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文化赋能美好生活 北京按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

发布时间:2022-07-29 09:05:09 |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秦金月

焦点访谈丨文化赋能美好生活 北京按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

北京是千年古都,从1153年金朝正式建都于燕京,称为中都,已经有快900年的建都史。北京城里的一砖一瓦、一条胡同、一个地名都藏着故事。除了有众多历史文化古迹,北京还有众多的博物馆、艺术馆和一流的文艺团体。怎样更好地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推动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呢?首届北京文化论坛7月25日在北京开幕,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以“推动文化创新、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广邀各方嘉宾,集思广益,建言文化发展、推动文化创新。

这是你所知道的北京吗?恢宏而精微,沧桑而丰盈,开放而包容。这里古老与现代交汇,本土和国际交融,有谁印象中的北京不与文化相关呢!

为切实做好首都文化这篇大文章,按下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快进键”,7月25日,首届北京文化论坛拉开帷幕。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 王炳林:举办这样的文化论坛还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在交流思想火花的碰撞当中,我们可以更好传承,更好去创新。

这些年,北京立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城市文明风尚日益浓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取得重大进展,长城文化带、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三条文化带”建设成绩斐然,文艺精品力作迭出,文化产业提质升级,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正在焕发新的时代光彩。在此背景下,北京力争把北京文化论坛打造成文化领域的全国性品牌论坛。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为年度主题。

北京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 赵卫东:我们国家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正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也就是第二个百年目标迈进。推动文化创新,创作生产出更多高品质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标杆作用,所以我们把这个年度主题就确定为“推进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

“推动文化创新 赋能美好生活”是论坛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论坛上的很多交流与讨论都是围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展开。

发布“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是今年北京文化论坛中备受关注的一个环节。建党百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和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北大红楼成为首都红色新地标等十件大事入选。这十件大事的评选由网络投票和专家评议相结合产生,在网络投票中,琉璃河遗址考古有着很高的呼声。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董家林村,当热闹的论坛会场里人们正为琉璃河遗址考古入选“全国文化中心建设2021年度十件大事”倾力鼓掌时,这里的挖掘工作仍在安静有序地继续。

1962年以来,琉璃河遗址的考古工作已经过了整整一个甲子。不断探索的岁月中,它向人们回答了北京最早的城市源头在哪里这一关键问题,也因此获得“北京城之源”的称誉。虽然近些年有所沉寂,但人们相信,琉璃河遗址对历史的回答还不止于此。2019年,随着最新理念和技术的就位,大遗址考古工作再次重启,并在2021年取得重要收获:新出土的青铜卣等青铜器铭文,记载了召公建燕的历史,是西周时期分封制、礼乐制的见证。

北京市考古研究院院长、琉璃河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 郭京宁:它的意义就是延伸了北京历史的轴线,能够补充文献上的空白,把北京建城史的起源能够提前到3000年前。

为北京地区3000年建城史提供最早的文物证据,夯实“北京城之源”,琉璃河遗址考古重新点燃了人们对北京悠久历史的自豪感。考古离人们的生活很远也很近,一次次揭开神秘面纱,让普通大众穿透历史的迷雾,寻根文化也寻找自己。通过考古了解到的古代思想文化精髓,不断滋养着城市的历史根基,丰富着人们的认知,帮助他们树立文化自信。除了精神的滋养,如何让文化遗产回归大众,为大众的美好生活服务,项目负责人已经有了构想。

悠久历史文化与现代化的融合与碰撞,让很多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在审美鉴赏力方面有着很好的历史积淀,同时他们又有着宽阔的国际视野,从而对精神文化生活有着更高的需求。

本次论坛期间除了主论坛,还设置了主题为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文艺精品与传播、文化交流与合作四个分论坛的交流与讨论。

大运河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这三条文化带的建设是北京近几年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也是分论坛北京历史文化传承与发展中重点讨论交流的内容之一。在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三条文化带建设亮点频现。

西海湿地公园是大运河文化带的重点建设内容之一,从元代开始这里就叫积水潭,是京杭大运河的北端点,有着丰富的大运河文化遗存。可在2018年之前,西海湿地公园周边不少违章建筑圈占河岸,水质恶化。为了让这片水域重焕生机,打造有历史温度的景观,2018年5月,北京市西城区对这里的违法建筑进行拆除,把环湖道路全部打通,修建1300米的环湖观景栈道。

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风景区管理处主任 张瑞生:进水口的铁棂闸,还有松林闸,这些都是用历史遗留下来的遗迹,通过改善、修缮保留下来的,最终目的还是还湖于民、还路于民,让老百姓有一个更好的亲水环境,同时展示我们什刹海水的文化。

这些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推力。

一个游客正在欣赏国家一级文物唐三彩骆驼载乐俑,虽然他在屏幕前一步未动,一声没出,但屏幕上文物的图案却一直在变化,这些变化其实是由参观者的意念来控制的,这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但脑波文物交互系统让这变成了现实。

除了让文物变换位置,骆驼载乐俑中多个手持各种乐器的乐舞俑在交互中也可以实现分离,让观众以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完成和文物的亲密互动,这在博物馆里参观时是无法实现的。

目前,园区已经成为北京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承载地。这家文化科技公司所在的E9区创新工场内超过88%的企业都是文化科技类企业,这里呈现出产业发展的聚集效益。

文化让生活更美好,科技则能让文化插上翅膀。在分论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会场里,嘉宾们围绕创新·赋能·发展的主题展开交流。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 祁述裕:我今天分享的是以文化大数据建设作为一个关键词,谈的是文化大数据建设应该秉持数据开放和共享的理念。

在这次北京文化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和文化单位负责人、专家学者、知名作家、演艺人士以及基层文化工作者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谱写文旅融合新篇章、加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等议题展开交流,这些成果将为北京更好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提供重要参考。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名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文化的目的。紧扣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真正地要文化认同,要入脑入心,让我们广大人民群众、受众,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北京独树一帜的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融入城市发展和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成就了北京独特的城市魅力,也让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有了扎实的根基。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它既需要保护和传承,也需要活化和创新。就像北京文化论坛的永久主题“传承·创新·互鉴”,其中传承是根脉、创新是路径、互鉴是方法,用这样的态度来对待文化发展,固本培元、守正创新,才能讲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焕发中华文化时代光彩。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