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综述:上海出版人何以多次“捕获”诺奖得主?

发布时间:2022-10-09 10:04:19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作者:王笈 | 责任编辑:秦金月

中新网上海10月8日电 (王笈)每年的“诺奖季”都像是一次“诗性的召唤”,总能掀起出版与阅读的热潮。两天前,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令人惊喜的是,中国读者并不用等待太久就可以领略到这位诺奖作家的文学精彩。

据透露,安妮·埃尔诺的3部代表作《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和《一个女孩的记忆》中文版近期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已是上海出版人连续第四次“押中”诺奖得主,此前还有2019年的彼得·汉德克(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的格吕克(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的古尔纳(上海译文出版社)。

多次“捕获”诺奖得主的“秘诀”何在?为揭开谜底,中新网记者采访了多位上海出版人。

为何是安妮·埃尔诺?

安妮·埃尔诺是法国当代著名女作家。瑞典文学院在当天发布的新闻公报中表示,埃尔诺坚信写作的力量,她的作品毫不妥协,用朴素的语言写就,一尘不染。她以巨大的勇气和敏锐揭示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约束。

上海人民出版社文化读物编辑中心主任赵伟是埃尔诺3部代表作中文版的责任编辑。在他看来,埃尔诺的语言纯粹、简单、克制、极简,却有着巨大的张力,对词语的使用如手术刀般精准。“她的大多数作品虽然都是与作家可见的个人经验相关,但给我的感觉却总是在不断地表达另一种不可见的真实。”

据赵伟回忆,最初决定引进埃尔诺的作品,主要基于3点考量:“首先,她的作品打动了我,我从她的作品里获得了共鸣。其次,我发现埃尔诺本人及其作品在欧洲家喻户晓,但在国内却从未获得相匹配的地位,这或许是一次机会。最后,她的文学作品中有着社会学的一面,与当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社会问题都有潜在的呼应。”

当埃尔诺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传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大呼“冷门”,赵伟却是“喜”胜过“惊”。“从决定填报选题的那时起,我就想过或许有一天她能获诺奖。这一切归于埃尔诺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她的文学观打动了诺奖评委,我相信也能打动国内读者。”

为何是“上海出品”?

中国作家莫言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仿佛是“打开了一扇窗”,让中国读者与出版人对每年诺奖的揭晓时刻倾注了更多的关注与期待。2017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揽下当年诺奖得主石黑一雄的作品版权;2019年起连续4届诺奖得主的作品都有“上海出品”。

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温泽远认为,出版社此次能够“押中”诺奖,一方面与责任编辑的学养和眼光有关,责编在法国留学时就关注过埃尔诺的作品,也注意到诺奖近些年的获奖状况,好编辑是出版社最大的资源;另一方面,也与该社长期坚持的出书结构有关。“哲学、社会学一直以来都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重点出书领域,特别是法国哲学,我们引进出版过福柯、布尔迪厄、鲍德里亚等法国哲学家的系列作品,还一直在出版《法国哲学研究丛书》,在学术界很有影响。埃尔诺本人对哲学也是蛮关注的,这次能够‘押中’,偶然中也有必然因素。”

为何上海出版的诺奖得主作品较多?在温泽远看来,主要与上海出版社有比较开放的文化视野、专业的学术眼光有关。“大家都说这几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总是‘爆冷’,其实‘冷’的背后总有一定的社会因素和学术思潮在其获奖中起作用。出版社的专业性就体现在要从‘冷’中找到‘热’的点,同时要对某个出版领域深入持续地关注,不要过于短视。我觉得这既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书特点,也是大多数上海出版社的风格。”

此次上海人民出版社即将推出的3部作品,分别可以看成埃尔诺的成名作(《一个男人的位置》1983年初版)、代表作(《一个女人的故事》1986年初版)和新作(《一个女孩的记忆》2016年初版)。赵伟透露,“这3部作品分别书写作家的父亲、母亲和作家自己,也能反映出从古代的‘认识自己’,到福柯的‘关心自己’,再到埃尔诺的‘书写自己’,这样一条法国文化的脉络。”(完)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