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木拱廊桥为代表的乡土遗产,应加强自下而上的保护。
8月6日晚,我国现存最长木拱廊桥——福建屏南万安桥突发火灾,惨遭损毁。目前,当地公安、消防已介入,火灾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调查。而当地也已明确将重建万安桥。
这座距今已逾900年历史的木拱桥之最,于2006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安桥横跨两个中国传统村落与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棠口村与长桥村,将村落之间朴实庄重的文化内核与精神内涵紧密相连。作为我国重要的乡村遗产,万安桥的损毁引发出我们对传统乡村遗产保护的一些思考。
据研究统计,仅闽东北浙西南现存的木拱廊桥数量就达88座。在群山深涧与村居驿道之间,木拱廊桥是特定区域基于生产劳作目的所进行的有意设计,满足了当时社会的经济、文化、交通等多方面需要。
功能多样与文化内涵,赋予了木拱廊桥在人居生活中的重要性,历史上人们对于廊桥的管理维护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通常派以专门工匠对其定时刷漆与检测,以保障廊桥结构的稳定性。
然而,随着我国现代交通的飞速发展,木拱廊桥在人居生活中的重要性逐渐淡化,如何通过合理有效的保护与修复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是当前乡土遗产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事实上,已有不少“百岁”廊桥因自然灾害或火灾离我们远去。仅2016年,浙江泰顺县就有三座古廊桥在台风袭击中被损毁。除自然灾害外,闽北武夷山的余庆桥、建瓯步月桥,都先后毁于大火。此次万安桥被焚毁,无疑为当前乡村遗产保护再次敲响了警钟。
从使用主体层面而言,村民应当在延续民俗文化,实践传统活动的同时,对以木拱廊桥为代表的乡土遗产加强自下而上的保护。
从监管主体层面而言,以政府、保护协会为代表的单位应当完善监管机制,对洪灾、火灾等预防和应急处理建立系统的配套措施,有效地解决保护资金来源,在保护意识宣传、廊桥基本信息的收集整理、保护区划定、资金来源、旅游开发等方面统筹安排。
如今,世间再无万安桥。这场大火焚毁的,不仅仅只是一座万安桥,更是历史所呈现的另一种可能和900年来的历史记忆,尤其需要认真反省、思考。
据报道,屏南县官方已启动万安桥修复工作,并初步拟定修复方案。在万安桥重建工作中,应以突出文物价值、情感价值、旅游价值、教育价值为基本原则。
在万安桥残留基础上对其进行重建,或许是历史文化层层积淀的必经过程,也是当代及后代需求与历史遗产之间平衡且可持续关系的体现。
赵逵(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导)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