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如何从中华创世神话中探寻文明深处的精神图景

发布时间:2023-01-10 10:55:29 | 来源: | 作者:李亦奕 | 责任编辑:苏向东


▲展厅现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滋养着灿烂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支撑着中华民族的代代相传、自强不息,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燃烧的火炬。中华创世神话则是以神话叙事方式构筑的中华文明源头叙事,如何从创世神话中寻找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基因?如何用多元的文艺创作对神话进行当代解码,并通过现代化的多元手段传送给大众?如何从中西文化比较的视角,使中华神话不仅能表达本民族的文化内涵,还能担当国际语境中的开拓者角色?  

呈现神话中的时代精神  

艺术再现真善美

作为中国国内首个以创世神话为主题的重大文化工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以下简称“工程”)集全国文艺界、学术界、出版界之力,对中华创世神话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梳理,从神话角度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的全貌,填补了相关领域空白。近日,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约5000平方米的展区空间内,此项工程的成果展以76件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美术作品为视觉核心,同时集中展出连环画、影视创作、舞台艺术、学术出版等多领域成果与文献。  

展厅中,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一个个创世神话的英雄故事,串联起一个个人们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而这些可视化的形象,借助学术的研究和艺术的想象与创造,变得如此清晰可亲。中华民族开天辟地的创世精神、法天象地的人文精神、改天换地的科学精神,跃然眼前。 

▲ 仓颉造字(油画)邱瑞敏李根

序厅中,蒋铁骊的雕塑《大禹治水定天下》如同纪念碑一般位于中央,尤为引人注目。纵观美术史,以大禹治水为题材的优秀艺术作品不在少数,如何呈现出有别于以往作品的风格,并凸显出自己的艺术语言?蒋铁骊在创作时致力于表现大禹治水既悲壮又崇高的英雄主义气概。“在雕塑的表达上,我借用了一些绘画语言,一些情节性的表达方式,使整个雕塑画面更体现出冲突感。这是一种比较活跃的画面氛围,甚至带有一些不安定的表达、非常态化的人物动作,意在突出大禹治水的艰苦卓绝。大禹是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完成了对九州大地的一次地理大考察,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雕塑作品将其治水之后‘定天下’的这层意涵一并纳入。所谓‘定天下’,更多的是塑造大禹坚定的精气神以及豪迈的英雄气概。”蒋铁骊说。  

冯远此次承担的创作命题是《盘古开天》。盘古作为想象中的人物,不光是人类的始祖,还是万物的生成者,是中华民族尊崇的英雄。把已经多有演绎的“开天”做出不一般的新解,在冯远看来,难度在于如何结构故事的情景构图,因为构图将影响并引领整幅作品的表现手法、制作技法。经过反复思考,冯远最终放弃了在混沌中“开天”、在跳跃中“开天”,采取以中心立定式的构图造型——构图中的盘古叉开两腿站立呈最稳实、最具力量感的姿态,双手高高举起石斧,蓄力猛劲挥劈,令天地分开。  

中国神话蕴含着远古先民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且寄托着他们的理想和愿望。因此,采用中国式的艺术手法、表现技法演绎神话是艺术家的必然选择。但冯远指出:“如若不加一点改变,完全沿用旧有的方法,则容易陷入老套,难以体现时代精神。这其中有一个度,取之不及,或过犹不及,同样不利于神话再创作。我有意识地吸收中国壁画的表现手法,但强化运用线造型的特质,用线更加粗拙、厚重、流畅。吸收古代绘画重彩手法,强化装饰色彩的导入,增强了色相和色彩的饱和度,以体现其色度的明艳和缤纷。从这两方面改造传统绘画中的用色用墨用线,融入当代审美的因素。”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塑造是创作中的重要一环。那么,先有造型还是先有故事?这是画家们在创作初期一直争论不休的问题。工程组委会副主任、美术组组长施大畏谈到:“作家、出版人孙颙讲过一句话:有故事就有造型,有故事就有形象。这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不管画的伏羲、女娲是什么样,先把故事讲出来。故事有了,画好了,形象自然而然便树立了起来。”  

为此,工程的学术顾问团决定,先画连环画、绘本,于是,总计30本、850幅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大系呱呱落地,在众多连环画高手鲜活的线条描绘之下,中华创世神话故事有了底稿。“深化研究中华文明的源头,也需要回归神话英雄身上的人性。这样的共识在此次创作中至关重要。组委会对于创作者的艺术风格、手段、形式都不做限制,但求抓住人性最本质的东西刻画,用艺术放大人性的真善美。正是这些认知上一连串难题的解决,使美术创作工程得以全面铺开。”施大畏说。  

值得一提的是,少数民族地区艺术家也积极融入本次创作工程,丰富了中华创世神话主题创作的艺术语汇,并提供了不同的文化视角。少数民族地区的画家有着与生俱来的独特艺术感受,西藏画家的生活离天空更近,内蒙古画家放眼都是无边的草原,他们的创作异彩纷呈。创作了《有羿善射》的西藏画家边巴,他笔下的十个太阳不是散落的,而是整齐地排成一排,一支穿云箭力拔山兮;新疆画家亚里昆·哈孜的油画《农耕渔猎》画面用色浓烈,想象神奇瑰丽;人们也可以从西藏画家巴玛扎西创作的《龙的变形》里触摸到庄严的图腾符号;另外,石达的《舜禹相禅》、边次的《女娲造人》、洛桑旦达的《九州、五服、四海》都以唐卡这种藏族特有的绘画语言诠释中华创世神话的瑰奇和神秘。 

      ▲盘古开天(国画)冯远

以美术图景探源中华神话叙事逻辑

工程主要参与人之一、原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赵昌平编著的总计40余万字的《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一书不仅为画家的造型创造提供了有力的文字支撑,而且架构起工程成果展整体的叙事结构。  

工程成果展策展人、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介绍,展览依照创世三部曲来展开。第一部分为开天辟地,讲述的是世间万物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包括了盘古开天、女娲造人等故事;第二部分为法天象地,讲述的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包括了钻木取火、农耕渔猎等故事;第三部分为改天换地,讲述的是民族国家的雏形,包括了涿鹿大战、鼎定天下等故事。在以大型主题美术作品为核心轴,附之以连环画作品,串联起展览的主要动线的同时,另一条线索也展开了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等其他文艺样式的成果展示。所有展品共同构成了令人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让每一位观众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个历时7年有余的工程实实在在的成果。  

为彰显创世神话与中华文明起源的主题,展览在展陈方面有不少巧思。比如,此次展览主色调选用黄色,因为黄色在中华民族的观念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陈翔说:“一方面,黄帝是我们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另一方面,我们是农耕民族,黄土是我们生存的根基。展览4个主展厅选用了不同的黄色,分别代表了阳光、土地、稻麦和黄袍。这些极具中华传统文化表征的色调,与开天辟地的主题十分契合。”又如,此次展览因时就势,因地制宜,由1个序厅加3个板块组成,序厅居中,其他3个主要展厅分居左右,整片展览区域形成沿中轴线左右展开的布局。轴线是指向目的地的指南,中轴线在中国的空间布局中具有特殊的意义,是空间组织中最古老最有约束力的手段,它使空间具有了秩序和条理,具有强烈的礼制色彩、浓郁的理性精神。这和展览从混沌初开到民族国家雏形形成的神话叙事逻辑两相呼应。  

展览的中轴线上,国内首度梳理的“中华创世英雄谱系图”铺开数米宽,引人注目,形成中华创世神话“英雄宇宙”的雏形,展开学术成果的一个切面。而孩子与大师作品同台展示则是展览的另一大特色。中华创世神话是中华民族童年时期对于宇宙万物源起的解释和描述,特设附展之一的“最初的梦想”,展示了少年儿童眼中的创世神话,不啻一次跨越时空的文明探源。

中华创世神话的题材内容丰富,各艺术门类对这一主题也有着多元多样的表现。特设附展之二的“文心艺韵”单元,集中展示了一批从创世神话中汲取灵感的网络小说、故事读本、影视广播、有声读物等主题作品,文心交汇,艺韵同行。  

陈翔表示:“这是一次全方位的对中华文明的探源。通过梳理,我们深切认识到,中华创世英雄形象丰满,创世故事异彩纷呈。从中华创世神话中,我们可以寻绎到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积累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和道德观的渊薮。其中蕴含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观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源流,也深刻影响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为中外文明对话提供了生动题材。”

正本清源 

推动中西文明的源头对话

除了成果展,工程迄今已经在学术领域完成5个系列39种52册近2330万字的“中华创世神话研究系列丛书”,成为国内当前规模最大的关于中华创世神话的系统学术成果。其中既有个案研究,也有谱系分析;既有田野调查,也有理论探索;既有文本集成,也有产业梳理;既有文献数据辑录,也有图像要素整理。在工程学术组长任小文看来,学界对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已经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大多数成果的形成主要依靠考古和历史文献研究,而较少探讨创世神话研究在中华早期文明探索和建构中的重要价值。将中华创世神话作为探索中华早期文明的重要切入点,对其进行完整系统科学的考察,不仅有针对性地弥补了这一缺憾,更为构建中国自己的文明叙事提供了源头活水。  

▲有羿善射(国画)边巴

事实上,中华创世神话不仅涵盖了人类文明起源的一切要素,更表现出不同于西方的中华路径,是独特的人类文明起源叙事。任小文认为,这恰恰是当代进行中西文明对话的重要材料。“研究表明,具有文明奠基意义的中华创世神话不仅对自然和人类起源进行了解释,也追溯了早期社会关系的产生,并对国家的产生和治理规则进行了建构,最终成为民族自我认同的核心文化符号,成为中华文明精神性、符号化和思维模式的源头,与西方神话相比毫不逊色。这种对中华创世神话的客观认知将极大地改变过去重视西方神话、忽视乃至轻视中华创世神话的现象,有助于中西文明的平等对话。中华创世神话与西方神话文化研究形成了有机对话、交流,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方能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创世神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大IP。”孙颙说。随着创作和相关研究不断深化,工程正在对外传播中激起深远涟漪,引起海外读者和观众的兴趣。《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已签订英文、韩文版权输出合同;《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美文插图本》英语版在全球上市,并相继出版波兰语版、捷克语版、保加利亚语版,其中“混沌开辟”和“女娲造人”两个故事被纳入波兰六年级语文教科书;“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连环画绘本作品展”先后在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及比利时、墨西哥、波兰等地展出;木偶剧《创世—补天》获全球木偶艺术最高奖项——“金火花”奖……  

耐人寻味的是,工程成果展以及展演、展播等以文艺创作的方式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与上海博物馆2022年夏季推出的“何以中国”系列大展形成了学术呼应。一方面以文物展示回溯中华文明源头,以物论史,以史增信;另一方面则揭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文明起源内在的、历史的、逻辑的关联,共同折射出上海着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所做出的探索与努力。  

走过五千年文明历程,中国何以成为今天的中国?读懂过去,才能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从美术文学到学术研究,从舞台艺术到影视广播,从2015年持续至今的“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的各类成果犹如一棵参天之树,成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的生动写照。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