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蕾
1982年,作家路遥的小说《人生》发表,引发全国读者的强烈共鸣;两年后,《人生》被拍成电影,人们无不为高加林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动容;近日,电视剧《人生之路》热播,在荧屏上续写高加林的人生故事,用一代农村青年创造新生活的奋斗历程道出了作家的未尽之意,获得了观众好评。这条从小说《人生》到电视剧《人生之路》的创作演进之路,一时被业界传为佳话,掀起了经典IP改编话题的讨论热潮。
经典IP改编,是以曾在一段时间内盛行,流传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影视剧、文学名著等为素材,进行二次或多次创作的影视作品。由于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和符号价值,由其改编的影视作品往往未播先火,吸引一众粉丝,并在播出上映期间引发公众对不同版本改编之作的讨论。然而,靠“情感文化”的广告效应激发大众的怀旧情绪后,如何让他们看进去、喜欢上,并如自来水般将好口碑传播出去,需要创作者不断探索。
接续文脉,彰显经典IP穿越时空的深邃力量
经典IP因故事框架丰满、细节刻画充分、人物关系集中等特点,成为培植精品影视剧的沃土。曾经,《围城》《春蚕》《林家铺子》以及四大名著等文学经典被搬上银幕荧屏,成就了一批影视经典。前些年,《平凡的世界》《白鹿原》《永不消逝的电波》等由经典IP改编的作品上映播出,成为一代人的影像记忆。近两年,由经典IP改编的影视作品更是受到广大观众欢迎。如综艺节目《故事里的中国》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综合表现方式,对《林海雪原》等作品片段重新演绎,彰显经典故事背后的情感力量,被观众点赞。还有根据小说《秋菊传奇》改编的电视剧《幸福到万家》讲述新时代的“秋菊”何幸福在事业与婚姻、爱情与亲情的多重考验下不断成长的故事,频频引发网友热议。
这些经典IP创作距今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由其改编的影视作品为何还能获得当下观众的肯定?一个重要原因是抓住了原作的精气神,获得了能穿越时空的深邃力量。在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看来,经典之所以可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探索了具有恒久意义的人生话题,塑造了具有恒久魅力的艺术形象,提炼出具有恒久价值的人生哲理。改编者无论如何创新,这些价值内核不能丢。《人生之路》传达的“人生都是负重前行”“好人一定有好报”理念,与原作一脉相承。而《幸福到万家》里何幸福那股“凡事都要讲理”的劲头,正是对《秋菊传奇》精神价值的提炼、升华。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杨洪涛进一步分析,优秀改编作品往往能挖掘出经典IP中不断生长的文化基因。比如初读《人生》,是个爱情故事。之前电影、话剧等都围绕这条爱情线展开。但再读下去,它还是关于生活在陕北农村的青年人如何在社会变革中不断奋发前行、寻找人生方向的故事,从中可以看到中国社会发展脉络。《人生之路》的创作者将原作中这些富有生命力的内容与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结合,生发出更加富有时代感的主题。
在改编中融入现实观照,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性
以静态眼光看,经典IP改编作品是特定创作人员的创作成果;但从历史角度讲,这种改编则是不断创新迭代、持续演化的过程。在漫长岁月里,经典IP被多种艺术形式反复诠释。当下的改编作品要想实现创新表达,成为区别于以往改编之作、让观众眼前一亮的“这一个”,必须突破固有思路。
“经典IP的影视改编分为移植式、注释式、近似式。移植式,即最大限度还原原作;注释式是在主要内容还原原作的基础上,对某个人物或线索进行改编;近似式只从原作中吸收一些素材进行创作。而近期涌现的作品,却在这三种方式之外,开拓出取材续写的新思路,即在保留原有故事基本情节、坚持原作精神内涵基础上进行富有时代特色的续写或扩写。”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编辑部副主任闫伟介绍。此法在《故事里的中国》“英雄儿女”中小试锋芒。编导在重现电影《英雄儿女》王成英勇就义的经典片段后,又通过访谈形式续写王成的故事,讲述王成式的战斗英雄赵先有和他的儿子、孙子三代人在“王成连”接续奉献,以实际行动传承王成精神的事迹。
《幸福到万家》和《人生之路》的创作者发挥长篇电视剧优势,对取材续写法进一步发扬光大。编剧赵冬苓在谈到《幸福到万家》的创作时曾指出,从《秋菊传奇》IP诞生至今的几十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法制观念已深入人心,乡村进入小康时代。很多农村女性在迈向城市文明和现代化社会的过程中,具有更加独立的思想和更加现代的意识。基于这些变化,《幸福到万家》将原本秋菊讨说法的故事框架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时代主题相融合。从“闹婚”事件,到征地风波,再到污水处理案,作品从农村女青年何幸福的视角出发,讲述新农人成长奋斗的故事,为“秋菊”的故事开辟了新的表达空间。
与《幸福到万家》移植时代语境后进行扩写的做法不同,《人生之路》前半段基本还原原作,后半段结合人物性格和情节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规律,对高加林的命运展开了与时俱进地续写。该剧总制片人魏巍介绍,电视剧不仅延展叙事时间线,从1984年高考前夕开始讲到我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还丰满叙事主线,加入高加林高考被顶替的事件,从而生成上海与陕北农村双线并举的叙事模式,引出对创业、代际关系、女性成长等时下社会热点话题的探讨,使这个年代久远的IP里处处流淌着对现实生活的观照,以及来自时代的新思考。
用理性精神和温暖情怀成就新经典,使经典永流传
“好的经典IP改编不是贴合时代语境的简单复制粘贴,而是站在经典IP的巨人肩膀上,用温暖善意的目光审视原作,用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赋予它新的生命。”中国艺术报总编辑康伟强调。由于创作年代的局限,或部分创作者风格使然,一些经典IP以灰暗沉重为基调。有的内容片面表现生活荆棘遍地、人性自私贪婪。这种糟糕的个别情况若传播放大为社会普遍现象,容易对观众内心造成冲击。因此,在改编经典IP时,应调入更多温馨明亮的色调,多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样更容易使观众获得情感共振,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社会使命感。
由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流金岁月》对原作中利己主义者朱锁锁进行创新演绎。剧中的她没有盲目追求物质享受,而是为了获得安全感,或帮闺蜜渡过难关而努力挣钱,这样更加符合主流价值观。还有小说《人生》讲的是高加林想要离开黄土地却求而不得的人生,呈现一种无奈的悲哀。《人生之路》却通过高加林坚持文学创作,重新找到人生道路的故事,表达“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的理念。
创作者深知,社会效益也是评价作品的重要指标。所以,他们更愿意以理性精神和温暖情怀面对原作中的生命缺憾、社会问题,发现、提炼其中的美好、温情,把“糟糕的个性”转化为丰盈饱满的形象,将“纠结的小情感”升华为人间大爱,从而启发广大观众通过思考人生、观察社会形成更加积极健康的价值取向。“经典IP改编既要‘立地’,更应该‘顶天’,既要接经典IP的地气,抓住原作的精气神,又要提人气、有生气,以现实观照赋予作品时代特征,以艺术创造提高作品精神格局,这应成为创作者追求的更高境界。”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永昶总结道。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0日 15版)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