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甘肃非遗“出海”:刺绣产品等获华侨华人青睐

发布时间:2023-02-28 17:11:2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闫姣 | 责任编辑:郑伟

“‘鱼跃龙门’虎头帽销往德国,玉兔香包销往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甘肃省庆阳市非遗传承人张煜瑶27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由其母亲近期原创开发的各类刺绣产品得到海外华侨华人的青睐,古老的香包刺绣勾起了他们的乡愁。

资料图为甘肃省兰州市一非遗产品展厅内,非遗传承人忙着制作非遗作品。 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连日来,甘肃省非遗传承人忙着设计非遗产品,赶制海外订单,“出海”拓市场。

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27日披露,历经一个多月的线上全球展销,甘肃省30多个工坊100余个品类的非遗产品,共销售114万元(人民币,下同),累计销售非遗产品5437件。其中最受海外消费者喜欢的是洮砚、香包、刺绣,分别销售19.5万元、7.8万元、5.2万元。

“目前通过各种渠道销往海外的非遗文创有1万多件,正在赶制的产品有1500件,尚未制作的产品有4000多件。”张煜瑶称,今年还会全力推广“云刺绣”,通过多个跨境电商平台,拓展香包等刺绣文创的销售渠道,探索中西方文化融合产品,设计制作能广泛流通于国际市场的优秀作品。

资料图为甘肃省兰州市一非遗产品展厅内,外国小朋友正在挑选非遗产品。 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截至目前,甘肃已有花儿、环县道情皮影戏、格萨(斯)尔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83项非遗项目被公布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建成了完整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

在甘肃大山里,越来越多手艺人意识到,非遗在海外市场的重要性。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刘卫华提及,甘肃青年传承人尤其“传二代”,通过市场化途径发展至海外的愿望特别强烈,“我们计划通过官方和民间两条路,尽量为传承人争取与海外互动的机会。”

资料图为甘肃省兰州市一非遗产品展厅内,外国小朋友在挑选非遗产品。 中新社记者 李亚龙 摄

谈及甘肃非遗走向海外的困难,刘卫华坦言,本土传承人在文创设计方面较为有限,尤其在跟现代社会接轨方面稍有欠缺,需要引入设计师,进行创新、尝试,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非遗保护,打造出甘肃的非遗品牌。

“甘肃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庆阳香包等非遗项目,通过直播电商、产业经营模式、IP联名等方式打造起自身文化品牌。”西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晓珍说,非遗保护过程中,相关部门需要引导与协调社会力量参与,转变保护观念,以多元主体合作取代一元主体管理,相互尊重、包容,提升保护主体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完)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