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首歌仅两个对句。区区28个字,却包孕丰富,意蕴广阔。起首“九州山歌何寥哉”,既叙事又抒情,情感拉满。“九州”一词因其特殊的文化内涵,不仅将地理概念、空间范畴给予定位,更是将时间一下子推到远古。“九州”对应的是中华大地国家生成的时候,也是民歌源起并发展之时,二者都是少年。少年意气,风发张扬,他们行走在九野之上。“一呼九野声慷慨”,何为九野?九天也!“天有九野,地有九州”,语出《吕氏春秋》,它们直指天地。是远古的天和地,是中国古代神话里最最原始的发端(《山海经》里也早有“九野”一词)。格局是不是很高远?这让我想起屈原,《九歌》《问天》,追根溯源,正本清流。
九州九野之上,山歌“寥哉”。“寥哉”,不仅谐音专辑对应文本《聊斋》,更多了“哉”之感叹。叹何?叹“廖”。“廖”之一字,指义复杂。可谓寥落、寂落;也可谓寥廓、宏阔。这就是汉诗汉字的独特魅力了。单字容易自由发想,意义多向。因此山歌寥哉,喻指现实,可也;但我更愿意将想像的目光投到我们的远古。九州九野,古朴古风,民歌小调,黄发垂髫,多好的画面。在这样的语境下,“一呼”“慷慨”同样喻指丰富,既可是动词动作、意指当下和词作者的书生意气,亦可回到诗经与山歌本源,正如《古诗十九首》之“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接下来,第二对句“犹记世人多悲苦,清早出门暮不归”,同样在抒情的基础上叙事。开头“犹记”二字,让叙事主体显化,主客分离。是谁在犹记?歌者?听者?还是更高层级的某一个主体?而接下来“悲苦”一词更是给序曲和整个专辑定下基调,而曲子首尾音乐里插入的婴儿啼哭和老牛长叫,则进一步强化了悲苦的主题,绵延不绝。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佛教的“众生皆苦”。刀郎毕竟是编曲吟诵过整部《金刚经》的人(《如是我闻》2020专辑),佛家慈悲、佛理超脱,此处尽显。接下来,“清早出门暮不归”更是以白描的手法淡淡叙事,场面感极强。看似日常、惯常、寻常,其实未必。清早与日暮相对,它们一起规约了时间,两个动态词“出门”和“不归”更是将这种规约无限延长,而“不归”之“不”则直接将里和外、生与死划出界限。真是个好句子,可以生发出无数可能,很有诗经之风。又想起乐府诗里《十五从军征》,“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一叹。
如此,悲天悯人的主题其实是以民歌的光盛与慷慨为旨归,这就是隐含在上下两个对句之间的逻辑关系。世人皆苦,而更苦的远古时代人们在干什么?民歌,山歌。它们不仅能挥发舒缓劳动的紧张苦累,更能将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连成纽带。是的,民歌,它和乡土乡音一样,是我们记忆之门、精神之门。我想这应该是序曲和整个专辑最深刻最能让人深省的地方吧。
▲苦耕王金石画
2023.8.11杭州
作者简介:
潘艳慧,文学博士。湖北黄冈浠水人,任教于杭州某高校。喜欢读书写作、旅行和摄影。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