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这些失传的中国名纸 个个风靡一时

发布时间:2022-05-18 17:06:04 | 来源:北京青年报 | 作者:陈品 | 责任编辑:苏向东

蔡襄《澄心堂帖》

中国历朝历代都创造过许多的名纸,这些名纸也成就了中国历史上无数伟大的文学家和书画家。王羲之在《题笔阵图后》开门见山:“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用纸如用阵,古人用纸,是真的很讲究。

“纸可作被”的剡藤纸

因资源枯竭而失传

书写材料的变革至纸出现是在西汉,发明了用麻类植物纤维造纸。东汉蔡伦改造造纸术时,麻、布、棉絮和树皮做出的纸仍是粗糙的,而在百年后诞生的剡藤纸却因“薄、韧、白、滑”的特质成了当时书写所用的上好纸张。

剡藤纸,也被称为“玉叶纸”,以产于剡县(今嵊州)而得名。西晋张华《博物志》载:“剡溪古藤甚多,可造纸,故即名纸为剡藤。”唐人顾况《剡纸歌》云:“剡溪剡纸生剡藤,喷水捣为蕉叶稜。”剡纸制作工艺特色在硾,剡藤要像斩肉泥一样排捣多次,藤本纤维长而韧,自须捣熟才能成好料。这种纸在冬季制作最佳,所以又有“敲冰纸”的说法。张伯玉诗“敲冰呈妙手,织素竟交鸳”,《新安志》记载“纸,敲冰时为之益佳”,这是因为纤维经冷水后韧劲更足。

剡藤纸在西晋时期及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备受追捧。晋中叶,剡藤纸被官方定为文书专用纸。唐代,称公牍为“剡牍”,荐举人才的公函,亦名“荐剡”,剡纸可谓“盛名擅天下”。唐代舒元舆《吊剡溪古藤文》中说:“异日,过数十百郡,郡东雏(洛阳)西雍(长安),见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足见剡藤纸质地之佳,用之者广。

剡藤纸不但是书写上品,还可用来制帐、制被。五代时有诗:“清悬四面剡溪霜,高卧梅花半月床。”陆游有《谢朱元晦寄纸被》诗曰“纸被围身度雪天,白于狐腋软于绵”。纸可作被,听起来好像不可思议,大概是以轻白之纸衬丝绵作絮的。

由于藤的生长期比麻、竹、楮要长,资源有限,因此藤纸从唐代以后就走向下坡路。到宋嘉泰年间,剡藤纸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剡中竹纸,名声盖过了藤纸。明朝成化、弘治年间的《嵊县志》中说“今莫有传技术者”。

除了剡藤纸,晋代还有一些当时出圈但未能久传的名纸,如侧理纸(或苔纸)、桑根纸、蚕茧纸,为当时的书法绘画盛状增色不少。蚕茧纸又名凝霜纸、银光纸、凝光纸,纸像白霜一样,又白又细腻,产于安徽黟、歙两县。相传王羲之写下《兰亭集序》所用的就是这种珍贵的凝霜纸。

与薛涛笺齐名的谢公笺

独得其精髓

唐朝的造纸能力和技术水平也在发展中不断提高和扩大。有一种硬黄纸,是把白纸用黄檗(黄柏)浸染,称为黄纸。唐政府规定只有皇帝诏书才能使用黄麻纸,因而出现了“黄麻”作为诏书的词语。佛经也用特制的黄纸,叫写经纸。之所以叫硬黄纸,还有另一种说法,是说唐人遇到魏晋人书法墨迹,为保存下来采用“硬黄法”进行勾摹,即取纸在热熨斗上,以黄蜡涂匀,待纸性变硬变透明,再影写。

硬黄纸发展到宋代出现了著名的金粟山藏经纸。宋太祖赵匡胤提倡佛教,全国印经之风盛行,为适应这种需要,当时歙州专门生产一种具有浓淡斑纹的经纸“硬黄纸”,又名蜡黄经纸,或称金粟笺。从原料上看,宋代金粟笺多为楮皮和桑皮两种原料混抄制成。从工艺上看,宋代金粟笺是唐代硬黄纸的延续,在原纸基础上进行了涂蜡、砑光等处理,成纸质量极佳。米芾不少作品用的纸就是金粟笺纸,纸张表面光莹润泽,韧度好,透明性强,质地硬密,防蛀抗水。

唐朝还有一种名传千古的纸——薛涛笺。薛涛笺又名“浣花笺”“松花笺”等,是一种长宽适度、便于题诗的笺纸,制作精致。《博物志》记载:“元和中,蜀妓薛涛造十色花笺,深为社会所宝。”相传薛涛居住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随处可见红色芙蓉花,遂萌生制作红色笺纸的创意。因其爱写四言绝句,常用纸张尺幅太大,故尝试制作小巧纸笺。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薛涛笺以芙蓉皮为料,入芙蓉花末汁而制。不过,也有学者指出,薛涛造十色笺只是宋人的一种误传,实际上薛涛笺颜色相对单一,只有红色一种。

薛涛笺在唐代深受文人喜爱,元稹、白居易、牛僧儒、杜牧、刘禹锡等二十余人,都与薛涛有过诗词唱和,而且大多使用的是薛涛的花笺。韦庄在《乞彩笺歌》中提到“也知价重连城璧,一纸万金犹不惜。薛涛昨夜梦中来,殷勤劝向君边觅”,以此赞美薛涛笺。至唐末,薛涛笺已极为名贵。后世,薛涛笺的原作不复得见,历代纷纷仿制。

在众多薛涛笺的追随者之中,谢公笺可以说是最独得其精髓的一个,为宋初谢景初创制,因而得名。谢氏受薛涛造纸笺的启发,设计制造出“十样蛮笺”,即十种色彩的书信专用纸,分别是深红、粉红、杏红、明黄、深青、浅青、深绿、浅绿、铜绿、浅云十种色。这种纸雅致有趣,色彩丰富,成为历史上与薛涛笺齐名的笺纸。

北宋版“洛阳纸贵”

澄心堂纸让大文豪都不敢下笔

澄心堂纸,可谓中国古代书画用纸的巅峰之作。北宋名臣蔡襄在《文房四说》中说:“纸,澄心堂有存者,殊绝品也”,其价值可见一斑。“澄心堂纸”始于南唐,由李煜研制。澄心堂是南唐宫殿中一座便殿,原名叫“诚心堂”,是历代皇帝的书房。据记载,为了造出顶级的纸,李煜不惜重金选调国内高手,云集京城,研制各种造纸配方。为此,他不惜将澄心堂让出来,作为贮纸之所。经过几年的琢磨,澄心堂纸的制作工艺日臻完善,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澄心堂纸”问世了,一时间惊艳了世人。

南唐澄心堂纸的原料为楮皮,制作过程中运用了涂布、砑光等加工技术,是一种白色、厚实、坚硬的加工纸,世称“薄如竹纸、韧如皮纸,色如霜雪、寿如松柏”“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绝一时”。从这些评价中可以看出,“澄心堂纸”的最大特点是薄、滑、白、韧。

李煜将“澄心堂纸”视若珍宝,仅在奖赏有功大臣时才会赐出一些,所以传世极少。后来,南唐国灭,宋朝统一了中国,宋朝皇帝们就获得了李后主当年特别定制的澄心堂纸,据传宋徽宗的名画《柳鸦芦雁图》就是用的澄心堂纸。

澄心堂纸之所以能在宋代盛名远扬,以至于“百金不许买一枚”,堪称北宋版“洛阳纸贵”,与两位大文学家的推崇是分不开的。据说欧阳修曾从文学家刘敞处得到十轴澄心堂纸,作诗称“君家虽有澄心纸,有敢下笔知谁哉”。这纸好到连大文豪都不敢下笔,不过欧阳修也还大方,他又转送了两轴“澄心堂纸”给自己颇为赏识的梅尧臣。

梅尧臣更是受宠若惊,他在给欧阳修的诗文中说:“江南李氏有国日,百金不许市一枚……君今转遗重增愧,无君笔札无君才。心烦收拾乏匮椟,日畏后兵扌奢裂防婴孩。不忍挥毫徒有思,依依还起子山哀。”意思说当年李煜还活着的时候,这纸就百金难求,现在价值更贵重了,你却送我两张。我没有你那么有才,根本不舍得在这么昂贵的纸上写诗作画。不得不放在柜子里藏起来小心看护,每天还得防着家里小孩给我弄坏了。每次打算用的时候,拿起笔却又舍不得,只好看着远处的风景惆怅。

把一张纸看得如此重要,正是因为世间再也找不出一个李煜来造纸,原版的澄心堂纸成了孤品导致的。后世对澄心堂纸的仿制一直不停。宋代著名造纸家潘谷就曾仿制过这种纸,世称宋仿澄心堂纸。潘谷仿纸成功后,送了三百张自己仿的纸给梅尧臣,梅尧臣拿这纸与欧阳修送的“正版”作了比较,得出结论——仿制的不如原先的光滑厚实。但是即便是仿版,仍颇受文人珍视。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