神生活更富裕,也让大家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更触手可及。

以“书传百代、千古一村”为定位的长兴县李家巷镇石泉村,就是其中一个生动案例。

2016年的石泉村,矿山遍布、灰尘满天。2019年,以创建浙江省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为契机,石泉村整体提升修葺,古宅、古桥、古道等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将民间文艺故事融入村庄建设,使古村落散发出新气息。

石泉村还探索引入第三方运营力量,打造“石泉拾美”“公主驸马IP”等特色品牌;创设乡村艺校,提供书画、手工布艺、创意石画等培训课程,实现古典、现代艺术和生活的有机结合,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7年的20万增长至2022年的621万元。

“我们更加注重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的统一协调。”长兴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佳文介绍,该县创新落实文旅融合、艺术乡建等,推进文化艺术与村容村貌、生产生活和产业相融合,构建以文艺因子激活乡村资源,丰富乡村内涵,推动共同富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用艺术激活乡村闲置资源,让艺术和乡村从邂逅到相依、相融,成为浙江活化乡村历史文脉的“催化剂”,打通城乡要素资源的“连接桥”,如何更好地将“美丽风景”转化为“美丽经济”?

当日,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乡村促共富‘一乡一品’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培养”项目负责人、浙江工商大学副教授王丽云,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陈觉分别就艺术消费、文旅消费作主旨发言。

艺术振兴乡村,需走一条既富“口袋”又富“脑袋”的路。“主观幸福感非常重要。”作为“艺术乡建”行动的见证者、行动者和研究者之一,王丽云深耕乡村10余年,她说,实现精神富有,要营造与之相匹配的人文场景,打造具有地方印记的共富文化精神品牌。

“当前浙江不缺艺术家,也不缺具有乡村情怀的艺术家,缺的是既懂艺术资源特征、又懂乡村发展规律,且具备乡村运营能力的复合型艺术乡村经营管理人才,因而要特别关注乡土艺术乡村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育。”王丽云如是说。

这正是此次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艺术乡村促共富‘一乡一品’经营管理高级人才培养”培训的应有之义。

来自山东的学员杜忠龙,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再“回到”农村去的青年。他对于“乡村”总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和回忆。他说,通过此次培训,提升了自己在乡村共同富裕内涵、艺术乡村发展规律、艺术乡村创新创意能力、艺术乡村品牌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

“近一个月时间,来自全国21省(市)具有乡村一线实践经验的艺术家、设计师、高校教师等走进丽水、衢州、湖州等地的乡村进行实地探访,在山野间寻找艺术与乡村碰撞的灵感。”浙江大学教授、农业农村部休闲与旅游农业组专家严力蛟是该项目授课导师之一。

他表示,乡村的文化土壤越深厚,才能吸引更多人扎根其中,才能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王潇婧)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