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男神”袁小良:将传统经典用当代观众喜爱的方式表演出来
张毕荣
苏州评弹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评弹男神”袁小良从十岁起,学习苏州评弹,如今已经六十岁的他依旧活跃在舞台上,拥有大量忠实粉丝。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专访时,袁小良坦言,在当前评弹界缺少竞争、书目老化的情况下,自己更有义务将传统经典用当代观众喜爱的方式表演出来。
文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袁小良从事评弹事业,与他出身于评弹世家分不开。袁小良的父母都是评弹演员,从小耳濡目染,逐渐爱上了苏州评弹。读小学三年级时,学校开文艺联欢会,他自告奋勇,上台演唱了一首《蝶恋花》,结果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从10岁开始,父母让他开始正式学习苏州评弹,弹琵琶、弹三弦、吊嗓子。功夫不负有心人。袁小良刻苦学习了8年之后,成功考入苏州评弹团。“父母的眼界非常宽,他们希望我不是只学一路,可以拜多个老师,传统只要是好的,只要自己喜欢,都可以学。”袁小良说。进了苏州评弹团以后,袁小良陆续拜了三位老师,而且这三位老师都是评弹名家,分别是苏州评弹名家龚华声、尤惠秋、薛小飞。“龚华声的说表有自己的体系,既能创作又能说,尤惠秋和薛小飞分别是两个流派的创始人。三位老师共同对我寄予厚望,就是一定要创新。”
在当前评弹界,袁小良有着“评弹男神”的美誉,他是较早举办粉丝见面会的评弹演员。说起自己的“凉粉”,袁小良显得十分激动。他说“之所以举办粉丝见面会,主要是希望用一种现代的、时尚的方式来重新包装、推广评弹,让更多的人喜欢评弹。”
参加见面会的“凉粉”们,既有听了几十年袁小良唱评弹的老听众,也有来自苏州高校的学生,更有不少年轻白领专程赶来捧场。有位老先生还兴冲冲地买来三箱水果,请“凉粉”们一起分享。粉丝见面会现场,一曲高亢的《林冲踏雪》刚唱开头,袁小良便赢得“凉粉”们的一片叫好声。大家的热情激起了袁小良的表演欲,越剧《盘妻索妻》、流行歌曲《千里之外》……袁小良十八般武艺全部亮相。在与众“凉粉”的提问互动环节中,袁小良面对粉丝们抛出的一个个问题,机智作答。关于出场费,他说:“为推广评弹的公益演出,我分文不收;为介绍评弹的公益讲座,我自掏腰包,自拉赞助;当然,有喜欢评弹的企业请我客串,那我的出场费可不低。”
幽默达人的五个“零蛋”与满分
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袁小良都非常风趣幽默。有次赴香港演出,安静的场内突然传来刺耳的手机铃声,袁小良十分镇静,没有停止表演,而是巧妙地融入演出的故事情节。当时,他正好讲到有位进士去拜见主考大人。于是,借主考大人发问:“刚才是何声响?”进士回答:“乃手机铃声。”主考大人说:“此乃公共场所,理应关掉,下次万万不可。”观众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并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袁小良在艺术上的追求,始终与热爱的评弹事业分不开。1986年,袁小良参加了“苏州青年话改革演讲比赛”,他演讲的题目是《让苏州评弹走出国门把吴侬软语推向世界》。短短八分钟的演讲,全场观众爆发出十余次热烈的掌声。可是结果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十名评委中有五名打出了零分,相当于给了五只“零蛋”,但另外五名评委却打出了满分,双方争执不下,各执一词。由于他的演讲内容紧贴时弊、见解独特,语言生动,后来评委会最终给他颁发了一个“特别奖”,苏州市各个企业竞相邀请他前去演讲,压力自然也随之而来。以此为契机,袁小良走上了评弹改革创新的漫漫旅程。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就是太快了,所以不但要有新的作品,最关键的是要迎合时代需求。”袁小良对记者说。1985年,袁小良曾将电吉他搬上评弹舞台,并自弹自唱;1987年,他引入电子琴作为评弹伴奏,在苏州评弹界轰动一时;26岁时,他还独自出资组建了“评弹改革演出团”,打破评弹传统,将当时备受青年欢迎的迪斯科音乐融入苏州评弹中;1997年,袁小良把青年装穿上评弹舞台。在演出时,袁小良还将评弹的表现手法融入到歌舞剧中,让时尚人士亲密接触评弹表演。这一切显得那么出奇不意,为苏州评弹艺术增添了生气。
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袁小良绞尽脑汁,采取当代人喜欢的方式,相亲、摇滚、舞蹈、流行歌曲……只要是年轻人喜欢的,他都会把它结合到评弹表演中。“我真正的目的就是吸引大家学苏州话,了解传统文化,喜欢上苏州,喜欢上江南,喜欢评弹。”袁小良尝试用苏州话演唱流行歌曲,后来有好多家航空公司委托人来找他,将苏州话演唱的歌曲在飞机上播放。1996年,基辛格来中国游览长江三峡,袁小良应邀去专场演出。基辛格听了袁小良演唱后,高兴地拥抱了他,一起合影留念,并说道:“苏州美,苏州评弹更美”。
与爱妻相互成就终成“并蒂牡丹”
评弹拼档演出,能够找到一位好搭档,互相理解帮衬,成为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是一件幸运的事。袁小良在最佳年华找到了最佳搭档王瑾。王瑾师承弹词名家蒋云仙,聪慧好学,性格爽朗。弹词女演员一般注重弹唱,而王瑾不但唱功出彩,其说表更是老练成熟。1986年起,袁小良、王瑾有缘合作拼档演出,演出的第一部长篇弹词就是《孟丽君》。
“我这辈子做过很多选择,选择王瑾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最正确的、也是最完美的一个选择。”袁小良说,“我们两个人各有千秋,工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2018年,王瑾摘得中国曲艺“牡丹奖”,她与袁小良也成为了全国首对登上牡丹表演奖高峰的艺术伉俪。在那次牡丹奖评比中,袁小良对妻子参赛作品的每一个弹奏间隙、每一句唱腔运用都琢磨再三,两人一起分析和修改。另外,为了减轻王瑾的负担,袁小良放下手头工作变身助理,踏踏实实做好“内勤”工作。“袁小良是个极有担当的男人。他在家也从不埋怨任何令他不愉悦的人和事。”王瑾这样评价袁小良。
曾经,袁小良和王瑾一起在上海“跑码头”,生活辛苦。一次两人走在街上,路过一个橱窗,王瑾对着其中的一件裙子望了一眼。回去的路上路过橱窗,王瑾又望了一眼。衣服标价好几百元,按他们当时的收入,是买不起的。王瑾没吭声,袁小良也没吱声。过了几天,袁小良向团里预支了半个月的演出费,又问上海的亲戚借了一百元钱,悄悄跑去把裙子买了回来。想起当时王瑾的表情,袁小良依然一脸的得意。
两年前,由袁小良、王瑾领衔主演的“向祖国和人民汇报·并蒂牡丹唱新声”苏州评弹演唱会在全国范围内巡演。袁小良和王瑾的语言天赋在短篇弹词《约会》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该作品讲的是中国留学生与英国女郎的跨国恋,苏州话、普通话、四川话、英语交替进行,还要模仿外国人说中国话的腔调。他们俩在多种语言中自由切换,用语言塑造出别具个性的人物形象,增添了不少趣味性。尤其王瑾有过在美国居住六年的经历,塑造洋小姐角色时,说得一口地道的英语,模仿起外国人说中国话时又是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
一路并肩走来,袁小良、王瑾在长期合作中知己知彼,相互成就,成为评弹界中珠联璧合的黄金搭档。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们继承中赋予创新,传统中融入现代,逐步形成别具特色的评弹表演艺术风格。
采访之前看到您抱着一只猫从外面回来,你平时喜欢养宠物吗?
我和太太都非常喜欢小动物,比如猫和狗,特别是猫,我们家里养了四只猫,两只比较名贵,另外两只是收留的流浪猫。
您的女儿是否会继承评弹事业?她平时喜爱评弹吗?
我们从小就非常尊重女儿的选择,从来没有刻意让她一定要学某一样东西。女儿学的是财务、审计专业,但是她最终选择的工作却是游戏设计。我们很尊重她,一个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女儿虽然没有学评弹,但是她非常有音乐天赋,上大学的时候,曾经上台表演过两段评弹,张口就来。
您在生活中很时尚,心态也很年轻。
确实,我和太太在评弹界是比较时尚前卫的,人生就像艺术一样,应该百花齐放,我们的生活也需要丰富多彩。其实时尚前卫与舞台上的传统艺术是息息相通的,艺术也要跟上时代。时尚不仅仅是服装,不仅仅是打扮,更多的还是一个语言。比如说现在的网络语言,年轻人流行的语言,你一定要懂,一定要知道,这样你到年轻人中,到白领中,到大学里演出,才能跟他们打成一片。不接受新生事物,就会被时代淘汰。
《扬子晚报》2022年10月14日B01版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