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吴志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使命何在?
中新社香港6月20日电题:吴志华: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使命何在?
中新社记者曾平
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筹备多年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开馆在即,为荟萃东西文化的香港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座位于维港海滨的全新博物馆将以怎样的面貌与世人见面备受关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吴志华博士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阐述这座博物馆的使命和其开幕对香港而言的文化价值。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大致经历了怎样的筹建及筹展过程?其开幕对香港而言有怎样的文化价值?
吴志华:香港西九文化区管理局与故宫博物院2017年6月29日在国家主席习近平的见证下签署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其后我们就全力推动该馆的建设。前期的重点是建筑大楼的设计和建设,然后是策划展览内容和规划未来的运营与发展。当时我参与初期策划后就回到了特区政府康文署的岗位,非常期待能招聘到合适的馆长带领这个项目。
2019年8月我获委任为馆长时,博物馆只有一位秘书,后来的每一位员工都是我招聘的,团队慢慢建立起来。2020年11月,博物馆平顶,当时本地传媒都关注项目会否延误和超支,我告诉他们我有信心并不会,因为这是国家给香港的礼物,我们一定会把这个项目做好。
接下来就是确定博物馆的定位和愿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并非北京故宫的分馆,也要与台北故宫不同。我们希望由此促进香港与内地的文化事业融合发展,让香港的文化发展融入国家文化发展大局,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给世界观众,助力香港发展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中央政府以及包括内地同胞在内的观众对我馆非常支持,因而这个项目也能将香港和内地民众的心连在一起。在香港,博物馆的开幕为年轻一代提供认识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机会,也希望鼓励他们参与文化传承和创新。
中新社记者:香港在历史上和故宫有哪些渊源?故宫博物院给予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哪些支持?这座全新的博物馆吸纳了哪些本地元素?
吴志华:香港与故宫渊源很深。晚清时,部分紫禁城内的文物流出,辗转之间于上世纪50年代出现在香港的拍卖市场。香港有一批人出面协调,帮助这些国宝回流。香港还有一批收藏家在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收藏了很多中国古代文物,通常只收不卖。当中很多是保护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心人,后来也有很多人把收藏捐赠予北京故宫博物院。我们的开幕展之一,会呈现这些收藏家和捐赠者的故事。所以说,虽然香港在1997年前受英国管治,可是很多港人有贡献和服务国家的心。从此角度而言,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的成立有历史发展的因素,展品中有的就是由香港收藏家捐赠,我们重新从故宫博物院将其带回香港展出。
故宫博物院给予我们很多支持,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故宫博物院,不但是战略合作,更是兄弟馆的关系。北京故宫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时间支持我们,共同努力把香港故宫建好,携手将中国文化传播到国际。我们的关系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筹展过程中,故宫博物院的人员非常尊重我们,给出很多有益建议,在过去一两年也投入了很多人手来支援。因为914件文物涉及不同部门,他们会去库房看看每一件展品是否适合到港展出。当然开馆的合作只是一个开始,我们往后还有很多合作,包括规划展品的轮换,共同举办学术交流、教育活动等。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地处香港西九龙这个最好的地段,外面有海,而海是香港一个很重要的体现。故宫在内地以红墙为主,我们就是海洋碧波。建筑师设计时并不把它当成封闭的场馆,而是和外面的艺术公园互相配合。对外连接一些空间外,设计师还借鉴紫禁城宫殿中庭的概念,创造出立体的、互通的三个中庭,中间的天花板使用现代的铝材料建造,与琉璃瓦类似但不同,是对传统建筑元素消化后的现代表达。访客在展厅欣赏故宫文物后,出来会在中庭看到香港的城市景观,这是一个交错的经验。所以整个馆的设计考虑了中国文化与香港特点和整个城市景观的关系。
中新社记者:在您心中文物的魅力何在?古老的故宫文物如何在香港这座现代化国际都会最大化地释放其历史价值和文化能量?有哪些可能的新空间?
吴志华:我觉得文物有三方面价值:第一,历史价值。很多文物反映的是国家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进程,人们观赏文物时,通过文物了解当时的历史,包括社会、经济等其他历史。第二,艺术价值。唐宋名画能够流传这么多年,就是因为艺术之美是永久的。第三,感情价值。看到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会加强公众的历史自觉,提升文化自信。
在向观众呈现和表达文物时,我们不能只是传统地将其放在展柜中,旁边给出说明,而应把每件文物背后的故事说出来分享给观众。比如它的主人是如何创造并使用它的,有些故事很有趣,可能是关于家庭、爱情的小事。观众知晓后就易产生感觉和共鸣。同时我们要利用现代的表达手法,让参观者知道原来文物也和自己现在的生活相关。比如古代皇帝在清宫中感到热,他要从冰山将冰运回冰窖储存,这就和现代生活中的冰有了联系和比较。我们会把故宫文物生动、有趣、立体地呈现在香港和中外观众面前。
香港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之地,香港的研究者、策展人和艺术家的手法和艺术表达既有外国元素又有中国传统元素。我们策展有些是传统的,有些有突破性,比如邀请本地设计师黄炳培(又一山人)重新呈现故宫文物。黄炳培非常善于用现代手法表现传统文化,观众看到经他演绎的文物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觉。我们还邀请了6位年轻的多媒体艺术家,使用故宫概念创造多媒体展品。当中有人使用现代的喇叭呈现故宫音乐,有人利用山水重新理解钟表的机器原理等。这些都是传统和现代的连接,是从香港角度展示故宫特点,希望观众到访时能有不同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的感受。
中新社记者: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中西文博交流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其与毗邻的M+博物馆如何相得益彰?
吴志华:连接外国的博物馆是我们的重点,文化艺术是没有政治语言的。很多外国观众非常喜爱中国文化艺术类型的展览,我们希望通过自身网络,将做过的展览推广至外国,我们的团队很多人有在欧美等地的工作经验,非常了解西方观众口味,我们的展览都是中英双语的,且对方知道我们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这是我们所长。同时我们可以将外国博物馆的展览引进来,进行对等的交流活动。我们还可以筹备中西文化交流主题的展览并举行世界巡展。总之,我们希望扮演联系人的角色。
我的办公室就挂着“和而不同”几字。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M+博物馆是西九文化区内重点有所不同的机构,M+从现代出发,有时会看中国。我们从中国古代出发看世界,也会看到现代。两者的一些目标和理念是一致的,配合起来就很好。整体而言,访客来了看我们的传统文化,再看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他们对整体世界的了解便会加深。中国要多了解世界文化,才能更有话语权,世界要多了解中国文化,才能对现代中国有公道的认知。我们希望西九文化区在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中新社记者:一趟完美的博物馆之旅应带给参观者怎样的体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可能会迎来哪些挑战?
吴志华:我觉得博物馆的体验不是一次能够完成的。我们的开幕展可能一整天也看不完,所以体验应该是分几次,后面几次可更深入享受这场文化和艺术的旅程。若观众看后能说出某些令其感受最深的文物是怎样的,那我们就成功了。当然最成功是吸引观众不断再来,将参观当成生活的一部分。
未来的挑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管理要到位,顾客服务和文物保护要做好,保证观众过来是有享受的。二是实现我们的愿景和目标需要好的项目、人才和资金。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要自负盈亏,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除收取门票外,也会寻求很多赞助,文创产品和商业活动不能过于商业化,因为要保护故宫这个品牌,这是我们的责任。挑战是有的,可是我们有信心,也会有其他机构支持我们的工作。(完)
受访者简介:
吴志华,博士,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馆长,资深博物馆专家、历史学家与艺术行政人员,投身博物馆策划及管理工作逾30年,曾在多间博物馆任职,包括担任香港海防博物馆首任馆长(2002年晋升至总馆长职级),研究及出版聚焦香港历史与文化遗产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