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北京人艺“五虎”齐聚 经典话剧《哗变》回归

发布时间:2023-05-19 16:44:41 | 来源:中国网 | 作者:秦金月 | 责任编辑:谢荣宇

中国网北京5月19日讯 (记者 秦金月)5月17日至5月25日,北京人艺经典话剧《哗变》再度回归舞台。一部被称为“话剧姓话”的教科书级舞台作品,一场观看演员语言魅力的“纯粹”享受,《哗变》也成为北京人艺观众的“必看”剧目,屡次刷新售票记录。

《哗变》在北京人艺首演于1988年,由美国导演查尔顿·赫斯顿执导,任宝贤、朱旭、修宗迪、顾威等艺术家出演。2006年重排,当年的副导演任鸣担纲导演,冯远征、吴刚、王刚、王雷等新一批演员接棒,让这部经典再现舞台。全剧围绕着一场法庭辩论展开,在单一的法庭背景下,舞台上演员全部坐在椅子上,不依靠舞台调度和肢体表达,纯靠语言来完成表演,这也让这部作品成为展现话剧台词魅力的典范。

经历过舞台打磨,此次上演不仅人艺“五虎”冯远征、吴刚、王刚、高冬平、丁志诚等齐齐亮相,王雷、张福元、丛林、张万昆、何靖、邹健、徐白晓等第二版原班人马也都悉数登场。对演员来说,舞台还是熟悉的舞台,不同的是每一轮演出后沉淀下来的传统,磨合出来的默契和不断求变的追求。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冯远征:演这个角色让我提升

饰演魁格舰长的冯远征从2006年接演这一角色。他认为自己这一代演员是在老艺术家们创造的高峰基础上进行攀登。“这个角色为演员带来的提升,是跨越性的。”剧中魁格舰长密集的台词,紧张到“神经质”的状态,对于演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而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段八分钟独白,更堪称全剧经典段落。这段法庭“自辩”充满着矛盾,但冯远征看来,“看似不着边际的事件在人物心中有着自己的逻辑。”跳出来整理出剧本以外的事件,代入人物的心理逻辑,就能呈现出人物当下的状态,也让观众看到演员在舞台上塑造角色的魅力。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吴刚:今天比昨天更精准

从老版中的“玛瑞克”到2006年重排版中出演律师格林渥,吴刚与《哗变》一起走过这么多场之后,仍然表示“今天要比昨天更精准,明天还要继续找更好的状态。”每场演出观众都报以饱满的热情,甚至有的观众熟悉到能够背下来部分台词。吴刚认为这是对演员的一种鼓励,“有这样的观众,我们得做得更好才行。”“演出不能靠惯性,今天跟昨天的感受肯定不一样,情感调动不一样,会给观众一种新鲜感。到现在我依旧在不停地找,欠缺什么,就弥补什么。”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王刚:总有新的更高的要求

检察官“查理”的扮演者王刚伴随角色17年,还清楚地记得当年接演这一角色的压力,“大量密集的台词来表现舌战和交锋,不只要说好、说清楚,还要清晰地传递出意思和节奏。”一上了舞台就全场不下台,饰演了无数舞台角色的王刚表示,只有这出戏,他直到现在,上台前仍然“手脚冰凉”。然而,每次走上舞台,又会忘掉这些,全情投入。“这一轮我也对自己提出了更高要求,增加了一些交流细节,毕竟,艺无止境。”

高冬平:每场演出心都咚咚狂跳

医生伦丁的扮演者高冬平2012年加入剧组,虽然看过很多场,但真正的演出仍然是非常大的考验。“虽然出场时间不算很长,但每场演出都能听到心脏咚咚的狂跳。因为纯靠台词节奏和人物语言去塑造角色。”在舞台上磨合到现在,他不仅与原班演员之间更加默契,还为角色设计了很多细节,比如在什么时候看手表等,充分表现出人物身后丰富的背景。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丁志诚:演人物演灵魂

85班“五虎”中最后一位加入剧组的演员丁志诚,在剧中出演医生伯德一角,他要求自己演出一个深刻并且有光彩的角色。“把自己放低,把功课做足。对人物的理解从浅到深,从深转化成内在,再从内而发,到外化表达。将人物演的层次更深,演出灵魂。”

剧本的精妙绝伦,导演的精准把控,演员的精湛演技,让《哗变》的舞台魅力延续至今,也将在新一轮演出中与观众台上台下,共同交流。

本轮演出过程中,恰逢人艺已故老艺术家朱琳诞辰100周年。《韵致华美,意蕴悠远——朱琳诞辰100周年纪念展》在首都剧场观众侧厅与演出同步开展。展览对朱琳的成长经历、艺术成就等各方面进行了全面回顾,向观众生动详实地展示这位艺术家的一生。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哗变》剧照(北京人艺供图 摄影:李春光)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