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热搜话题令人感叹! 别把坏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

发布时间:2022-06-23 09:50:04 | 来源:中新网 | 作者:上官云 | 责任编辑:苏向东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6月22日电(记者 上官云)对陌生人和颜悦色,却容易对亲近的人心生不满;明明是关心,话说出口却成了指责……“为什么对越亲密的人脾气越大?”不久前,这个话题一度登上热搜,很多人感叹,自己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曾有观点认为:深到骨子里的教养,是不对亲近的人发脾气。终其一生,我们都要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别把生气的脸摆给家人看,也别总是把坏脾气展现给最亲近的人。

伴侣之间的坏情绪

《非暴力沟通·两性篇》中曾提到一个观点:“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要学会如何坚定而且自信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但也要懂得很好的说话技巧。”

  《非暴力沟通·两性篇》。华夏出版社出版

但对于一些夫妻来说,做到这点或许没那么容易。

小方供职于某企业,在别人眼中性情温和,但却时常被老公扣上“不讲道理”的帽子,“吵架都是因为一些小事,比如东西买贵了,没用优惠券等等。”

一旦开启争执模式,小方就开始评论另一半做得有多不好、自己有多失望,“他也特别倔,不会有什么解释,两个人吵得人仰马翻也没解决问题。”

她经常会反省自己是否对另一半不够包容,沟通方式是否存在问题,“吵到最后,不知道最初是为了什么在吵。”

心理咨询师杨琳琼分析,潜意识中,我们知道对亲近的人发脾气会遭遇什么,这个风险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这种亲密关系不会因此而摧毁。

所以,正是因为安全,我们在亲近的人面前也最容易不戴面具,卸下伪装。然而,越亲近的人之间情绪的扰动会更大,也越容易激发固有的互动模式,火气一点就着。

情绪怎么产生的?

中科院心理所副研究员、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葵表示,人们往往认为,情绪是对于当下事件或者情境的直接反应,实情未必如此。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她举例道,“你很容易记得自己等车时着急的样子,但仔细想想,并不是每次等车都那么着急。也许还有几次,你在等车时很惬意地欣赏车站的风景,车来了都觉得还没有看够。”

“等车时着急,往往是脑子里出现‘如果我迟到了,就会……’这样的内容。因此,等车和‘着急’的情绪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让我们着急的,不是等车本身,而是对等车的看法。”王葵解释。

也就是说,很多时候我们对亲近的人所发的脾气,更多不是取决于对方做了什么说了什么,而是我们怎么来解释对方的言行。

如果意识不到这点,我们可能会一味地指责对方,这种指责很容易激起对方的反击,关系就容易陷入恶性循环。

为何容易对亲近的人更挑剔?

不只是伴侣、亲子关系,不少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我们习惯性的对陌生人好脾气,但却很容易对亲近的人挑剔。

分析原因,王葵认为,大致有三点:首先对于亲密的人,我们容易有某种期待,期待落空后的失望和受挫感会导致“不耐烦”;对陌生人,我们往往没什么期待,自然也难以失望。

  图片来源:网友评论截图

其次,我们应当意识到,亲密关系尤其是婚姻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合作,而合作本身是一件很难的事。

“合作为什么难?有个原因就是,人们往往认为自己对成功的事情的贡献很多,而对于失败的事情则没有多少责任。对于陌生人,我们可能很少有深入合作的时候。”她解释。

再次,王葵觉得,事实上人们在家里家外往往是两个样:在家外,人们大多会“注意”自己的形象,言行举止相对谨慎;在家里时通常随意得多,“缺点”也容易暴露出来。

显然,作为身边人,我们也最容易受到家里人这些“缺点”的影响。

耐心多一点,脾气好一些

对很多人来说,家应该是一个温暖而包容的地方,批评很少能够导致良好的关系。王葵建议,要锻炼自己发现对方优点的能力,学会真心实意地赞美对方。

  资料图:图为荷花盛开。(图文无关) 凌楠 摄

“在婚姻关系中,要认识到对方和你一样是独立的个体,不太可能和自己有完全相同的想法和观念,也没必要把对方变得和自己一样。”王葵表示。

她提到,如果发现“不耐烦”的情绪造成较大负面影响,可以积极向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杨琳琼认为,首先要对自己的情绪有察觉,对“坏脾气”及时喊停,比如可以来点深呼吸,让自己平静下来。

接下来,审视自己和对方的关系中存在的“爆发点”有哪些,进而探寻自己的内心需求,积极沟通,找到更好的相处方式,也就是重塑关系模式。

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对家人、关系亲近的朋友,我们要学会珍惜对方给予的包容,同时学会自省和沟通,督促自己成长。(应受访者要求,小方为化名)(完)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