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标题: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provide new competitiveness for global urban development
Zifei Hu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历史文化是国家和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也为培育城市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业更是成为经济增长的全新领域。同时,对于移民城市来说,多元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是改善社区经济和实现社会融合的重要手段。作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许多国家纷纷针对文化创意产业制定了相关政策。
例如,自2001年以来,巴黎市政府把每年发布的《文化政策》作为文化行动纲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实现“全球文化与创意之都”的建设目标。又比如,为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纽约市政府鼓励建设可持续的文化产业集群并为其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劳动力培训机会。纽约市政府于2014年底在布鲁克林区日落公园(Sunset Park)投资建立的“时装与智能穿戴创业中心”也是一个典型案例。
过去十多年来,全球大都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都大致经历了相似的状况:受到金融危机波及,金融、保险等传统经济部门的发展出现了停滞,在此期间,创意经济却始终保持着活力。
文化创意产业对国内城市的经济建设也有着极大的作用,有力地促进着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及精神文化建设。
例如,北京市从2006年至2016年,十年间推出四个关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的总体性政策,促进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规划》、《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若干政策》、《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提升规划(2014-2020)》)目前,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地位已与发达国家全球城市接近,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广告会展,其次是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和旅游、休闲和娱乐。可见,北京作为全球一线城市已拥有较高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桥梁,将进一步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促进经济繁荣,为北京成为全球城市奠定了基础。
资料来源:《北京市主城区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分布特征》
深圳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引导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前进。《深圳市文化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目标定位:“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更加巩固。”其中,“数学内容产业和创意设计、文化信息服务等新型业态占比超过60%,产业质量和国际竞争力持续提高”。2016年,深圳文化产业同比增加值为1463.01亿元,占比为7.51%。以“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和“文化信息传输服务”为代表的文化新兴产业增速显著,文化企业不断壮大,整体实力稳步提升。深圳文化产业已经开始推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跨界融合,将为推动深圳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为深圳成为全球城市创造良好的基础。但是深圳的城市文化内涵欠丰富,导致了深圳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即使与西方发达国家和城市相比有逐渐追进的趋势,文化内涵和影响力依然差距巨大。总的来说,深圳的文化认可度不够,缺乏对于全世界艺术品的设计和定价能力,并且国际高端时尚资源集聚程度不够,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时尚展示平台,对传统产业的时尚改造尚难成体系,产品展示平台、产业融资平台、综合交易平台建设等均需进一步加强。
资料来源:《深圳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上海有着“东方巴黎”的美称,这是因为上海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是拥有中国首个自贸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城市,并且早在1950年的城市体系之中就有了一席之地。上海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其主要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园区为基地,并推进研发设计创意、建筑设计创意、文化传媒创意、咨询策划创意和时尚消费创意五大类产业重点发展。上海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体现了上海人文历史和地域特色,同时也与上海未来在世界上的经济和文化地位相适应。随着政府产业政策的不断完善,文化、科技与创意的逐步融合,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将会不断形成新的、高端产业形态,有力地促进上海乃至全国文化经济的发展。
资料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竞争力报告(2020-2021)
由此可见,随着文化创意产业对城市的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虽然全球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不同,发展特色不同,但是关于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未来经济发展趋势的预测却基本一致。旅游业的增长促进了城市的文化建设,包括博物馆、剧院、公园等大规模新建、翻新和扩张,使得新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不断增多。同时科技创新孕育出的数字技术使得大量网络数字平台随之出现,为创意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余地,有了更多的方向和新的可能,也为发展全球城市增加了核心竞争力。(胡子菲Zifei Hu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