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优选汇 | 青春仪式:论电竞题材网络剧中的青年文化症候

发布时间:2023-01-30 10:45:54 |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 作者:赵世城 | 责任编辑:秦金月

原标题:青春仪式:论电竞题材网络剧中的青年文化症候

编者按: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的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近日发布成果。

本届优选汇以“中国网络文艺这十年”为主题,吸引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文化机构和新文艺群体评论工作者积极参与,共有695个作品参评,其中长评335个、短评323个、微评37个。经过初评、复评、终评三轮专家匿名评审和网络票选,并报中国文联批准,最终推选出优秀作品50个,其中长评33个、短评15个、微评2个,同时评选出3家优秀组织。

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每两年举办一届。活动旨在切实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明确要求,有效团结凝聚壮大网络文艺评论队伍,推动构建良好网络文艺生态。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拓展了优选范围,首次将500字以内和五分钟以内的微评纳入优选范围,包括视频评论、弹幕评论、留言评论等新型文艺评论。汇聚了组织力量,在往届个人自荐的基础上增设组织推荐,中国文联系统、中国评协系统、“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成员单位、中央与省级主流媒体等积极参与,较好地发挥了组织优势。网络投票互动热烈,中国文艺评论网开发推出了投票专页,入围终评的103个作品吸引广大网友积极投票34万,引发了一轮网络热潮,充分体现了网络文艺评论的特点。

即日起,中国网文化频道将转载发布部分优秀评论作品,以飨读者。文章均为作者来稿版本,未经编校,不代表本网观点。


青春仪式:论电竞题材网络剧中的青年文化症候

(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优选汇入围文章,由作者参选提供)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青年消费力量的崛起,电子竞技作为数字体育产业的新模式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时代机遇,同时,“元宇宙”相关文化产业的出现与成长,促使电竞与各类娱乐行业的融合迈入了加速阶段。在影视产业领域出现了“影游融合”的审美趋势,形成了全新的青年亚文化景观,从2016年至今涌现了数十部以电竞为题材或具有电竞元素的影视剧,并且出现了《全职高手》(2019)、《穿越火线》(2020)、《你是我的荣耀》(2021)等现象级作品,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与社会关注度。电竞题材网络剧作为这个时代鲜明的文化现象,是网络青年文化极度繁荣的产物,是“Z世代”青年审美文化的一次狂欢。可以说电竞题材网络剧乃是网络时代青年文化重要的影像“标本”。

目前中国市场上的电竞题材网络剧实际上是融合了电竞元素的青春偶像剧,或者说是一种标榜着电子竞技、网络游戏等标签的青春叙事。在这种叙事模式中,电竞选手往往只是剧中人物的社会身份,游戏世界也只是浮于表面的视觉感官,陷入了男女之间情感伦理的窠臼,并没有以影视艺术的手段真实反应当下电竞行业的现状。但值得关注的是,电子竞技、网络游戏作为这个时代鲜明的青年文化样式,网络剧对此类元素的征用,使得“Z世代(Generation Z)”1的青年群体与剧中人物形成了一种“想象性联系”,传达着当下网络时代复杂的“青年文化意味”。“Z世代”是在网络文化浸润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他们而言,网络游戏不仅仅是一项娱乐方式,更多的是作为一种生活经验和青春记忆作用于一代人的文化心理之中,影响着他们的文化实践、审美判断和消费习惯。

“特殊时代的‘文化意味’是要依靠‘仪式’通过象征化或符号化的‘活动’来传达的。”2游戏直播画面、虚拟游戏场景和虚实交叠体验是电竞题材网络剧区分于其他题材类型的显著标志,这些由虚拟现实媒介而衍生出的青年文化表征,实则是网络文化繁荣后青年群体的一次集体性怀旧“仪式”。这里的“怀旧”(nostalgia)指的是青年群体对自己的青春时代和世代记忆的情感迷恋,游戏文化作为构成他们世代记忆的文化样式之一,便自然而然的把这份情感迷恋投射在电子竞技和网络游戏之上,从而在审美领域演变为一种具有时代性的文化症候。其中2020年热播的网剧《穿越火线》最为典型,剧中的同名网络游戏《穿越火线》于2008年正式在国内公测,而网剧正是以此为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大量的怀旧式符号的使用,形成了一次对相关游戏的集体性“怀旧仪式”,唤醒了网剧受众的游戏经验与青春记忆。因而,这种怀旧仪式实则是一种媒介记忆,电竞题材网络剧运用各种怀旧符号激发公众追忆“青春”,调动集体怀旧情感。这种文化现象成为了青年集体性的社会文化景观。

在电竞题材网络剧中有着大量的游戏文化的符号化表达,我们不妨可以把这种现象理解为伯明翰学派所说的“亚文化的抵抗风格”,但需要强调的是在这里怀旧“仪式”是臆想式的抵抗,“Z世代”怀旧的是他们从未付诸于行动的“抵抗”,其目的并非是抵抗主流文化,而是由怀旧去达成主体的否认。怀旧是“个人与自己的想象的浪漫纠葛”3,电竞提供了游走于主流文化之外的一种实现人生价值的新方式,通过打电竞取得成功便是对主流文化价值观念的一次挑战,但有趣的是,绝大部分青年群体并不会对主流文化有明显抵抗行为,他们更多的是通过“怀旧仪式”臆想一次闪烁人生的意义,以此消解青春的价值焦虑。正如有学者指出“对过去事情的怀恋总是以当下的恐惧、不满、焦虑或不安为背景出现的,即使这些东西并未在意识中凸显出来;正是这些情感和认知状态带来了认同断裂的威胁,而怀旧试图通过运筹我们在连续性上的心理资源,来消除或者转移这种威胁。”4

Z世代是被严格规训的一代,城市的Z世代其“母亲主要承担着家庭的教育职能,她们普遍存在着阶层焦虑和教育焦虑,并将自己的焦虑投射于孩子身上,因此存在着母职的过密化,母亲充当着孩子教育经纪人的角色,课余时间往返于各个培训班。”5来自农村的Z世代则深受父辈的教育观念影响,相信接受高等教育是实现阶级跃迁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不论是城市的还是农村的Z世代,都深受其父辈文化影响,在教育体制内奋笔疾书,而又在娱乐体验中臆想一场电竞的青春美梦,其本质乃是在自身空洞无物的青春中找寻一种文化认同和价值满足的充实感。在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人口年龄结构转型6的时代背景之下,“年老的世代‘生命之树常青’,能够空出来的空间有限。如此一来,中国‘Z世代’恐怕要更多地另辟蹊径,才能找到安身立命之本。”7因而,相比其父辈“Z世代”是迷茫的一代,他们看不清未来的道路,便只能通过考编、考研“高考化”抵抗“内卷”,于是呈现出高度同质化的价值苦求。“Z世代”一边喊着“躺平”,一边而又不得不“卷”,在传统教育体制中获取的文化资本难以转化为心理预期之内的经济资本,形塑了“Z世代”异常矛盾的文化心理。

不妨说电竞题材网络剧是网络青年文化对影视生产奇观化的产物,“是对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进行意义编码和形象再造的象征机器,通过它的运作,电子竞技与网络游戏被崇高化,成为奇观对象,具有了特别的视觉品质和神奇的诱惑力”8。这显然是一场寻找价值替代物的精神之旅,拉康(Jaques Lacan)曾指出在恋物癖(Fetishism)中充当恋物的对象的物使不可见的东西以被投射和被想象的形式呈现出来,以此获得自身的价值与自体的存在,这便是“帘布(veil)”的“中介”之能。电竞题材网络剧发挥了“帘布”的作用,“Z世代”对其父辈价值观念的抵抗,是主流文化所不容的,所以只好在审美领域通过荧幕上轰轰烈烈的电竞梦,来体认别样的青春价值与人生意义。在《全职高手》(2019)中大神叶修完美演绎了不过是从头再来的潇洒、在《你微笑时很美》(2021)中女选手童谣创造了“电竞花木兰”的传奇、在《穿越火线》(2020)中大龄选手肖枫和轮椅少年路小北站在世界舞台上完成了各自的青春梦想……剧中人物皆是在主流文化之外取得了成功,获得了社会与父辈的认可,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和理想,并且在剧中电子竞技被塑造为极其崇高的事业,与人生价值和青春梦想的实现紧紧联系在一起。“Z世代”正是在审美领域,通过一场场对电竞、游戏与青春的“怀旧仪式”,找到了一条主流文化之外的实现价值和体认青春的路径,电竞题材网络剧“恍然建造了对来路一世的价值追认”9,以此替代性臆想式地缓解了主体的价值焦虑。

注释:

1.“Z世代”指称的是1995年至 2009年出生的人,因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成长的一代,又被称之为“数字原住民”和“网生代”,他们在当前的2022年正处在12-26岁之间,正是可能会对当今时代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态度与行为方式及其演变趋向产生重大影响的年龄。

2.胡疆锋,陆道夫.抵抗·风格·收编——英国伯明翰学派亚文化理论关键词解读[J].南京社会科学,2006(04):89.

3.[美]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M].杨德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4.[美]斯维特兰娜·博伊姆.怀旧的未来[M].杨德友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5.杨可.母职的经纪人化—教育市场化背景下的母职变迁[J].妇女研究论丛.2018(2).

6.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由“金字塔型”转型为“摩天大楼”型,长期的“金字塔型”时代形成了强调规范的教育理念,这使得年轻人能够便捷且自然地填补老一代空出的传统位置;而在“摩天大楼”的背景之下,能空出的位置十分稀少,这使得“Z世代”成为了格外迷茫的一代。

7.王水雄.中国“Z世代”青年群体观察[J].人民论坛,2021(25):27.

8.吴琼.拜物教/恋物癖:一个概念的谱系学考察[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03):98.

9.周志强.浪漫“韩剧”异托邦的精神之旅[J].文艺研究,2014(12):12


作者:赵世城,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生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