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坚定文化自信自强,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美术馆外景。
近日,《人民画报》专访了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话题进行畅谈。
2023年6月19日,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右)接受《人民画报》记者采访。摄影 郭莎莎/人民画报
文化传承:以美育人 以美化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全面总结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指明了方向。
中国美术馆是国家美术的最高殿堂,今年是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5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深刻阐明了繁荣美术创作、加强美育工作、打造艺术殿堂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实现途径。
2023年5月24日,中国美术馆“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正式对公众开放。展览分为“致敬经典”“墨韵文脉”“塔高水长”“美美与共”系列主题展览,通过近600件作品,集中展现中国美术馆收藏的经典美术作品。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结合回信精神和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吴为山谈到,文化自信自强以及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坚守历史传统的同时,让其与新时代文化相融合;如何在坚守民族文化的同时,将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本土化。而文博系统的担当则在于:挖掘、梳理、展示民族历史上各个不同时期伟大的创造,影响当代创造,并通过这些创造深刻地、形象地展示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中提到,要高质量地收藏,高水平的展示,高品质的服务。吴为山认为,高品质的服务要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强品牌、重创新、抓细节,优化再优化,提升再提升,拓宽覆盖面,推动全民美育。“高品质的‘品’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重,是对精神创造的尊重,是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吴为山提到,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要使规模巨大的人口成为实现现代化的资源,关键在于通过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提升人口素质。
中国美术馆建馆开放以来,在党的领导下,一代代中国美术馆人矢志不渝,通过精心策划展示优秀美术作品等,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独特作用。进入新时代,中国美术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致力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典藏大家艺术精品、加强国际国内交流、促进当代美术创作、铸就美术高原高峰、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凝聚美的力量。
2023年5月24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美术馆老专家老艺术家的回信精神,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6月17日,中国美术馆举办“馆长导赏日”活动,吴为山为观众导赏“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
2023年6月17日,吴为山为观众导赏“美在新时代——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系列展览”。活动现场,吴为山为观众讲述经典美术作品及其背后动人的故事。
在吴为山看来,作为中国美术馆的一员,以及中国美术馆的一号讲解员,他有义务、有责任在建馆60周年大展中向观众讲述中国美术的故事,讲述中国美术家们如何在继承中创新,如何在交流中吸收,如何在伟大的新时代创造出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作品。“与观众的互动拉近了人民美术馆与人民之间的距离,拉近了艺术作品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传统与当下生活的距离。”吴为山说。中国美术馆这座艺术宝库,已经成为艺术审美的殿堂、大众美育的平台、国际交流的窗口,吸引着各地观众共享美的世界。
文艺创作:以文为脉 汲古润今
2023年5月24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八大山人的作品。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文明凝聚着过去,连接着未来。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一代代中国人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作为艺术家,吴为山多年来始终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用符合时代审美特点的艺术语言来阐释中华美学精神、表现中华民族形象。吴为山首创中国现代写意雕塑之风,提出“写意雕塑”理论和“中国雕塑八大风格论”,用“中国写意”雕塑中国精神。
他的雕塑作品《问道》由孔子、老子两尊青铜雕像组成,取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所记载“孔子问道于老子”的典故。雕塑采用大写意的创作手法,融合中国传统泥塑造型加以表现,心手相应,任运自然。孔子像浑然高古,展现儒家仁爱为本的道德追求;老子飘逸悠游,体现道法自然的精神内核。
他为杜甫草堂博物馆创作了表现诗圣杜甫的系列雕塑作品。从游学壮歌、长安沉吟、流寓秦州,到夔门抒怀、草堂岁月、洞庭余响,一尊“一览众山小”的主雕和六个饱含诗意的主题雕塑塑造了诗圣形象。这组以意象与具象相结合的艺术表现,使杜甫从泥的粘性中活出来,又在1800度的高温熔炼中化为青铜。“荡胸生层云”,立于大地,诗化于当代。
吴为山雕塑作品 《问道——孔子问道于老子》
“立像就是立人,立人就是立文化、立精神。”吴为山说。到目前为止,吴为山已经创作了600余件雕塑作品,其中有500多尊中国历史文化名人的雕塑。古代贤哲如老子、孔子、屈原、鉴真等,当代艺术科学领域的大师如齐白石、林散之、费孝通、季羡林、杨振宁、钱伟长、熊秉明等。这些作品凝聚了他的艺术理念、文化责任和民族情感,名人塑像似无言的师者,传承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传递着中华文明的薪火。
中国国家博物馆前的《孔子》像,吴为山作于2010年。
吴为山雕塑作品 《黄宾虹》 本刊资料
吴为山和他的雕塑作品《画家齐白石》摄影郭莎莎/人民画报
文明互鉴:以美传情 各美其美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通过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吴为山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两个结合”是在新时代实践与理论创新中所形成的文化生命体。“我们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两个结合’,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立起新时代文化的价值体系、审美体系、创造体系、评价体系,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为新时代精神立碑,将新时代精神立于大地。”吴为山说。
2023年6月24日,“以美传情——中国美术馆建馆60周年国际交流学术座谈会”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20多位美术馆馆长、专家出席研讨会及系列活动。
近十年来,吴为山见证与亲历着中国美术馆不断走向世界、不断对话世界的进程。自2014年至今,中国美术馆共举办30余个国际展览,组织策划赴国外展览20余个,逐步形成并推动了“来自中国美术馆的艺术”“中国写意”等系列品牌展览走向国际舞台,积极推动金砖国家人文交流合作和“一带一路”人文交流的倡议,先后牵头组建了“金砖国家美术馆联盟”和“丝绸之路国际美术馆联盟”。这些都成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的艺术印证。“各国艺术中蕴含着民族性和生命力。只有通过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认同,我们才能真正体现文化的意义所在。”吴为山说。
2023年5月24日,观众在中国美术馆参观《美美与共——中国美术馆藏国际艺术作品展》。 摄影 秦斌/人民画报
在吴为山几十年的艺术实践中,他的作品也安家于不同的文化热土之上,印鉴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面孔的老子像和孔子像,先后在法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重要博物馆、美术馆与驻外艺术机构展出或永久陈列;在马克思诞辰两百周年之际,吴为山创作的《马克思》立于其故乡德国特里尔市;2019年5月4日,雕塑《百年丰碑》落成于法国蒙达尔纪市邓小平广场;《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灵魂之门——塔拉斯·舍甫琴科与杜甫对话》《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等“文明对话”主题雕塑作品近年来落成于意大利、乌克兰、希腊等国家……这些永不落幕的雕塑在世界各地讲述着中国故事,使当地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浸润。
2018年2月5日,吴为山修改《马克思》终稿模型。
2018年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日,吴为山受邀创作的马克思青铜塑像在德国特里尔市西蒙施蒂夫特广场揭幕。
2020年,《超越时空的对话——达芬奇与齐白石》落成于意大利达芬奇博物馆,揭幕式上全场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21年9月,《神遇——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对话》在希腊雅典阿果拉广场古市集遗址落成。
关于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形成有效对话,吴为山谈到了“三个一”——一张脸、一颗心、一个魂。“脸是民族国家文化的特征,在世界丰富多样的文化对话当中应当凸显各自的文化价值;心是平和、平静、平等的温润之心、真诚之心,彼此坦诚真挚地对话,就会在对话之间形成情感的纽带;魂是人类共同发展和平之魂。”吴为山说。人类文明发展史本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历史呼唤着人类文明同放异彩、相得益彰。
(本文图片均由人民画报提供)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