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遗产焕新、服务上新、产业创新 给城市带来什么

发布时间:2023-05-26 13:41:45 | 来源:中国文化报 | 作者:张婷 | 责任编辑:苏向东

工业遗产焕新、文旅公共服务上新、文化产业创新

“三新”协同推进,给城市带来什么

能逛街、能聚会、能看展览、能听音乐会,还能打卡,有文艺范儿、更有烟火气。近年来,通过各地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被关停多年的工厂、常年闲置的矿厂、年久废弃的纺织厂等一座座老旧厂房,被改造成文化产业园、特色旅游景点、休闲度假场所……

赋予文化内涵、保留城市文化记忆、服务百姓生活、建立文旅融合消费新场景,在工业遗产焕新与文旅公共服务上新、文化产业创新协同推进下,越来越多的老旧厂房经历蝶变新生,正成为富有内涵的风景线、幸福生活的新空间。这是文化产业助力人文城市建设的缩影。

▲半浦美术馆江北区委宣传部供图

遗产焕新——让老厂房留住城市文脉

“看着我们住过的老房子回来了,还增加了这么多有意思的内容,心里挺高兴、挺满足的。”在依托矿工居民遗址资源建成的安徽铜陵“铜官山1978”文创园区,市民李大爷用手抚摸着墙体的红砖回味地说。

轰轰烈烈的岁月早已远去,但那段历史需要永恒保留。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一些工业企业退出历史舞台。但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些老旧厂房该何去何从?围绕“如何保护和盘活老旧厂房”这个核心命题,从中央到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文件形成了巨大推动力,促使城市不断地进行有益探索和规划。

“当我们把一些被废弃的工业用地当成一个文化遗产来看待的时候,对它进行再利用、让它焕发新的功能,显然是需要有保护性思维的,需要仔细甄别。”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唐燕表示,“脱胎于工业遗产的产业园区的发展,与其他城市空间再利用有不一样的地方,需要一些政策支持。比如老厂房建筑功能的转换、其空间的一些改造、在房子里做夹层等,都需要政府许可。对此,城市需要统筹安排,要么是给予一定的直接支持,要么通过一些缴费的方式或修订一些标准规范来进行支持。”

北京市出台了《关于保护利用老旧厂房拓展文化空间的指导意见》,对工业遗产保护和城市功能转型方面取得持续进展发挥了重要导向作用。工厂盘活变身创意文化园,西城区天宁1号文化科技创新园、朝阳区的郎园、海淀区768产业园等以工业遗产保护为特色,通过兴办公共文化设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建设新型城市文化空间,纷纷实现了华丽转身。

江苏省近日发布《江苏省城市更新行动指引(2023版)》,涉及老旧厂房、低效厂房的再利用,让未来老城引入产业更加有据可考。在城市中心区、滨水区、历史风貌地区等重点区域,鼓励利用低效闲置厂房兴办文化创意、科技研发、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

不断推陈出新的政策为工业遗产转型升级、擦亮城市文化名片赋予了新动能。当下,告别大拆大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城市更新保留下各时代的建筑,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人文魅力空间,已成为各地共识。

安徽铜陵是新中国第一座铜矿的诞生地,先后有4万多名热血青年逐梦矿山。“铜官山1978”文创园的建设,是对新中国铜工业摇篮记忆的保护,标志着铜陵市在利用工业遗产传承城市文脉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2018年,《铜陵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条例》正式实施,这是我市第一部历史文化领域的地方法规,开启以法护遗的新阶段。”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李文庆介绍说,2022年市政府发布了《铜陵市城市更新试点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城市更新试点项目,探索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主体的项目实施模式,要求在城市更新项目实施中由市、区政府落实主体责任,相关市属国有企业负责具体开展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运营工作。 

“借助政府政策优势,园区以工业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文化创意发展为方向,利用矿工居民遗址资源,通过选择性保留、修复、改造和复建等方式,对当年矿工真实的生产、生活场景进行了保护和再现,激活城市记忆,赓续文化根脉。”铜陵市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工业遗址的展示最终要给游客带来情感的共鸣。”负责园区运营的安徽众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投资发展部副部长王丽娟说,园区在建筑上还原红砖瓦房,并结合故事性的空间叙事手法,使人们的情感体验随时空转换而深入,宛若时光倒流,过去的温情历历在目。 

去年,“铜官山1978”文创园成功入列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上海游客孙涛感慨:“穿梭于上世纪红砖平房建筑中,仿佛回到电视剧《人世间》里面的场景。地下坑道还原了井下开采场景,配合动画电影及互动游戏等手段,让人感受到矿工精神的伟大。”

▲珠江钢琴创梦园吸引市民游客打卡荔湾区委宣传部供图

服务上新——以人民为中心扩大文旅服务覆盖面

城市更新行动的根本目的是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何以人民为中心?如何让获得感实实在在?

“每一个城市空间都应该与城市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跟城市生活、百姓的诉求联系起来。”唐燕说。

对许多市民而言,城市更新的直观感受是:“老社区变美了。”直接的获得感是:“生活更方便了。”

城市更新,不仅要让百姓体验到城市更新后的物质便利,还要让群众感受到城市文化的魅力。结合国家规划和百姓需求,推动优秀文化资源融入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公共艺术的规划设计,保留城市文化记忆,让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各地城市更新正在积极探索。

公共空间从单一模式转向多元融合,扩大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覆盖面,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位于广州市海珠区的T.I.T创意园,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广州纺织机械厂。园区不仅为驻园企业提供良好产业集聚的平台,也是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园区不少机械设备被搬到空地上、草丛中,直接成为个性雕塑;原来的防空洞被设计师改造成酒窖……废弃工业设施的创新利用,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

走进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中南街道渔尾西路8号的珠江钢琴创梦园,浓浓的音乐气息和时尚的钢琴元素扑面而来。路面两侧设置了大提琴,白实线被刷成五线谱,路牌做成琴键的模样,就连供人休憩的椅子都跟钢琴或音符有关。“走在园区的道路上,就像在钢琴上起舞、在五线谱上漫步。”市民彭女士说。

珠江钢琴创梦园由珠江钢琴集团对旧厂房微改造而来。自2018年搬迁至广州市增城区后,珠江钢琴集团在“退二进三”政策的支持下,将旧厂区改造成珠江钢琴创梦园,面积约13万平方米。广州珠江钢琴文化园区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曾志恒介绍,珠江钢琴创梦园是珠江钢琴集团转型升级,从制造业延伸至文化服务业的一个重要载体。自2021年4月开园以来,这里已先后举办国际当代视觉艺术大展、首届花城幼儿合唱节、齐白石家族传承艺术展等多彩文艺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珠江钢琴创梦园车尾厢集市今年3月正式回归。逛集市、撸烤串、看乐队演出……吃喝玩乐皆有。车尾厢集市是园区在发展夜经济方面的初步探索,未来更倾向于将集市模式转为固定店铺,引入音乐主题餐饮店,策划夜晚音乐节等音乐主题活动,丰富夜晚市民文化生活。

文化供给从政府主办转向社会参与,推动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在宁波江北区慈城镇半浦村的半浦美术馆里,经常有油画展举办。作品中,落日余晖下的姚江北岸、见证岁月沧桑的破旧门墙……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遍“江北好风光”。

半浦美术馆,由村里一座旧房改建而来。3年前,江北区美术家协会主席葛晓弘带领区美术家协会会员来到半浦村。在这里,艺术家们看到了二老阁,看到了半浦古渡,看到了有着百年历史的半浦小学……把艺术植入乡野、帮助村民实现共富的念头悄然萌生。彼时,村党支部书记陈卡男也在考虑如何让村民在经济收入提升的基础上实现精神富裕的问题。于是,双方一拍即合,2021年11月在一栋质朴的独立二层小楼里,成立了宁波市第一个村级美术馆——半浦美术馆,踏出了一条艺术振兴乡村之路。

“半浦村是个长寿村,村里有90岁以上老人20位。我们专门组织艺术家来为长寿老人画像。”葛晓弘介绍道。后来,宁波首个博士书画作品展、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师生作品展……各类作品展览接踵而至。由此,半浦村吸引了一拨拨外界人士及艺术家的到来。美术馆开馆第一年,就引来了几万人次的游客量。一下子,半浦村就名声在外。在宁波,像半浦村这样的艺术乡建,艺术唤醒旧厂房、艺术点亮空园区的案例比比皆是。

“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以艺术唤醒城市记忆,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宁波市江北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文斌表示。

▲“铜官山1978”文创园再现上世纪铜矿矿工生活场景。受访单位供图 

产业创新——新业态推进文旅融合更进一步

城市更新如何与产业创新挂上钩?对老旧厂房利用性保护从发生、发展到形成规模效应的几十年间,其产业承载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当下,文化旅游与工业园区的联动发展,是显著的新趋势。特别是在新业态环境下,园区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自己内部的一个场所,要让市民、游客甚至全世界的人都能来打卡。”唐燕说。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传媒与舆情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郭万超表示:“一些工业园区有自然溢出效应,因为它没有围墙,活动自由,人流量的聚集对周围公司和餐饮业、酒店业都是一种带动。同时,对城市的经济、文化、旅游生态形成也有意义。”

作为国内城市中心区域最大的文创产业聚集区,东郊记忆是四川成都创意和年轻的代表。2011年,成都市委、市政府交由成都传媒集团在原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开园首日就创造了超18万人次客流量的纪录。

厂区的硬件改造只是第一步,运营好才能让其高质量发展。随着园区周边商圈的快速形成以及文商旅体融合创新发展、数字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冲击,仍在传统经营机制下的东郊记忆近年来面临办公业态多、高端业态少、园区消费应用场景落后等诸多问题。为让园区重焕生机,2020年10月,东郊记忆园区运营机制转换改革工作启动实施。2021年7月,集团党委多方调研、缜密决策,旗下成都传媒文化投资有限公司通过西南联交所以“整体出租+公开挂牌+进场交易+综合评审”方式,引入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整体运营东郊记忆园区。

在引入专业运营的过程中,园区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作为总体原则。面对长于市场、品牌运营能力强的民营企业,机制转换方案明确社会效益指标考核权重占80%,经济效益权重占20%,并围绕核心产业、业态、品牌、活动、年度客流量、改造投资、品牌影响、意识形态和安全生产等方面,以5个大类及11个分类指标对其进行合作量化评分。

理念一变,气象万千。通过引进龙头企业、落地高端项目、激活社会资本,园区已从风貌、业态到运营管理有序进行更新迭代,品牌形象、业态品质、经营及社会效益、管理水平更有了较大提升。以2022年底启动的“东山再启”计划为例,项目以主题组团的方式,把过去10年没有启动的一些片区重新进行了打造,一举改变了园区不旺不火的旧貌。数据显示,自转换经营机制以来,2022年度园区租金收入较上年度增长约40%,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稳步提升。

此外,园区充分利用运营方的国际市场视野、专业水平及产业资源导入能力,持续引入和培育优质文化资源,落地打造了国际化、高规格的天府文化展演场馆聚落群。仅2022年就高质量举办了骁龙嘉年华、2022四川文创大会、ONE PIECE动画中国巡展成都站等各类国际性、品牌性的文化交流及展览演艺活动400余场,2022年入园游客逆势增长超过700万人次,双方携手找到了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赢的平衡点。截至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已突破110家,其中,新招引音乐、艺术、潮流、展演类商企共计30余家;引进万声音乐全球内容中心、韩国帝视特艺术馆中国首店、汉服文化综合体蜀宴赋等行业头部企业近10家,并邀请30多家潮牌主理人入驻。

今年“五一”假期,凭借ARTE全沉浸式美术馆·成都、国家地理经典影像大展以及自有市集IP“东市”等涵盖数字艺术、经典记忆、商业创想的场景与内容,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东郊记忆园区共吸引游客约23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高达60%,为近3年最高。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老旧厂房更新实践中,文化产业的内涵不断扩展,和互联网、数字化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以首钢工业园为例,首钢工业园是老旧厂房改造成功的一个典范,也是工业园区向科幻、电竞等新兴文娱形态转变的一个典型。向科幻、电竞背后的青年文化方向转型,这是可预见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更具有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和文化空间。因此,除了与科幻、电竞相结合,工业园区还可以与直播、短视频等有机融合,这也是当下文旅融合的新方向和新路径。”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表示。

(统稿:张婷,参与采写:张婷、孔令晖、刘妮丽、谭志红、徐继宏、周传人、刘志雄、付远书)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