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开年,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爆火,甚至超出了导演於水和其他几位创作者的预料。
从1月1日开播到2月12日收官,这部以奇谭为主题、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与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联合出品的动画在独播平台B站上的播放量超过2.4亿次,在豆瓣上的评分高达9.6分,与之相关的话题也多次在社交平台上引发热议。在国产动画界,这样的成绩并不多见。
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动画故事、11位不同风格的导演、浓郁的中国画风和独特的美学设定,再叠加素描与水墨画风、京剧元素等创新形式,《中国奇谭》尚未完结时就被业内外称作“中国动画的范本之作”。
作为主创人员, 《中国奇谭》第一集《小妖怪的夏天》导演於水在接受《中国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中国奇谭》从创作之初就带有不少实验性色彩。此次上美影和B站给出的创作空间相对自由,每位创作者也都有充裕的时间打磨作品,为之后的国产动画作出了示范,也进一步验证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结合的好作品能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上收获成功。
意外的出圈
与传统视角的《西游记》故事不同,《中国奇谭》之《小妖怪的夏天》这集20分钟的动画短片从小妖怪的视角重新想象并讲述了“西游记”。
以小人物的视角讲故事是於水一贯的创作风格。用他的话来说,按文艺作品的写作对象来分,无非是英雄人物和小人物。前者和大众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而后者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
毫不犹豫地应允《中国奇谭》出品方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总导演陈廖宇的邀请后,於水开启了奇谭故事相关的“半命题”式创作。“在中国古代故事里,耳熟能详的志怪故事就是《西游记》。”他向图书馆借来了《西游记》,反复通读。在此前的多数作品里,《西游记》故事的主角都是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而通篇出现的无名无姓的小妖怪则鲜有人关注。
“一个庞大的妖怪系统里,处在底层的妖怪会遇到什么样的问题?”於水告诉记者,“可能还需要到现实中寻找答案。”
让於水惊喜的是,以小猪妖为主人公的短动画一经播出,就引来了观剧热潮。故事的开始是小猪妖在树荫下惬意地午睡却被乌鸦队友通知开会,会后又被熊教头指挥着要完成1000支箭的工作任务。“这分明是职场生活……”不少网友对此产生共情,认为小猪妖正是社畜在职场上的真实状态印证。
“没有刻意营造职场的故事氛围。”於水告诉记者,直到做完《小妖怪的夏天》分镜脚本,团队成员在讨论时提出社畜类比时,自己才意识到这部作品可能会被解读成职场。
“社畜”“真实”“打工人”……与职场相呼应的评论刷屏式地出现在屏幕上,其中“我想离开浪浪山”“你在教我做事”的台词更是出圈,成为多个社交平台的热词。
“出圈是意料之外的。”於水说,一开始创作时很自然地想到既然在一个山洞里边,要干活,还有上司,那小猪妖一定会碰到所谓职场的事情。另一方面,它确实暗合了现在一些职场现象,大家会产生比较多的共鸣。
共鸣之外,共情点也出现在诸多细节里。动画里,小猪妖在“工作”回山途中,脚步一转回了趟家,出门前猪妈妈又再度唠叨没完。不少观众直呼,这像极了自己离家前的场景。
在於水看来,小猪妖工作途中回家的情节让这个动画人物变得更为立体,也让整部片子抽离了小猪妖不断被加压的“紧张”节奏,观众在观影过程中能有片刻的松弛感。他说,映射到现实生活里,小猪妖与我们大多数人一样,在异乡工作,偶尔才能有回家的机会,在家庭观念根深蒂固的中国,小猪妖和母亲的关系也成了大众和家庭关系的映照。
於水分析,《小妖怪的夏天》之所以能爆火“出圈”,与足够长的制作周期不无关系。此前,他做其他动画时,半年多的时间需要制作完成12集,相比之下,《中国奇谭》则有更为充足的时间对内容、画面打磨,让故事、画面都更趋近理想状态。
“国创”自我意识的觉醒
尽管三维动画已是大趋势,但在二维动画《小妖怪的夏天》播出后,弹幕里还是不乏“回忆”——“还是熟悉的上美影”“上美影回来了”“找到了儿时的感觉”……
於水介绍,除了二维、《中国奇谭》还囊括了三维、剪纸、定格、三渲二等不同手法,表现形式上还有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动画片中就带有的独特中国元素以及中西合璧的创新形式
《中国奇谭》爆红后,外界和媒体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个平均年龄在30岁——40岁的年轻主创人员团队。“独特的风格如何形成”“何以复刻”成为团队时常被问及的话题。
总导演陈廖宇说,整个动画集的诞生有两个理念一直强调,一是上美影一直以来的那句:“不模仿别人,不重复自己”;二是对中式奇幻的坚持,“不要让中国特性成为创作负担”,创作的基调是自由,要让传统文化“为我所用”。
陈廖宇分析,中国动画正在进入自我意识觉醒的阶段。他坦言:“早期我们能够看到国内作品有许多模仿的痕迹,到2022年中国动画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发展历程,如今都在尝试向观众强调中国独特的风格,包括观念、审美等元素。这种自我意识觉醒,也意味着产业正在走向成熟和多元化。”
在於水的观察里,2005年开启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动画就给中国动画的商业化带来了新起点,随后的《熊出没》也是中国动画商业化进程中的优秀范例。
谈及被外界评为“上了新高度”的《中国奇谭》,於水告诉记者,在创作过程中,团队一方面希望能够对上美影的经典风格有所传承,另一方面也想要有所创新,而要确定一种新的美术风格并非易事情。小时候连环画里的画风特点,当代画师的作品,各式样的资料得轮番看,在反复探索画风、技法,历经推翻重来后,最终才有了“以国画风格为基础,大量采用留白、晕染等传统技法,同时结合西方绘画的优势融入透视、光影等技术”的美术风格。
在致敬经典的同时,每支短片也承载着“突破”的责任——这不仅是主创成员在创作过程中的基调,也成了社交平台上观众对于《中国奇谭》的期待。“整个创作过程中,上美影厂给予的创作自由和艺术上的把关,让我们大显身手。”於水坦言,在大众传统的认知里,上美影代表着经典动画,但在这次的创作过程中,自己和其他创作者都感觉到,前辈的思路更为前卫,时不时地会鼓励创作者风格再极致一些,而不是让大家做成某种所谓市场既定的类型。
《中国奇谭》的顾问团队里,有在《哪吒闹海》中担任原画并导演了1999年动画《宝莲灯》的常光希、《舒克与贝塔》的导演之一姚光华、《葫芦兄弟》导演之一的周克勤等老一代动画人。“这是不少观众觉得《中国奇谭》在美学风格上似曾相识的原因。”於水说。
稳步上升的国产动画
《中国奇谭》出圈后,不少业内人士都给予其高度评价,认为它的出现对于尚处在工业化初期的中国动画而言,具有开山问路的意义。
动画行业从业多年,於水眼见着中国动画发展脉络形成。在他看来,中国动画正在螺旋式地向上发展。他补充道,小的起伏波动会有,整体大趋势是稳步上升的。
尽管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国产动画难以摆脱模仿的痕迹,直至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回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极具中国元素的影片上映后,国产动画界逐渐找到了自己的发展方向。
於水向记者直言,目前我国的动画制作水平已经逐步趋近世界上先进的动画制作水平,工业化流程上的差距也在肉眼可见的缩小。
接受媒体采访时,陈廖宇对当前中国动画产业作了总结。“当今的中国动画产业正在形成新的本土意识和创作氛围。”他坦言,中国有丰厚的传统文化积淀,也有充盈的创新环境。国创动画要创新,那就得做有中国特色的内容,向更多的人展示中国文化。
具体到《小妖怪的夏天》,於水说,除了独特的画风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全片讲述的是中国人处事方式和民族性格的故事。
“共情力是作品较为关键的因素之一。”於水认为观众被吸引,很大程度上是对与作品互动产生的体验、情绪以及对世界的理解,引发了观众对作品的共鸣,这也是成为好内容的必需品。
他始终坚信,作品与观众是双向奔赴的,好的作品会找到自己的观众群。无论院校里,还是已经毕业的动画专业学生,总会有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出现,他补充道。
撰文:《中国报道》记者邱慧
图片来源:剧照截图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