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红色哨卡”还是“姑娘的居所”?新疆千年烽燧蕴藏着哪些丝路传说?

发布时间:2023-04-18 09:06:28 | 来源:央广网 | 作者:韩雪莹 蒋雪娇 | 责任编辑:秦金月

公元前60年,汉宣帝在西域始设西域都护府,烽烽相望、台台相连直达长安的烽燧(烽火台)成为维护西域地方社会秩序、确保古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军事设施。

新疆库车(古龟兹),地处东西方交通要冲,是古丝绸之路上著名的绿洲,这里连接东西方贸易与文明,孕育出了璀璨的龟兹文化。在库车,高耸的克孜尔尕哈烽燧如同一个千年守望的将军,点燃了历史的火焰,映照出丝路明珠昔日的璀璨与辉煌。一同探访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下的千年古烽燧↓↓↓

新疆的长城长什么样?

我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庞秀琪。“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不过,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你不知道的新疆”,比如——我们新疆的长城。

作为土生土长的新疆姑娘,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一首诗一直刻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寒驿远如点,边烽互相望。赤亭多飘风,鼓怒不可当”,这是岑参送朋友赴安西行营前所作,诗中的“寒驿”“边烽”“赤亭”都和新疆长城有关,这也和我从小在家乡看到的完全吻合——不见连绵不绝的墙体,只见星星点点的烽燧、驿站。

千年烽燧 品尽古道岁月沧桑

烽燧,大家更熟知的名字是烽火台,这是中国古代长城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烽燧内,有专人日夜守候并负责随时收发信息,一旦发现敌人来犯,用不同的暗号将信息传递出去。

库车境内有多座烽燧遗址,主要在却勒塔格山南部,克孜尔尕哈烽燧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它是汉代初建、唐代再建的。克孜尔尕哈烽燧所处的盐水沟沟口冲击台地视野开阔,是汉代玉门关西行通往古龟兹、疏勒及天山北麓乌孙的交通要道。

夯土筑成的烽燧如同一座拔地而起的信号塔,身高超过13米,基底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6米多,南北宽4米多,基底往上逐渐收缩,是下粗上细的梯形。夯土的时候四周有围板固定,然后层层上筑,层与层之间夹杂着纵横交错的树枝枝杈为筋骨。上部的夯层中还夹有木骨层,顶部原本建有望楼,供登临守望。

克孜尔尕哈烽燧已经在历史长河中挺立了两千多年,站在远处看这座烽燧,它就像一位背对平民百姓、只身拦阻敌人的将军。遥想当年,它曾何等雄伟巍峨、气势恢宏,向东连着轮台拉依苏烽燧、孔雀河烽燧群和楼兰烽燧,远至敦煌玉门关、阳关……最终通达长安城,维护着西域的安全和古丝绸之路的畅通。

烽燧高耸 守望古韵龟兹

如今,刀光剑影、狼烟烽火都已经远去,克孜尔尕哈烽燧依然挺立在这片神秘而古老的土地上,诉说着千年传奇。

早些年,克孜尔尕哈烽燧就已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丝绸之路(新疆段)大遗址保护项目。目前,库车市文旅局正着手开展克孜尔尕哈烽燧保护利用项目,进一步加强对烽燧的保护和开发。

我们库车古称“龟兹”,是古丝绸之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连接南北疆的交通大动脉,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形成了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除了看烽燧,库车还有石窟壁画、乐舞、戏曲、诗词等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欢迎大家来新疆、来库车、来克孜尔尕哈烽燧遗址一睹风采!

讲述人:库车市文旅局党组书记庞秀琪

专家解读:“克孜尔尕哈”之名缘何而来?

克孜尔尕哈烽燧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表示,在当地有不同的说法:比较通行的一种解释是,“克孜尔尕哈”在古突厥语意为“红色的哨卡”;也有解释为维吾尔语“姑娘的居所”,当地传说龟兹国国王的女儿居住过这个高台,所以就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其实这是一个传说,但今天我们到新疆去,在库车看到克孜尔尕哈烽燧矗立在那儿的时候,还是挺感慨的。在烽燧的周边,还有一些过去驻人、驻兵的遗址。现在,克孜尔尕哈烽燧也是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除了保护之外,在周边也要建一些展馆和做研学体验的建筑设施。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