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文旅强劲复苏 赋彩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23-05-17 09:37:14 |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王敏静 尹洁 | 责任编辑:姜一平

原标题:文旅强劲复苏 赋彩美好生活

国内旅游出游2.7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几乎所有景区都热闹了起来,文化和旅游市场呈现强势复苏局面。

当下,文博看展、文化演艺、国风国潮等成为旅游新风尚,“旅行+演艺”“旅行+看展”“旅行+刷博物馆”等受到游客青睐。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类文旅项目中沉浸式体验“诗和远方”,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研学游带孩子们沉浸式探秘中华文明

钻木取火、制作陶器、手绘花纹……在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的仰韶文化博物馆里,孩子们兴致勃勃地体验着一个个研学项目,探寻着关于文物的奥秘。这是日前举办的“花开中国·寻根仰韶——‘仰韶之春’考古研学周”的活动现场。“仰韶之春”考古研学以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为活动场地,通过一系列模拟考古的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究,通过人际互动、感官体验、实地考察等直观感受到文物的历史渊源,进而锻炼动手能力,丰富考古知识。该活动成为青少年探寻历史遗迹、感受考古魅力、汲取文化滋养、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近年来,研学游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各地中小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通过集体旅行的方式,开辟“第二课堂”,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研学游带孩子们沉浸式探秘中华文明,让孩子们游有所学,游有所得,游有所乐。“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的三星堆遗址是迄今在中国西南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国遗址,三星堆文化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多元一体的重要见证。为传承中华文明,讲好中国故事,不久前,大衍·三星堆研学基地举行授牌仪式。基地开设方舱考古、文物修复、古陶、传统文化、古蜀农耕、山海经儿童剧本等特色研学课程,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让孩子们在玩耍中培养兴趣、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吸引了大量中小学生到此“打卡”。

研学游重在游中学,在学中游,要通过参观文化遗址和博物馆,结合导览解说、实践体验、小组研讨等,沉浸式体验考古过程、工艺制作、非遗表演等全过程,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和历史,系统学习文化精髓,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研学游持续火爆,接下来,相关各方不仅要持续打造精品研学课程,兼顾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和体验感,避免“旅而不学”或“重旅轻学”,还要加快推动各类研学基地、营地建设标准化、精致化,强化基地、营地动态管理,引导其向品牌化、集聚化发展。

各类文艺演出激扬奋斗力量,让青春闪光

日前,为迎接成都大运会,同时庆祝五四青年节,主题为“青春有约唱响大运”的五四青春歌会在成都大学体育馆欢乐唱响。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四川大学等全国50所高校的一千余名学生同台唱响大运歌曲,呈现了一场释放青春活力的视听盛宴。

今年“五一”前后,演唱会、音乐会、话剧、舞剧、戏曲专场等各类文艺演出一票难求,各地火热上演着一场场青春盛会。仅以音乐节为例,据不完全统计,“五一”长假期间,就有40多场音乐节火爆开唱,遍布19个省市区。与以往不同,今年的音乐节不再集中于某几个一线大城市,而是遍地开花,可谓盛况空前。音乐会为城市或乡村带来鲜活能量,用音乐抚慰年轻人的心灵。比如2023北京潮流音乐节,分别以“摇滚燃岁月”“热血铸青春”“五音传千年”为主题持续三天,为观众带来活力、开放、多元的音乐体验,通过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弘扬主流价值,为民众呈现国内兼具原创力与品质感的音乐盛宴,让观众在音乐中看到光明,点燃梦想。

除了火热的音乐会、演唱会,多元剧场演出同样热火朝天。以上海市中心的核心演艺聚集区为例,“五一”期间,演艺大世界范围内主要场馆上演80余部各类售票演出,其中,舞蹈诗剧《只此青绿》4月30日起在上海文化广场连演8天11场,开票后即迅速售罄。而在北京,多部与青春有关的作品接连上演,激扬青年人的奋斗力量,让青春闪光。4月28日,革命历史题材音乐剧《觉醒年代》在北京世纪剧院成功首演。该音乐剧以有历史温度、有理想信念、有信仰力量的音乐与舞蹈,以年轻化视角,艺术地再现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青春的澎湃岁月,受到年轻人的欢迎,很快掀起一波青春励志、不忘初心的红色浪潮。

新型文化空间让群众在家门口乐享“诗和远方”

“五一”期间,也有很多人选择在家门口乐享“诗和远方”。

“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堇艺坊“艺起来”惠民品牌、堇书房“阅起来”连锁品牌、博物馆美术馆群、全民阅读惠民服务系列、“鄞州晚七点”……在宁波市鄞州区,解锁家门口的“文化大餐”,有N种途径。多种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让市民在城市每个街头听见旋律、看见美。

近年来,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按照规模适当、布局科学、业态多元、特色鲜明的要求,创新打造了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服务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文化礼堂、文化广场等新型文化业态,营造了一批“小而美”的公共阅读和艺术空间。比如山东省淄博市以城市书房、阅读吧、图书漂流柜为基本形式,与公共图书馆一起,形成全方位、多辐射的“城市书网”;河北省石家庄市打造时尚实体书店、精致艺术品博物馆、个性化写字楼艺术空间等,以其开放性、现代性、艺术性等特点提升了城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为大众所青睐和追捧。

在人们普遍追求美好生活的今天,多样文化需求迸发,公共文化空间“美不美”“好不好”,直接影响着人气“旺不旺”。随着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持续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范围逐步扩大、品质不断提升,逛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逐渐成为一些地区的过节新风尚。对于一些人来说,不必舟车劳顿就能乐享“诗和远方”便是一种幸福。

5月19日是第13个“中国旅游日”。据报道,今年的“5·19中国旅游日”将以“主题月、主题周、主题日”的形式在5月开展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全国各分会场活动、旅游惠民活动、“中国旅游日·与文明同行”文明出游活动、“中国旅游日·中国色彩”长卷传播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将会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值得期待。

(作者:王敏静、尹洁,分别系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西安理工大学教授)(来源:光明日报)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