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西藏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传承成为新西藏繁荣发展标志

发布时间:2023-05-24 14:36:38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苏向东 | 责任编辑:姜壹平

5月23日,“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分论坛环节,30位海内外嘉宾围绕“西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主题,从多个角度展开交流研讨。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中国网北京5月24日讯(记者 苏向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中国政府大力推进西藏的文化与经济改革,助力其更好地融入现代化的中国。相关政策意在弥合社会经济发展鸿沟的同时保护丰富的文化遗产,大量乡村振兴项目和社会经济发展工程推动了西藏自然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5月23日,巴基斯坦驻斯里兰卡前大使沙希德•哈什马特在“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第三分论坛上表示,“中国的努力将全面推进西藏的发展。西藏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

当天,“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在分论坛环节,30位海内外嘉宾围绕“西藏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发展”主题,通过现场、线上和视频方式从多个角度展开交流研讨。

图为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总干事陈宗荣发言。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西藏和平解放70多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保护和发展西藏优秀文化,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等多种手段,使西藏优秀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保护和传承,已成为新时代西藏繁荣发展的一个显著标志。”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副总干事陈宗荣说,目前,西藏自治区基本建立起以国家法律法规为主体、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相配套的法规体系,依法、依规管理,确保了西藏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回顾新西藏70多年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历程,以及西藏文化保护传承取得的伟大成就,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厅长德吉卓嘎连连用了几个前所未有:

实施文物保护前所未有。国家先后投资近4亿元实施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萨迦寺西藏三大重点文物保护维修工程。累计安排文保项目244个,总投资34亿元。目前,西藏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布达拉宫历史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处、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616处。

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前所未有。自2006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超过4亿元,用于西藏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现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3项(藏戏、格萨尔、藏医药浴法),国家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别为106项、96名;自治区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分别为460项和522名,16个非遗项目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开展古籍普查应用前所未有。截至目前,西藏全区普查总量达1.37余万条、制作版本书影6.9万多幅,已初步形成了以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为主,地市县文化部门、收藏单位、个人为参与主体的古籍普查和保护网络体系。全面启动罗布林卡、布达拉宫等6家重点古籍收藏单位的普查工作。全区已有291函珍贵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实施人才培养前所未有。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西藏每36人中就有1人成为了文艺工作的专兼职传承者、弘扬者、演艺者。

“民间文艺的搜集、整理和出版展现了藏语言文字传承的新局面。”据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严永山介绍,仅就格萨尔文本而言,到目前为止,从民间收集到藏文手抄本、木刻本289种;出版135部藏文分部本;录制优秀说唱艺人的音像资料近5000小时。

图为来自美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作家、律师、导演龙安志发言。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来自美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作家、律师、导演龙安志毫不掩饰对中国西藏无尽的热爱。这些年,他十分关注西藏少数民族的文化传承保护,多次深入西藏,其拍摄的“寻找香格里拉”系列和“寻找莲花生大士”三部曲系列纪录片,获得无数国际大奖。他表示,将再入西藏,做一部关于格萨尔王和时轮金刚的纪录片电影,同时策划一系列艺术展览项目,通过沉浸式的视觉艺术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西藏故事。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当代研究所所长张诗高认为,西藏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得益于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华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得益于各级政府有力的政策保障。张诗高表示,当前,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为西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条件,西藏文化必将为丰富中华民族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完)

      书法家扎西顿珠现场展示藏文书法。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图为“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会场序厅内的展览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图为“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会场序厅内的展览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图为“2023•中国西藏发展论坛”会场序厅内的展览   摄影 中国网记者 苏向东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