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的功夫有一些艺术夸张”
陈式太极拳第12代嫡宗传人陈斌VS影视演员、全国武术冠军吴樾
陈斌(左)和吴樾在切磋太极拳前行礼。 新京报首席记者 郭延冰 摄
这是一场跨界对话,一位是知名影视演员,一位是太极拳传承人;这又是一场武术人的切磋,一位是曾经的全国武术冠军,一位是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拳师。
陈斌,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第12代嫡宗传人,河南省太极拳协会主席,其父亲是太极拳“四大金刚”、“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陈正雷。吴樾,全国武术冠军,1997年以表演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国国家话剧院,这样的专业习武、科班表演经历在演艺界并不多。
太极拳的源流可追溯至明末清初,至今约有400年历史。两位不同领域的名家,因为太极拳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中戏本科毕业论文,吴樾的选题正是论太极拳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从艺以来,吴樾塑造过多位经典的武术名家,其中就包括陈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后者正是陈家的九世祖。
2022年仲夏,北芦草园胡同,吴樾和陈斌展开了一场关于太极拳的对谈。
陈斌
陈氏二十世,陈式太极拳第12代嫡宗传人,5岁师从父亲陈正雷习练太极拳。中国武术七段、国家一级拳师,陈家沟(陈正雷)太极拳馆馆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太极拳专委会副主任、河南省太极拳协会主席。
吴樾
影视演员、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入选过中国武术国家集训队,全国武术冠军,获武英级运动员称号。代表作《精武英雄陈真》《连城诀》《西游记》《杀破狼·贪狼》《叶问4》等影视作品。
入门教学要让小朋友觉得好玩
陈斌:您在几岁时和武术、太极拳结缘,走上“习武之路”的初衷是什么?
吴樾:我5岁开始习练武术,当时体弱多病,我父亲就去找了一个教授形意拳的民间师傅,学站桩和一些形意拳基础动作。后来体校教练觉得我的品质和骨骼特别适合练表演性武术,于是就进了张家口体校,就这样慢慢进了专业队。那会儿是在北京队训练,但我代表的是宁夏武术队,算是优秀人才对西北的输出,拿过很多全国武术冠军。
我真正练习太极拳是在13岁时,我6岁时认识了河北大学武术教授武淑清先生,她是吴式太极拳名家。先生教了我几招后,顿时觉得受益匪浅,慢慢就喜欢上了太极拳。
陈斌:您刚才也提及拿过很多武术冠军,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
吴樾:我第一次拿全国冠军是在井冈山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一共参加了6个项目,除了集体基本功没拿到名次,其他几项成绩都还可以。
吴樾:陈老师,您是太极名家,我也问您几个问题。如果我是一个“小白”想练太极拳,从接触到入门需要多长时间,建议保持怎样的练习频率?
陈斌:简单来说可以分成两种情况:一个是专业版,一个是养生版。专业版要求你全身心投入,如果将来想走职业化,肯定天天都得练,跟上班似的一天练几个小时,进步会很快,可以说一天一个样。这样的话,有个把月就能上手。
但大部分人都是以养生为主。每周固定一个时间,比如一周两次课的频率,差不多需要3到6个月入门。当然,这还要看个人的理解能力以及身体的协调性等。
吴樾:我打太极拳的时候,我女儿觉得挺好看。当我教她的时候,她就不是那么专注了,觉得太慢。让她去学习跆拳道、击剑,她就觉得很好玩。那如何设身处地让小朋友们喜欢上太极拳,提高他们的兴趣?
陈斌: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咱们也都是从那个年龄过来的。太极拳不会限制人的天性,而且真正的太极拳也不是只有松、柔、慢。一说起太极拳,很多人就想到公园、广场的那些老大爷、老奶奶。太极拳不是只有那一面,也有刚、快、猛的一面,讲究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我们传统太极拳套路,有一路拳,也有二路拳。一路拳以柔为主,二路拳以刚为主,全都是震脚、发力、跳跃,每招每式的攻防含义非常明显。像这些,孩子就会感兴趣。所以在太极拳入门教学时不能死板,不能像教成年人一样从柔入手、从静入手,我们可以把顺序对调下。比如先把太极拳里吸引孩子的一面,提前教给他们。甚至我们可以先不学拳法套路,想玩器械也没问题,咱直接学个刀,学个剑都可以。
比对手“僵”一点,你就是透明的
吴樾:咱们继续太极拳学习的话题,一般初习太极拳的人,动作都比较生硬,这个“去僵期”要多久?
陈斌:从我们专业角度来说,“去僵求柔”是一个贯穿始终的过程,没有止境。不管你练了多少年,哪怕成再大的名、再大的家,也没人敢说我“松”到家了。碰到一个功力比你深的,两人一搭手,高低立判、胜负立分,彼此心知肚明。你只要比对方“僵”一点,你在对方那里就是透明的。你看着对方没用劲,但无形中就会给你压力,你不得不用点劲去扛着。
吴樾:说到“去僵期”,我想到我的中戏毕业论文,就是论太极拳在舞台表演中的重要性,去僵还柔的状态是一辈子都要追寻的目标。表演的放松要内心的放松,这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的一句话,看到他的这句话,我就在想怎么能够放松?只要上了舞台,多大的演员都有紧张的时候,这特别像太极拳。
在舞台上,你的口齿、声台形表、舞台魅力,给人的磁场和感觉,甚至说往心里扎的台词和表演如何能给到,这就是太极拳意识的一个延伸。舞台上讲究松而不懈。老师也经常跟我说,你的头顶上方一把剑。松不是塌架子,太极拳讲究抱圆合一、虚领顶劲,这些跟艺术都是相通的。
陈斌:确实,刚练太极拳时浑身都是拙劲,这种劲要把它消化掉,还是要以得气为主。这个时间基本得一年半载,要知道用身体去理解太极拳的这些要求,比如立身中正、松肩沉肘、屈膝松胯,你要用身体去感受。到那时,身体的柔和感、协调感自然就出来了,咱们说的气感,自然而然就发生了。
吴樾:现在特别流行正念冥想,其实太极拳就是最早的正念冥想。起势时,我这一提手,拽起来的是山河大川、阴阳相对,很有意思。
陈斌:天地之间,浑然唯我。
拍《叶问4》,吴樾学习古法太极拳
陈斌:作为一名会武术的演员,在影视表演这条路上,哪部作品、哪位前辈对您影响最大?
吴樾: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电影《少林寺》,实在太经典了,影响了一代人。后来又看过成龙大哥的一些电影,就更喜欢动作片了。我跟成龙大哥合作过很多次,大哥对我关爱有加,我也多次参加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包括李连杰大哥对我的影响也很大,可以说影响了我一生,我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跟李连杰大哥一起拍戏。
陈斌:传统武术和影视剧中呈现的“功夫”,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吴樾:传统武术是内外兼修的一个状态,影视则是把这些内外兼修的东西用镜头语言、画面来表达。同时,影视会有专业的动作导演、武术指导、专业的器材,再进行稍微的艺术夸张。当然,它还是要基于传统武术的基础,再进行一些艺术夸张,用镜头、用剪辑来表现。
陈斌:我们知道,在影视剧中武术演员经常要做危险系数很高的动作。从影20多年来,您觉得哪部作品的动作难度最大,对哪次受伤印象最深?
吴樾:我跟古天乐在泰国拍《杀破狼·贪狼》时,我演一个警察。当时跟两个泰国的武行在屋里对打,说好了他一脚踹我脸,我用胳膊硬扛一下就过去了。我一直在等着他,但他起腿慢了,我就被晃了一下。就这一个空隙,他腿就过来了,而且没有奔我脸来,直接踹我胸口上了,那一脚下去当时就动不了了。
之后去医院拍片子,发现骨裂了。但当时这个景剩3个镜头就杀青了,又不能拖。我在医院打了一针封闭,整个前胸绑了一圈,回来又继续拍了6个小时。
陈斌:您在拍《叶问4》时为了能跟甄子丹的咏春拳对打起来,拜师研究学习了很多古法太极拳,呈现的效果又好看又实用,能不能介绍一下具体的情况?
吴樾:其实我当时有一个太极拳老师赵泽仁先生,他是武学大师王培生先生的徒孙,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太极拳真是打人的。赵泽仁先生出访过很多国家,也是吴式太极拳传承人,同时兼修了太极拳和八卦掌。赵泽仁先生的太极拳以技击为主,有很多拿、靠、反擒拿、搬拦捶、肘、头等。只要你进入太极拳的世界,那真是一个浩瀚的海洋。
我当时的一个想法就是,在《叶问4》里面展示不一样的太极拳。我们的腿法讲究高不过腰,你抬腿速度越快、杀伤力越强,这种低鞭腿是非常有杀伤力的,而且太极拳里有很多招数是别着劲去打的。后来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看着有点不一样,但又不知道哪儿不一样。
陈斌:我们很多武术界的人看了您的那段对打,都赞不绝口。都说这段吴樾下功夫了,肯定是从民间学真本事了。想要拍好一部太极、武侠电影,最难的点在哪里?今后想要突破是不是越来越难?
吴樾:现在武侠片包括动作片,确实是走到了一个瓶颈,因为方式方法太多了。传统武术和现代功夫结合到巅峰了,你怎么去突破很难。还有日本的《浪客剑心》,韩国的一些小刺刀,还有马伽术、巴西柔术,东西太多了,都集合在了一起。这种分门别类的东西多了,怎么再寻找到一个特别巧妙的突破口,这是我们一直在寻求和琢磨的地方。
练拳几年,不经意把同学摔出去了
吴樾:5岁就练习家传的太极拳,您在节目中吐过槽,小时候并不是很情愿,是什么契机完全投心进去了?
陈斌:我5岁开始习武,男孩子嘛,安静不下来,我也是比较调皮捣蛋、活泼好动的那种。虽然出生在一个武术世家,但我经常跟父亲辩论,难道从其他方面取得成绩就不能光宗耀祖了吗?父亲当时跟我说了一句话,“你现在所学的所有本事、所有文化知识,将来都是要为太极拳服务的,因为这才是你此生应该做的事,此生必须走的路。要不然,你早晚会发现,上对不起祖先,下对不起子孙,子孙后代会骂你的。”
至于什么时候开窍扭转的,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小学四五年级时,有一次上体育课,有俩同学打架。我是班长,就上前拉架。其中一个身高马大的同学有点烦,就想抓着我给撂一边。他这一抓,我本能地跟着他往下一沉,下面一晃,他没拎动。他再拎我时,我就随着他很自然地往回一打,咕咚给他摔一边了,撂出去很远。当时,同学们包括我自己都惊呆了。就那一瞬间,我知道我练的东西是有作用的。
随着年龄增长,再去想父亲当时经常对我们说的,“你们呀,身在福中不知福,人处宝山不识宝。得到太容易了,往往都不珍惜。”这些话再去翻篇琢磨,就觉得有味了。总之,这些方方面面的影响,一点一滴地敲打你的心,让你从思想上、行为上去做转变。
陈斌:除了太极拳,您还练过南拳、八极拳等多种武术门类,它们之间是否有相通之处,能否提升对太极拳的理解?
吴樾:我平常喜欢看一些武林旧事的书,包括一些老前辈的自传。随着年龄增长和阅读量的增大,最近确实也有了一些感悟。我去年拍了一部武侠电影叫《张三丰》,今年年底会做《张三丰》第二部,主创阵容也会更强。但我们最近刚刚又推翻了剧本,重新开始写第6稿。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武术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知道,太极、形意、八卦统称为内家拳。外家拳呢,讲究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诸如铁砂掌、少林拳等,更多是外在的。其实外家拳也有站桩、也有行气。相比之下,太极拳特别有意思,之所以为万拳之首,就是因为它讲究内外兼修、天地合一的状态。
太极拳被归为道家内养生息的一种拳法的外在体现,集大成形成了太极拳。我现在对于太极拳和其他拳的概念,它们是必然相通的。几大门派的老前辈都说过一句类似的话“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总结下来就是“拳与道合”。
那所谓的道又是什么?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心。关于道,我们老祖宗几千年前就讲了至纯至真的道理。所以我的感受是天下武术是一家,哪个门派都不能跳出任督二脉、小周天、大周天。
传统武术跟中国传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我特别佩服陈式太极拳的各位前辈,他们不是一介武夫,是要休养生息,易经、八卦、中医都得知道,这也是太极拳的魅力所在。
B02-B12版专题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孙海光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