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北京7月13日讯 7月12日上午,北京人艺召开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共产党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著名导演任鸣同志追思会。
2022年6月19日,任鸣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
追思会由北京人艺副院长周彤主持,他表示,任鸣同志猝然离去后,曾经一幕幕真实的、温暖的场景浮现在面前,令人艺人无限痛心与怀念。
会议现场,全体参会人员进行了默哀。
北京人艺党组书记王文光发表致辞,他从好导演、好院长、好人等方面来回忆任鸣同志所做出的贡献和留下的精神财富。他说,“斯人虽逝,风范长存。任鸣院长的作品常在,他就没有与我们告别。”以此来表达对任鸣同志的深切怀念。
北京市政协原副主席、北京人艺原院长张和平回忆了自己与任鸣共事的岁月,用“百感交集,感慨万端”来形容自己的心情。在2014年卸任北京人艺院长职务之际,张和平曾将“信任、责任、重任”三个词转送给了任鸣院长,回顾任鸣在任期间在话剧舞台上的贡献,张和平认为可以用“胜任”作为任鸣在任期间的注解。
与任鸣同志共事十三年的北京人艺原党委书记马欣,表达了沉痛的心情。他回忆了任鸣的艺术生涯以及他在北京人艺担任副院长、院长以来做出的贡献,尤其是他在党和人民需要时勇挑重担,创作出反映时代,鼓舞人心的作品。他说,任鸣是自己亲密的同事和挚友,也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他的微笑将永远留在人艺人的脑海里,名字永远铭刻在广大观众心中,他是一个“大写的人”。
北京人艺原副院长濮存昕分享了从80年代开始共事起,他们彼此坦诚,互相影响的一些往事,并引用了杜甫、刘禹锡、陶渊明的诗句表达自己的惋惜与哀悼之情。濮存昕表示,任鸣院长将生命奉献给了舞台,是真正信奉“戏比天大”的人,是拥有戏剧理想的导演,是真正的共产党员,同时希望剧院同仁能够秉承院长遗志,为北京人艺的发展贡献力量。
北京人艺原党委副书记丁立军称,16年的同事之情,与任鸣亦师亦友,亦兄亦弟。他回忆了任鸣在灾难时刻,带领创作团队第一时间到灾区采访,创排《生·活》的往事,体现高度的责任感和担当,更通过自己与任鸣同志交往的细节,表达深刻的怀念之情。他说,任鸣同志没有离开,他永远在人艺的队列里,永远活在人艺人心中。
北京人艺副院长冯远征与任鸣相识37年,见证了他在北京人艺的一生。冯远征以“事业上的知己,生活上的挚友”形容他们的关系。他现场讲述了几十年间二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的共同经历的片段,表达了二人在生活与事业中对彼此的信任,认为任鸣有大胸怀、大智慧,懂得奉献与感恩,践行了自己“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信念。
与任鸣同志有过多次合作的北京人艺编剧郭启宏,表达了对故人离去的深切的惋惜,追忆起《知己》《男人的自白》《花蕊夫人》三部作品的合作,称他是择一业、终一生的艺术家,在作品中始终追求真善美,始终怀有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剧院的感恩之心。
北京人艺舞美处原处长郭斌表示,从1987年相识以来,自己和任鸣院长一同工作,一同成长,一同见证了北京人艺几十年的发展与辉煌,而自己多年来在工作上的成绩也离不开任鸣院长的支持与鼓励。对于自己而言,任鸣院长亦师亦友亦兄长,他顾全大局,工作勤勉,治院严谨,为人谦和,团结同志,为大家树立了作为合格人艺人的榜样。
北京人艺演员吴刚动情地说,今天外面下着小雨,排练厅满是思念。他表示,任鸣是好导演也是好哥们儿,是善良、天真的大男孩。他说,不是有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坚持了才有希望,任鸣做到了这一点,他是舞台忠实的坚守者,他离去了,大家都将继续留在这个舞台。7月12日晚上《哗变》将迎来本轮最后一场演出,钟声响起那一刻是对他的无限怀念。
北京人艺导演唐烨从自己在中戏课堂学习的经历开始回顾,任鸣院长的学生习作便展现出的极高艺术品质,在自己进入剧院工作后,深切感受到了任鸣院长广泛的爱好与深厚的艺术素养。对于唐烨而言,任鸣不仅是文质彬彬、为人谦和的导演,更是爱说爱笑、和蔼可亲的兄长,自己也将牢记院长曾经的嘱托,发扬他“努力继承,坚决发展,勇敢创新”的创作理念,继续为北京人艺创作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秀作品。
北京人艺青年演员闫锐仍然记得任鸣老师在6月17日《名优之死》排练现场的嘱托与教导。他回忆与任鸣老师相识于2007年,从此老师的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从学校到进入北京人艺,感恩老师的影响帮助和培养。一路走来,老师对后辈的激励言犹在耳,他的身影还在浮现,他虽然离去,但是戏还在,他留给后辈的宝贵财富将永远激励大家。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表示,多年以来,任鸣院长给他的印象是谦虚、质朴、真诚、执着,从现场大家的追忆中,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任鸣院长的风格与品格,他对于艺术的态度恳切认真,为中国戏剧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北京人艺看戏时,常能看到任鸣院长的身影,人在场,心在场,情在场,生命在场,他尽到了作为北京人艺院长的职责。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莫言通过线上的方式表达了哀思。从在北师大共同讲座相识,到后来《我们的荆轲》进行的合作,在莫言的印象中,任鸣是一个看问题有着极高站位的导演,他对于艺术的真诚和对作家发自内心的尊重也让他感到温暖。他表示,虽然任鸣院长已离我们远去,但人艺的传承将继续延续,自己也希望能够继续话剧的创作和与人艺的合作,任鸣的精神也将永存于北京人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党组成员、副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院校长王辰与任鸣院长相识30年,从朋友的角度,感受到了他对工作的认真与对北京人艺的深爱。在平时的相处中,任鸣院长令人如沐春风,在北京人艺的发展进程中,他用心用情,竭尽心力。任鸣院长致力于在话剧中揭示深刻的人生,他的精神和信念将永远留存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
国家大剧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李志祥对任鸣同志致以缅怀和感谢。他表示,任鸣同志和北京人艺给予了国家大剧院的戏剧创作无私的帮助,他为国家大剧院导演的《王府井》《风雪夜归人》《玩偶之家》三部作品体现了他的戏剧追求,也开启了大剧院的戏剧创作之路。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郝戎表示,相识20余年,任鸣院长是值得信赖令人尊敬的兄长,自己成长的每一步都有着他的关心。在担任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期间,任鸣院长深受学生爱戴,享有崇高的声誉和威望,培养了一批戏剧人才。任鸣院长是优秀的导演艺术家、卓越的引领者,对戏剧事业无限热爱,有着高尚的人品和艺品,失去这样一位良师益友,自己深感悲痛。
中国国家话剧院原副院长王晓鹰与任鸣在1979年相识。他回忆道,任鸣从学生时代起就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一直走到了生命的终点,他没有一刻离开北京人艺,离开他热爱的戏剧事业。他用随心守志、心无旁骛、低调耕耘、鞠躬尽瘁来形容任鸣同志,称他专注、踏实、善良、纯真,他的名字将永远镌刻在北京人艺。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现场回顾了新编京剧《下鲁城》的创排过程,从亲历者的角度见证了任鸣院长在艺术方面严肃端正的创作态度。秉持着“保持传统要坚决,创新要大胆”的创作思路,任鸣院长在正式排练之前便大量研究了京剧的表现方式和艺术风格,同时也以自己的博识、眼界和思路将本剧的简洁独特发扬到了极致,为成就一部优秀的京剧作品付出了大量的心力。
北京电影学院表演学院教授王劲松与任鸣导演有着多年合作经历,从2009年北京电影学院的《北京大爷》到国家大剧院的《王府井》,再到北京人艺的《燃烧的梵高》《油漆未干》《司马迁》,表示他一生都在追求艺术创作的高超境界,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感谢他对自己的影响,当导演铃响起,大家将沿着任鸣同志的艺术方向继续下去。
北京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杨乾武表示,同校四年,共事近40年,在北京戏剧家协会的岗位上,任鸣院长有主见,不多说,实事求是,埋头苦干,他是戏剧赤子、人艺之子,贡献独特,他的艺术追求和创作成就与北京人艺融为一体,他的成果也将在人艺流传下去,他的艺术造诣已经超越了个人,对戏剧行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意义重大。
《文艺报》新闻部主任徐健作为研究任鸣话剧导演艺术多年的评论家,称他,戏品如人品,质朴、真实、稳重与通透。走近他,不仅是在走近一位有思想、有定力、有恒心、有追求的艺术家的精神轨迹与艺术探索之路,也是在走进一个时代,进而发现时代与戏剧、时代与它的同路人的深层关联。他认为,读懂任鸣,只需要走进剧场、坐在观众席,静静地去感受舞台上发生的一切,真正的、真实的、真性情的任鸣就在他的作品里。
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伟与任鸣从大学同窗相识至今,对于任鸣坚守话剧岗位矢志不渝的精神深感动容。从共同求学到共同担任老师,四十年来刘伟见证着任鸣在实现理想的道路上的执着和坚守,面对学生他谦和亲切、耐心引导,面对治学他刻苦执着、一丝不苟,追忆往昔,刘伟借用任鸣的一句话,“人心是最好的纪念碑”,表达了对于任鸣的哀悼与思念。
嘉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总裁、嘉德艺术中心总经理寇勤与任鸣院长交往30余年,有着许多往事回忆,他现场讲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任鸣:在工作上,他身兼导演与院长两个身份,从细节出发,尽心尽力,做出了极大的成绩;在生活中,他彬彬有礼,从容待人,谦逊有加。虽然身患病痛,但对于戏剧的虔诚一直支撑着他不断对中国戏剧做出更大的贡献。
任鸣同志爱人东红表示在“戏比天大”四个字一字排开的排练场追思任鸣,是恰如其分。她通过讲述几个片段与大家分享了生活中真实的任鸣,展现了他除了在艺术上追求极致以外,在生活上朴素淡泊的一面,她称任鸣华彩的生命乐章戛然而止,精神却将润物细无声地引领着家人。她代表家属感谢北京人艺和人艺人的支持与帮助,感谢同行和媒体的热爱与协助,最后祝福北京人艺在70周年的历史上再创辉煌。北京人艺是永远的精神家园,永远的“故乡”。
中央和北京市有关单位领导、北京人艺院领导班子成员、老领导、演职人员及各界亲友代表齐聚北京人艺悬挂着“戏比天大”的一楼排练厅,共同追忆任鸣同志生前艺术创作、剧院管理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们表示,任鸣同志虽然离去,但他崇高的艺术追求和高尚的精神品格,将伴随着他优秀的作品和作品中闪耀的精神之光滋养观众、鼓舞后人;他对北京人艺建设发展所倾注的智慧和心血,将助推人艺更好地走向未来、走向明天。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