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广元领舞锅庄。
石椅羌寨文化广场。
石椅羌寨寨门。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传承的文化瑰宝,目前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本报今起开设“非遗焕彩新时代”栏目,讲述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传承发展,为美好生活增色添彩,助推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的故事。
——编者
高耸的寨门,秀美的山道,鼓乐喧天,欢歌热舞。
追着春天的脚步,络绎不绝的人群走进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绽放在游客脸上的笑容,是对这个村子最好的点赞。
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看望慰问石椅村干部群众。习近平说,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你们是一个很好的样子。希望大家继续努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乡村振兴中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一起迈向共同富裕,生活越过越红火。
“如今的石椅村,天天像过羌年。”曲山镇分管宣传的干部对笔者说,“这要感谢一位羌族老人,他叫母广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羌年’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他带领团队,让古老年节闹红石椅羌寨。”
“北川羌族歌舞第一人”
82岁的母广元精神矍铄,头戴礼帽,身穿长袍,外套羊皮坎肩,脚穿云云鞋,全身服饰描花绣朵、七彩斑斓。他正在石椅村文化广场眉飞色舞地给游客讲解,身后是他一手打造的羌年表演团队。
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国西部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羌年,羌语叫作日麦节、日美吉,是羌族一年中庆丰收、送祝福、祈平安的节日。”母广元介绍,羌年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至5天,有的村寨要持续到十月初十。羌年是集祭祀、歌唱、舞蹈、技巧表演、知识传授、服饰、羌餐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是羌文化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
母广元出生于北川都贯乡一个羌族聚居村,从小热爱羌文化。他说:“我们羌族人会说话就会唱羌歌,会走路就会跳锅庄(羌语叫沙朗)。”母广元能歌善舞,热心参与民俗节庆活动,他能把失传多年的羌族民歌完整唱下来,还擅长演奏笛子、二胡等乐器。
羌年流行于北川、茂县、汶川、理县等地,从1988年开始,4个县轮流做东,连续4年举办盛大的庆羌年活动,母广元每年都担任北川羌年民俗风情表演的组织者和主要表演者。
1997年母广元退休后,利用县直机关老年协会理事的身份继续弘扬羌文化。他组织了一支老年锅庄队,穿羌族服装,唱酒歌,跳锅庄,向外来的客人展示羌族风情。人们都说,母广元走到哪里,羌文化就到了哪里。母广元被称为“北川羌族歌舞第一人”。
位于北川北部山区的五龙寨是羌族聚居地之一,民族文化氛围浓厚。2002年,当地企业家杨华武开办文化公司,以庆羌年为载体弘扬羌文化。杨华武邀请母广元负责羌文化展演节目的策划和主持,母广元欣然应允。在母广元看来,当好节目主持人,关键要深入挖掘羌文化内涵。他在五龙寨期间,将流传民间的山歌、民歌、情歌等收集起来,经专家筛选,整理成《羌山情歌》出版。后来,他又收集整理了流传在当地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20多篇、共7万多字,出版《五龙寨里的传说》。
2008年6月,母广元、杨华武被列为羌年省级非遗传承人。经北川、茂县、汶川、理县四地联合申报,羌年于2009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踏着时代节拍前行
位于北川老县城东侧的石椅村,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平均海拔1200米左右,人称“云朵上的山寨”。石椅村又名石椅羌寨,村名源自村内一座天然形成的双人石椅。经历“5·12”特大地震后,石椅村认准了文化兴村的重建之路。村里不缺歌舞爱好者,缺的是领头人,村干部想到了非遗传承人母广元。
2009年7月,时任村委会主任陈华全找到母广元,邀请他到石椅村发展文旅产业。母广元实地考察后,决定留在石椅村大干一番。
彼时已年近七旬的母广元,拿出灾后重建的拼搏精神,起早贪黑地在村里搞调研,下决心让羌年非遗项目踏着时代的节拍前行,在石椅村大放异彩。
羌年是个喜庆的节日。秋季丰收粮食归仓后,羌族人民开始杀猪腌腊肉过羌年。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带着祭品、咂酒和美食,举行庆祝活动。庆羌年包括祭祀、娱乐两部分内容:先是宰牛羊祭天神,感谢上苍赐福;祭祀结束,全寨的人聚在一起喝咂酒、跳沙朗、表演羊皮鼓舞。
母广元提议在村里常态化开展羌年的主要娱乐活动,通过庄重的进寨仪式、热情的席间酒歌、欢快的篝火晚会,让游客随时都能感受到年节的气氛,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体味羌文化魅力。
转山会是古老的羌年习俗,母广元认为应当在传承中反映时代特色。他选择了多个近年打造的景点开展转山会,每个景点的活动方式和内容都有创新。在敬拜古木时,母广元告诉大家要敬畏自然,爱护山林。观龙井时,母广元讲述发生在这里的传说故事,启发大家像珍爱生命一样爱惜水源,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作为年节活动主持人,母广元把讲解当作宣传羌文化的重要窗口,精心准备讲解词,反复征求文化团队和石椅村干部群众的意见,力求既传承羌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又体现时代精神。
羌笛是节庆中必不可少的传统乐器。每次演奏前,母广元都会对观众说:“羌笛是竖吹的,采用鼓腮换气的演奏技巧,它的音质高亢明亮。我们今天的生活这么好,羌笛不再沉浸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幽怨情调里,而是要反映我们羌族人乐观向上、向往美好未来的心情。”
口弦演奏人员出场之前,母广元介绍,口弦是羌族最古老的一种乐器,深受羌族妇女喜爱,也是青年男女恋爱的信物。
表演舞蹈《阳光里走出来的羊角花》时,母广元声情并茂地说:“阳光里走出来的羊角花,绽放在羌山下,带着蓝天的祝福、白云的问候、大地的丰收、阿妈的喜悦,回到了尔玛家(羌语‘我的家’)。”观众不仅欣赏到优美的舞姿,还能感受到浓浓的文化韵味。
乡村振兴前景广阔
进入3月,石椅村人气更旺了,羌年活动节目天天在这里展演。寨门迎客,席间敬酒,讲石椅传说,话火盆传奇……母广元忙得不亦乐乎。入夜,熊熊燃烧的篝火旁,母广元与游客手拉手围成大圆圈,共同跳起欢乐的锅庄。
“我们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发扬光大,用丰富多彩的羌文化来带热旅游业,用旅游带动村里的经济发展。”母广元说话间,还紧紧拉着笔者的手,跳起欢快的舞步。
“当年我把母老师请上山,如今已经是第十四个年头啦。”谈起石椅村这些年的变化,陈华全喜笑颜开。母广元进村后,按照羌年的习俗和仪式,从建寨门开始,统筹规划羌文化设施。他把村里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组织起来,常年展演羌年节目,就地转移劳动力占全村人口的三分之一。村里还成立了旅游文化公司,以转山、餐饮、住宿、文化展演、销售羌族服饰和土特产为主要经营项目。
石椅村盛产枇杷、李子等水果,随着旅游的兴旺,村民们种水果的热情猛涨。陈华全说:“以前村里的水果都是由外地水果商批量低价收购,这些年旅游火起来了,除了羌文化,水果也成了我们村旅游的亮点。”2013年,石椅村以年节文化搭台、农副产品唱戏,举办水果采摘节,让客人自己爬到树上去摘水果,别有一番滋味。
3年前,陈华全从村委会主任岗位上退下来,全身心投入水果产业。他去外地学习水果种植技术,回来手把手教村民。他还辟地育苗两万多株,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卖给村民种植。在母广元组织的年节表演现场,石椅村的鲜果闪亮登场,备受游客青睐。
2017年7月,石椅村举行了一场隆重的拜师仪式。14名羌族男女拜母广元为师,跟随他系统学习羌族文化知识和羌年活动表演技艺。
杨荣兰是母广元的徒弟之一。“感谢老师!参加他的羌年活动表演培训班,当他的徒弟,我学到了很多。”2019年,杨荣兰和丈夫开办了农家乐。“我既能炒一手好菜,又会表演歌舞,很多回头客都是冲着我能唱会跳来的嘞。”在母广元培养下,杨荣兰已成为“石椅的传说”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陈艳跟随母广元学习多年,如今已是村里的羌舞骨干。她带领20多人,组建“心灵舞蹈队”,用羌舞表达愉悦的心声。心灵舞蹈队多次在市县的比赛中获奖。陈艳和丈夫在村里开的农家乐,也因为歌舞的魅力,生意十分红火。
石椅村以羌年文化为抓手,促进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美丽经济”,2022年,全村接待游客2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4万元。
“村民们心头火热、干劲十足。迈上新征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阔!”石椅村党支部书记陈爱军说。
(本文图片均由北川县委宣传部提供)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