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宋咸淳九年(1273)《百川学海》本《茶经》。这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茶经》版本的祖本。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中国网6月9日讯(记者 苏向东)“茶和天下 典籍里的茶”展览今天在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开展。
这是国内首次大规模集中展示茶文化典籍的展览,共展出国家图书馆馆藏的珍贵典籍60余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宋咸淳九年(1273)《百川学海》本《茶经》,它是现存最早的《茶经》版本,也是现存《茶经》版本的祖本。
茶起源于中国,传播到世界。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茶事实践中,形成了灿烂悠久、底蕴深厚的茶文化。茶文化既活在当下人民的生活里,又载于浩瀚的典籍中,成为中华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茶与茶文化在世界影响并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习惯和审美趣味,更为世界经济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此次展览从典籍的视角出发,全面展示中国茶文化,让观众在珍贵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里“品”茶香书韵,共赴一场“茶”“书”之约。
图为展览现场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展览共分为“茶之源”“茶之饮”“茶之道”“茶之政”“茶之路”五个单元。“茶之源”溯源茶树的起源地,详细梳理了“茶”字演变、“茶”世界读音的中国元素等内容,展现中国作为茶文化的发祥地与传播中心的深远影响。
“茶之饮”单元以朝代为轴,延展至茶的制作工艺、饮用方法及茶艺茶俗等内容。观众可以了解生食羹饮、煎茶法、点茶法、瀹茶法等各个时期不断演变发展的饮茶方式,以及龙凤团茶、斗茶、分茶等茶的制作工艺和茶艺茶俗,体味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的世界观与谦和礼敬的价值观。
“茶之道”重点介绍数千年来中国在“茶”中积累的丰富的精神体悟,深入到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等诸多领域,如苏轼利用多种形式的著作记录茶史并亲自参与茶事、诗僧皎然阐述茶道、李清照与赵明诚“赌书消得泼茶香”、陆游一生与茶相伴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历代广为流传的与“茶”相关的典故,也让观众领略到以茶敬客、以茶敦亲、以茶睦邻、以茶结友的人文精神。
“茶之政”展示了“茶马互市”的最早记载,讲述了茶叶生产大规模发展、饮茶风气普遍形成后,官府逐渐建立的完密的茶业生产和流通的管理制度,显示了茶税在我国古代国家财政中的地位。
“茶之路”厘清了中国茶叶对外传播的多个主体路线,通过古代丝绸之路、海上茶路、茶马古道、万里茶道,乃至“一带一路”,展现中国茶和茶文化的输出深刻影响着亚、非、欧、美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生活习俗、审美趣味、贸易格局与政治进程,在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发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展览荟萃了国家图书馆馆藏珍贵典籍60余件,包括宋徽宗赵佶所作唯一一部皇帝御制茶书《大观茶论》;清文津阁四库全书本《宣和北苑贡茶录》,底本为《永乐大典》本,比其他传世版本增加了插图与注释;载有“茶马古道”商贸繁华的《果亲王西藏日记》;还有与中国唐代陆羽的《茶经》、日本荣西禅师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书经典的《茶叶全书》初印版本等。这些古籍珍品,让观众在氤氲的书香中,感悟中国茶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
展览中,观众还可具体查看六大基本茶类及其制作工序等基础知识,或通过茶书阅览区、制茶技艺交互多媒体,观看非遗传承人纪录片等方式直观感受茶文化与非遗技艺。
本次展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主办,将展出3个月。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