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新时代历史方位,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宏阔的历史视野、深远的战略考量,就文化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引领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动中华文脉绵延繁盛、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穿越历史的烟云,中华文明历经数千年风雨始终生生不息、历久弥新,在人类文明史册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中国国家博物馆。以国家之名,守护和传承着中华文明的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143万余件,收藏规模全国罕见,充分展现和见证了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血脉绵延与灿烂辉煌。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国家博物馆展厅内,
中华民族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与现代中国奋斗发展的辉煌成就交相辉映,
绘就一幅波澜壮阔的文明长卷。
下面,我们跟随一件件文物、一个个展览,
领略在世界文明中
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之花,
看历史之中国、发展之中国、
奋进之中国、未来之中国……
01
多点起源的中华文明在神州大地上交相辉映,生产工具的改进催生了时代裂变,巧夺天工的礼制器物记录着一个又一个王朝盛世,多元绽放的少数民族文物见证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演进历程,东西交流的历史造就了一座又一座艺术巅峰……在国博,一件件古代珍贵文物见证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不断、薪火相传。
2023年5月25日,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参观者驻足观看。摄影郭莎莎/人民画报
2023年5月6日,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参观者仔细端详玉龙。摄影陈建/人民画报
此青铜冰鉴是曾国君王乙的用器,是古代的一种冰酒器,由鉴和尊缶组成,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也是当时祭祀中的一种重要礼器。摄影陈建/人民画报
四羊青铜方尊,在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之中体型最大。造型雄奇,肩部、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各据一隅,在庄静中突出动感,匠心独运。此器在器范制作中,并用线刻、浮雕、圆雕技法,将器用与装饰有机结合,铸造工艺精湛,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中的珍品。摄影郭莎莎/人民画报
2023年5月6日,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两名小学生被三彩釉陶载乐骆驼吸引。载乐骆驼陶俑表现的应该是长安百戏中的一个杂技节目。这件载乐骆驼陶俑巧妙地夸张了人与骆驼的比例,造型优美生动,釉色鲜明润泽,代表了唐三彩的最高水平。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艺术的交流与融合。摄影秦斌/人民画报
青铜人首,商后期文物,高37.5厘米,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青铜人首神情严肃、诡秘,面部上宽下窄,呈倒梯形;宽眉,目呈杏核状,眼角上挑,鼻翼上方似戴一面罩,阔口,两耳饰卷云纹,耳垂有穿;脑后梳一长辫,发丝根根可见。此器出土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与之同出的还有大量玉器、铜器等物,有许多明显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如铜尊、铜罍等。三星堆遗址一般被视为古蜀人的遗存。这些发现表明商与古蜀之间的交流十分密切。摄影郭莎莎/人民画报
青铜冰鉴外表华丽、工艺精美。摄影郭莎莎/人民画报
彩绘陶兵马俑的服饰、铠甲、马的毛色及鞯、辔等均施彩绘,其彩绘之细致、数量之多、配套之全、品类之繁新、步武之严整,为汉代出土文物所罕见。整批陶兵马俑生动反映了当时军队正处于从车骑并用向以骑兵为主力变化的关键时期。摄影郭莎莎/人民画报
国博“古代中国”基本陈列,观众参观金缕玉柙。金缕玉柙是西汉时期文物,长182厘米,1973年于河北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玉柙主人为中山怀王刘修,是著名的河北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的后代。摄影郭莎莎/人民画报
诅盟为古代西南民族中极为盛行的一种风俗,凡有重大事件都要用盟誓来约束,设立祭坛、供奉祭品、举行典礼。此贮贝器器盖上描述的就是一个诅盟的场景。从其中杀人祭柱场面来推测,这是一次立柱祭社的仪式。摄影郭莎莎/人民画报
02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种种探索。从虎门销烟、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的上下求索,《新青年》发出的时代呼唤,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井冈山的星星之火,拯救民族危亡的连天烽火……在国博,生动反映革命文化的历史见证逐一呈现。
2023年5月6日,国博“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观众在参观“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部分。摄影董芳/人民画报
2023年5月6日,观众在观赏圆明园青铜兔首。兔首铜像是圆明园西洋楼海晏堂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中的一个,为清乾隆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以水报时的十二生肖铜像是海晏堂的精华。鸦片战争期间被英法联军掠夺并流失海外,2013年回归。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油画《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从此爆发。五四运动是近代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这幅作品呈现了五四运动中学生游行的场景。画作中,城楼一角天空中的滚滚乌云象征着阴暗压抑的社会环境和激荡变幻的时代风云,而另一边则蓝天隐现,象征着希望的曙光。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2023年5月6日,国博“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观众在参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政治主张”部分。摄影董芳/人民画报
油画《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阶段,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这幅作品描绘了遵义会议召开前的20位参会者。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将革命进行到底》。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了要求和谈的《新年文告》。对此,毛泽东为新华社写了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号召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真诚合作,采取一致的步骤,粉碎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政治阴谋,将革命进行到底。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被称为新中国的“开国大印”。这枚铜铸开国大印由篆刻大师张樾丞制作,印面9厘米见方,大印字体被毛泽东确立为宋体。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同时成立了国务院作为执行机关。至此,“开国大印”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摄影徐讯/人民画报
2023年5月6日,一位小朋友在国博“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观看《开国大典》油画。摄影董芳/人民画报
中国首座大型低速回流风洞系统。北京大学风洞实验系统创建于1958年10月1日,由钱学森参与设计、周培源主持建造,是中国第一座较大型低速风洞,记录着1976年前多机种低速空气动力试验的数据,为当时飞机设计的唯一主要资料来源,是中国航空史上使用时间最久、效率最高、对飞行器低速空气动力特性的设计贡献最大的风洞之一。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合同书、1978年11月24日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20户农民的18位代表聚集在村民严立华家,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随后,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大包干”由此开启。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国国家博物馆供图
2018年11月13日至2019年3月20日,“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在国博举办。观众在展览所设“时光博物馆”的年代照相馆里拍照留念。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03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新征程。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25日落成,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射电望远镜,口径约为500米,球冠张角约为120度,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是国际上口径最大的单天线望远镜。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蛟龙”号是我国首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实现了我国大深度载人潜水器从无到有的突破。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2018年11月16日,观众在国博“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所设“大美中国”影像长廊中参观共建“一带一路”的相关成果展示。摄影邹毅 /人民画报
2018年11月16日,观众在国博“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所设国防和军队建设专题展区内参观航母编队模型。摄影邹毅/人民画报
海洋石油981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是中国首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2014年8月18日,“海洋石油981”,在中国南海陵水17-2区块钻获大型气田“深海一号”,测试收获高产油气流。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2018年11月28日,观众在国博“伟大的变革——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中参观国产大飞机C919模型。 C919大型客机是继运-10之后,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民航大飞机。2023年5月28日,C919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标志着该机型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2023年5月9日,国博西大厅设立的“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中,可步入舱内参观的天和核心舱1:1模型和空间站组合体1:4模型吸引了众多观众。摄影董芳/人民画报
2023年5月6日,国博“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观众参观巡天空间望远镜1:5模型。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2023年5月6日,国博“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观众参观月球样品。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2023年5月6日,国博“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中展出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吸引了大批观众。摄影董芳/人民画报
2023年5月6日,国博“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观众在天和核心舱模型内部参观。摄影万全/人民画报
“每一种文明
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
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
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文字综合 |国家博物馆官网、人民日报
编辑 |黄丽巍、莫倩、王伊奕、张劲文
校对 |袁梦
值班审校 |黄丽巍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