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以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波涛汹涌》《乔家大院》《天地民心》等作品备受关注的作家、编剧朱秀海创作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第十一维度空间》,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朱秀海所著的“元宇宙”系列小说,是朱秀海在文学创作上的新尝试。
朱秀海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文学宇宙空间。从“乔家大院”到“元宇宙”,跨度可谓不小,朱秀海在接受采访时笑说这次写作的过程于他而言也很刺激,很好玩,“有一种升维的感觉,如同一头扎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过去我们理解的世界对我们来说已经旧了,就像进入了更广阔的宇宙星空,旧的地球村只是我们的故乡。”
元宇宙时空生活促进文学创作的升维
《第十一维度空间》收录了朱秀海10篇探寻“元宇宙”的中短篇小说,朱秀海介绍说这是他近期写的虚拟类小说的一个结集,“每一个故事都像是发生在最近火起来的元宇宙里。故事和故事的人物既是虚拟的,又是现实的,实际上最早一开始我想给这批作品的表现手法起个名字叫‘心理现实主义’,但是大家说这是元宇宙叙事,我觉得也挺好。”
《第十一维度空间》迥异于朱秀海之前的作品,写到了迭代器、区块链、机器学习等,在传统的小说中加入了算法、时空维度等物理学的概念。谈及创作契机,朱秀海表示是“机缘巧合”“应运而生”。
朱秀海透露,自己年轻时就喜欢阅读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读物,“今天能写这一类的作品,可能和读这类书读到一定程度有关,这是一种自然的结果。”
此外,这样的创作也缘于朱秀海的一次特殊经历。一年夏天,他招待朋友,在外面喝了一顿大酒,“大热天将近40摄氏度,回来洗冷水澡,睡着了,被电风扇吹了七个小时,结果得了重度面部神经麻痹,在医院里住了五个月。这五个月里,我真是感慨万千,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感觉像是到了一个新的宇宙,很有触动,一直想写一写这个特殊的宇宙,但是过去一直也没有机会,主要是找不到很好的出口。这几年有了些时间,现在也找到了这个出口,就是用新物理学的理念、视野和想象来做这个出口。”
在朱秀海看来,此时写这类小说也是“应时”,他认为新物理学近些年开始大量进入人们生活,像手机已经成了人们肢体的一部分,离开它寸步难行,这些都给他写这类小说提供了素材和诱因,也给读者接受这种风格的作品提供了可能,“世界是什么样的?过去我们有一种看法,但是现在突然觉得不一样了。其中一个最积极的现象,就是我们的视野开始因之变得更加广阔,这也能够直接促使写作者站在更广阔的时空视野里来看待我们的生活,做出文学方面的反应。”
《在医院里》中,朱秀海写到了一位曾因面瘫住院,在医院里给人测过字、做过预言,又曾出入派出所帮助办案的物理学家,经历里显然有着朱秀海个人的影子,朱秀海笑说那次的住院经历实在给他带来了很多创作素材, “包括我在医院里遇到了一个有点神神叨叨的女人,她说当年她刚生下来,赶上日军飞机轰炸武汉,一发炮弹落下来,把她从地上炸得飞起,再摔下来。从那以后,她就可以看到明天的事情了。这个故事很好玩,她的意识、思想、想法很荒诞,但你换一种角度来想,她也是我们生活的这个宇宙中的一个真实的人啊,她的思想也是一种真实的人类思想,你说这就不是一种现实吗,她也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朱秀海说自己读书杂,玩性大,在医院里又无聊,就给别人测字玩,“我主要是把它当作游戏,给谁测字我都先提一个要求,就是你不能当真,就是玩儿。但话又说回来,我觉得测字就像中国古人发明的算法,像64卦,每一卦都是一个算法模型,比如乾卦,坤卦,一直到最后是既济未济。其实每一卦都是一个算法模型,测字也一样。测字可能大部分都测不准,但真有一句话就能够点中某人的心的事情发生,这很奇妙。”
文学的元宇宙
最好就是能让人得到充分满足的宇宙
元宇宙是当下比较火的概念,谈及元宇宙对文学所带来的变化或者启发,朱秀海认为,虽然元宇宙非常火,却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定义,但是这对于作家不是难题,“对于元宇宙这个概念我们其实也不需要搞得太准确,‘是什么’的问题是属于科学家的,作家、读者只要知道元宇宙是一种现实宇宙和虚拟宇宙的连接和融合体就够了,知道它是一种我们正在进入的新生活、一种新的宇宙就够了。这个新宇宙将给人类带来全新的生命体验,事实上,有一些新生活体验已经开始侵入我们的现实中了。我们现在的生活有很多都是虚拟的,比如互联网,比如我们每换一次手机,实际上都是在对我们的生活进行一次迭代,手机就是一个小小的迭代器,它帮助我们思考,帮助我们计算,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我们其实已经生活在这个被叫做元宇宙的新宇宙里头了。”
朱秀海认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元宇宙对科学家来说还是个大大的难题,但是这反倒让作家和读者轻松,“作家对元宇宙的构建负的责任就是想象,我们可以随意解释和建构我们心中的元宇宙。如果通过这样的写作,我们还能帮助自己认识人类正在进入的新世界、新时代,帮助和关照社会和人心,文学元宇宙的目的就实现了,我们这些外行对元宇宙的文学描述就是成功的。”
朱秀海对文学元宇宙寄予厚望,他希望将来的文学元宇宙能让人类在其中得到充分满足,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能够遇到我们想见的任何人,包括外星人、奇人,遇到各种不可思议的事件,我们自己也在这个元宇宙里成了奇迹,进入了外宇宙的星辰大海,所有今天的生活中困扰着我们的东西,让我们不幸福的东西,都能在这个文学的元宇宙里得到解决。”
当然,朱秀海也承认文学元宇宙肯定也会有痛苦,但更多的是解脱,“我设想的文学元宇宙是大家心想事成的一个地方,也是对人类、人心充满关怀和慰藉的地方。当然以后这个元宇宙的文学发展了,也一定会出现黑暗的文学元宇宙,光明的元宇宙和黑暗的元宇宙在里面拼杀,就像科幻电影里一样。但文学毕竟是人学,文学是人写的,人能决定的,所以光明的元宇宙一定能够战胜黑暗的元宇宙,人类在这样的战争中仍然是胜利者,实际上在这一个层面,它还是传统文学。”
今天的元宇宙叙事,不是独出心裁
有人认为传统文学是从生活到意识的记录和表达,元宇宙叙事则是从意识反向追踪生活,通过意识重构来实现虚拟生活与真实生活的拼贴和改写。朱秀海并不认同这种观点,“我觉得传统文学也不一定就是从生活到意识的描述和表达,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其实都是通过意识重构来实现虚拟生活和真实生活的拼接和改写的,这里边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红楼梦》了,实际上它也是一个意识的重构,也是从思想出发,对生活进行重构。”
在朱秀海看来,四大名著、《聊斋志异》,以及古代文学中的神话部分、话本小说,都是意识重构虚构的,“我有一个观点,可能所有虚构类的文学作品都是从意识虚构开始的,不可能是真正的从生活到意识的记录。如果一部作品,你在写的时候还没有想好你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我觉得要很好地完成这个作品,可能是有问题的。思想不仅是作品的灵魂,还是照亮作品的一道光,没有这道光,写作者自己是找不到前进方向的。也许你开始写的时候,还没有形成很清晰的思想,但你写着写着,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定要解决,不然你就无法将虚拟生活和现实生活进行‘拼接和改写’。”
虽然不同意元宇宙叙事是独出心裁,但是朱秀海并不反对给《第十一维度空间》这一类的文学作品贴上元宇宙叙事的标签,“一个时代的文学总要有区别和旧的文学的标签,事实上二者也是有很大区别的。譬如这本书的所有故事都打破了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边界,人物既生活在现实中,又生活在梦里,意识、思想、梦和现实不再有分别,虚拟现实的时空就是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相连接相融合的元宇宙时空。”
没有对人心的关照
文学是没有力量的
《第十一维度空间》中依旧涉及了生死、忏悔、爱等文学母体,朱秀海认为将这些永恒的文学母体和元宇宙概念相融合,其实和传统文学的一般操作没什么不同,“文学总是要关注人生,关注这些永恒的文学母体,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没有对人心的深度关照,没有对生死、忏悔、爱等永恒的文学母体的深切关注,文学是没有力量的,也是没有魅力的。”
在朱秀海看来,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难题,不同的时代还有共通的难题,元宇宙这个时代的人类,也有自己生活方面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难题。通过文学作品给予人类安慰和鼓舞,是文学的永恒的职能,“和读者的心,和对当代人精神内核无关的文学是没有人关注的。作家总是要反映时代的。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写作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作品,用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要,本来就是作家的责任。《第十一维度空间》这类作品是不是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大家见仁见智,但至少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帮助他们认识和思考今天的世界和自己今天的生活。”
这类写作开阔了我的写作现场
朱秀海希望《第十一维度空间》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文学能够更早和更多地进入元宇宙叙事。“我觉得如果我们的精神更早地进入了元宇宙叙事,我们就能实现升维,进入一个更美好的新时代。如果我们不熟悉新物理学理论,我们只能认识目前的狭小宇宙,甚至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大爆炸后生成的宇宙有多浩瀚,人类可能一直都生活得像个幼虫一样,生活在一个小小的茧壳里。我再举个例子,如果我们不知道十一维度空间理论,也就是所谓的多宇宙理论,我们就不会像这个小说里的人物一样,想到我们的人生边界可以直达四维空间之外的所有空间,包括由我们的意识、思想、梦构成的第十一维度空间。但如果知道了我们生存的边界不是在第四维空间,而是第十一维度空间,了解不同维的宇宙可以折叠,我们就可以在梦中和死去的亲人相遇,就是说在我们做梦的时候,我们已经进入了更高的维度空间,所以读一点儿这样的作品,可能会让人有一种对人生新边界的领悟。”
朱秀海在写作中体验到了有趣,好玩,有激情,有冲动, “作家写作某个题材,是因为这类作品能带给你创作的热情和冲动。对我来说,这类写作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开阔了我的写作现场。能让我生出乐趣,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满足感。”
他相信读者也会从中得到乐趣,“新物理学理论中有一个很吸引我的理论,就是世界是同质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地球也绕着太阳转,太阳肯定也在绕着更大的天体的中心转,能让我生出乐趣的,也一定会让读者生出乐趣。这个世界是很奇妙的,沿着这个理论推演下去,一个地方发生了一种事情,另外一个地方一定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而且一件大事和一件小事,就原理和规律来讲,它们是极端相像的,内里有极深刻的一致。我们人类总是喜新厌旧的,新的时代来临,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写作,不但给读者带来了新故事、新理念、新人物,也给自己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新的故事,连同新的玩法,这个很有趣。”
对于自己的下一步写作计划,朱秀海希望能在传统文学和元宇宙文学这两条路上都能走得更远一点,但他也坦承要看身体情况,“年龄大了,第一要看能否产生出足够的新思想,第二是能否继续学习,更深地进入元宇宙的星空。我一直觉得写什么不写什么,也像量子纠缠一样,是不能观察的,我今天想明天开始写什么,可能明天写的是另外的东西,这在物理学上叫做波函数坍缩。”
AI创造的文学世界,和我们不搭界
朱秀海曾写过一篇《在战场上读<安娜·卡列尼娜>》,取材自他的真实经历,“我年轻的时候也没想当作家,一九七七年高考,我想去考,但部队不让去,这个时候年龄小,跟领导怄气就写了两篇小说,结果都发表了,就是因为这个意外,我进入了武汉军区的专业文学创作队伍,当年冬天还第一次上了战场。我到军区报到后,领导跟我谈话,发现我一本西方经典文学名著都没读过,就给我开了很长的书单,说你什么都没读过,先别写了,现在开始读书。我借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安娜·卡列尼娜》,把它带到了战场上,居然读完了。这段经历非常特殊,但也非常有意义,它第一次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文学,更重要的是什么是好的文学,这是让我终身受益的一次读书经历。”
朱秀海说自己读书很杂,各类书对他都有很大的影响。朱秀海认为作家需要阅读国内外的历代经典,哪怕不深读,但是都要读。而除了文学经典之外,他建议还要阅读其他门类的书,例如历史、政治、哲学、科学等,“比如平行宇宙,这本书中写的第十一维度空间、空间折叠、膜宇宙,你不了解肯定写不出来。我觉得如果我们要当专业作家,专门儿做这行,你的一生真的应该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要用于读书,有些书是一定要读的,比如在中国,你不读《资治通鉴》,不读《史记》,你真的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中国读书人吗?我觉得这是可以怀疑的。”
科技迅猛发展,未来的某一天,AI(人工智能)会取代作家创造一个崭新的文学宇宙吗?朱秀海表示,至少到目前,AI在文学创作上还达不到作家能达到的高度,“我有一种想法,将来机器人和人类很可能在机体上融合在一起,我们的大脑和机器人能有一个深度融合,那时的文学肯定比现在的文学要辉煌,至少是另外一番文学。”
至于AI会不会取代作家,朱秀海认为要看AI科技发展到哪种程度,“如果AI有一天能够自己开始像人类这样创造算法,而且懂得空间折叠,成为一个主动的世界创造者,那也说不定。不过这没办法比较,AI创造的应当是AI的文学世界,和我们既不搭界,可能也没法比较,至少我不相信AI能写出《悲惨世界》来,模仿的不算。”
文/本报记者 张嘉 供图/长江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