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故宫第六任院长单霁翔在“世界读书日”倡导:静下心来多读书

发布时间:2022-04-25 17:19:29 | 来源:环球网 | 作者:安绮 | 责任编辑:秦金月

【环球网文化频道 记者 安绮】点一盏灯,沏一杯茶,没有任何事情打扰,静下心来读书,是单霁翔在生活中最享受的时光。尽管已卸下故宫“看门人”的重任,可他每一天的日程依旧忙碌,关心并参与着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各项工作,其中也热心为好友或后辈的新书写序作推荐。但他仍要表示,退休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读书的时间比以前更多了,这令他最为高兴。

2022年4月23日,第27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环球网文化频道特邀备受大家喜爱的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单霁翔先生,在世界读书日与大家分享他读书的秘诀、写书的故事。

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第六任院长单霁翔(摄影/周高亮)

藏书万,读书+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

单霁翔家中的藏书非常之多,两排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都放不下,其中有他自学生时代起的收藏,也有多年来良师益友的赠阅,这里有一些书中还饱含着往昔珍贵的回忆与情感。

最近,他正在读城市规划与建筑相关的书籍,那原本就是他的专业。“我的老师吴良镛先生师承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他们在古城保护、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建筑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他们之间也有很多故事,我准备把这些故事整理出版。在读书和写作的过程中,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两位先生,体会新中国城市规划与建筑领域的发展脉络。”

对于读书的热忱一直贯穿在单霁翔的生命当中,每天不止要读上两三个小时的书,还一定要写下自己的一些思考,“读书+写作”早已成为他多年的生活习惯,这也是他最特别的读书方式。

在故宫工作的每一年,他都会出版一本文集,《思行文丛》系列从2012年的《壬辰集》持续到2019年的《己亥集》,将他参与世界文化遗产故宫的修缮保护和开发利用中的点点滴滴悉心记录。而他在故宫工作的心得故事,也凝结在《我是故宫看门人》这本书中,用更轻松的文字为广大读者开启了600年紫禁城的大门,也激发了更多的年轻人拥有了参与文物保护工作的人生愿望。这也让人们也不禁想知道,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文物保护学者,该如何选书、读书?

单霁翔作品《思行文丛》系列 (嘉宾供图)

阅读经典启发思考,也让人收获更多乐趣

谈及如何选择一本好书,单霁翔感慨道,我们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非常便捷,出版的书也非常多,可以说一个人一辈子也读不完。所以,他也认为,看哪些书、不看哪些书,需要一个标准。

单霁翔回忆起自己上学的那个时候,能见到的书远远没有现在这么多。他看的书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他在学习工作需要的专业书籍,另一类就是经典书籍。

“古代的信息传递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书籍资料也没有今天这么多。古人读书一定会读经典的文章,像经史子集当中的那些大学者、大文豪、大专家的作品。这些经典文章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前人智慧的总结。”在他看来,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就能够和前人对话,吸收前人的经验,了解曾经发生了什么,人们又是怎么应对的,取得了怎样的结果。

最为重要的是“读了书以后,经过自己的思考,就能得到自己的认识,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看得更高、更远,也能获得更多的乐趣。”单霁翔表示,这也正是在今天,阅读经典作品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最大的启发和意义。

单霁翔在办公室书架前(摄影/周高亮)

新的知识需要筛选,好书给人以美的享受

“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有很多新的知识被总结出来,每年出版的书籍更是数不胜数。”单霁翔认为,出版业的繁荣对于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个好的时代。但也有读者提问,跟随各大阅读平台的图书畅销榜去选择书,这么做靠谱吗?

在单霁翔看来,很多人关注销量好的书,是说明畅销的书看得人多,有的人为了提高选书的效率,就会选大家都在读的书去读。这样做是一个比较便捷的方法,但是也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所有人都在读的书是不是自己真正需要的?——这才是大家在择书时最需要关心的。

单霁翔觉得,“一本好书应该是真正符合人们需要的书,帮助人们解决问题,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传播正能量。”这也正是他选书的原则。

《单霁翔带你走故宫》系列作品 (嘉宾供图)

倡导静下心来阅读,缓解现代人的心灵压力

“读书的时候还是要逐字逐句去读,认真体会书中的意思。”单霁翔告诉环球网记者,直到现在他还订阅着十几份报纸杂志,看到需要的文章都会剪下来,收集起来,这样就积累下来很多资料,他的夫人还会帮他把资料打印出来。

单霁翔并不排斥网络阅读,他说,现在网络信息发达了,让信息获取更加方便了,很多文章在网上也能找到,他在写书时也会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文章阅读。

同时,他也指出“在今天,人们的时间更加碎片化,信息的形式也更加简短,内容更加情绪化。”他觉得,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容易静下心认真地阅读和思考,碎片化地接收信息,也不容易形成整体的系统的认识。

“这不利于人们全面地认识世界。”单霁翔倡导大家还是要抽出一些时间“静下心来多读书,尤其是那些经过时间沉淀下来地经典著作和新知识。这样,在更全面、系统地认识世界之后,人们对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才能做出更好地改进和安排。”

“书籍中有很多前人经验的总结,会对人们如何解决眼前的压力提供参考借鉴。所以读书是我们解决问题、改善生活的最佳方式。”单霁翔补充道,现在社会的工作压力、生活压力增加,很多人阅读也为了缓解压力的需要。

在碎片化的信息中包含的知识内容很少,虽然能暂时缓解压力,但是最终会让人感到空虚,心灵的孤独会增加焦虑,最终造成更大的压力。而静下心读书的过程本身就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放松。因此,他更希望大家能多读书,读好书。

单霁翔的书和故宫文创玩偶(嘉宾供图)

探寻故宫里的读书打卡地

在担任故宫院长的七年里,单霁翔用脚步丈量了故宫里的每一个角落,走遍了故宫9371间古建筑房屋。他告诉环球网记者,在古代,皇帝承担着治理国家的重任,其实是比普通人要更加努力读书的。居住在故宫里的皇帝,除了要阅读经史子集等经典书籍,还要读历代皇帝的起居注、实录、圣训等典籍。当时的朝廷还会专门组织文人编纂一些历代治理得失的书供皇帝参考,比如《资治通鉴》《四库全书》等。

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紫禁城里有很多供皇帝或者皇子读书的地方。比如西六宫最南端的养心殿,养心殿前殿南窗最西面的一间4.8平方米的小房间,名为“三希堂”,就是乾隆皇帝读书、写作的地方。乾隆十二年(1747),因收藏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而赐名为“三希堂”。

还有,故宫内廷东路最南端的毓庆宫建筑群原为皇太子宫而兴建,而后光绪、宣统等皇帝曾在此处读书,作为清代统治者接受汉文化思想的重要场所。

养性斋位于御花园西南,始建于明代,称乐志斋,清代改今名。昔日皇帝常到此地休息读书。民国初年,英国人庄士敦曾在此教逊帝溥仪英文。溥仪特意把养性斋赏赐给庄士敦当书房兼卧室。有机会的读者也可以到故宫中寻访这些读书的地方,感受一下过去皇家读书的氛围。

2021年世界读书日,单霁翔在公益读书直播活动上分享阅读心得(嘉宾供图)

十年时间,见证一座图书馆的力量

在任职国家文物局局长的10年间里,单霁翔家中的图书就积累到了万余册,当时很多书没有书架存放,就堆放在地上,有一米多高。“我夫人曾经跟我说,这些书究竟是用来看的还是用来堆的,十年前堆在下面的书,你还记得吗?”所以他就下决心用了七天时间进行整理,留下常看的书籍,其余七千多册图书就捐了出去。

在此之前,他曾去过云南腾冲的和顺图书馆,看到许多乡村的孩子们通过那里的文化熏陶成为了栋梁之材,这让他深深感受到,图书馆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1999年,单霁翔的父亲去世后,他根据遗嘱就曾把父亲所有藏书三千册捐给了房山区图书馆。房山区石楼镇二站村是唐代大诗人贾岛的故乡,他就建议依托贾岛祠建一座民办图书馆。于是在全国劳动模范田雄老师的支持下,在贾岛祠内修建了一座乡村图书馆。请故宫博物院郑欣淼院长起名“汲饮室”,请香港著名学者饶宗颐先生题写了馆名。他希望能多一些让老百姓真正走进去看书的小型图书馆。

2012年的世界读书日这一天,这一座图书馆建成开放,“当时有一百多名小学生齐声朗读贾岛的诗,这个情景非常感人。”单霁翔回忆道,除了自己的多次捐赠图书,他还联系了故宫博物院第四任院长张忠培先生,第五任院长郑欣淼先生,还有一些全国政协委员朋友们也都纷纷捐出了自己的藏书。

到今天的世界读书日,这间图书馆就整整满十岁了,这里的图书不仅为附近的村民、到馆参观的游客提供读物,也为对文物感兴趣、到此查阅资料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而在2021年,单霁翔又向浙江安吉县图书馆捐赠了一批图书。他表示,希望更多的人能走进图书馆读书,也能把家里用不上的书捐出来为社会做更多贡献。

2021年世界读书日公益读书直播活动现场的书籍(嘉宾供图)

写作升华人生,分享保护文化遗产的故事

从读书到写作,从吸取前人的智慧到传播给更多人能懂易读的文化知识,单霁翔用一本本文字的书写,串起了文化遗产保护里的古今对话,也让他在生活中时刻保持着与时俱进的思考。从疫情开始到现在,他写了11本书,其中有10本已经面世了,而他的写作出版计划还在不断的推进中。

单霁翔告诉环球网记者,香港从2007年开始实施“活化历史建筑伙伴计划”,为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了非常好的经验。他把多次去香港考察交流的所见所得整理成书,即将出版。他参与录制的音频节目《听见这座城》,是通过故宫当中46种不同的声音来讲述故宫背后的故事,当时为此撰写的文稿也将集结出版。2020年他还参与了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节目《我是规划师》,讲北京城市规划的故事,这让城市规划专业科班出身的单霁翔更是颇有一些体会,他也把这些感受记录成5本书,其中一本《人居北京——唤醒工业遗产》已经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

单霁翔透露,写书这件事,这还是受他的老师吴良镛先生的启发。

“吴先生曾经告诉我,他自己读书与研究最密集的时间,是62岁退休后。到现在,吴先生仍每天看书、写作。”单霁翔在65岁退休那年,曾去吴先生家拜访,吴先生就说对他说:“把你退休的时间充分利用,把你工作的经历进行融贯、综合的研究,你会得到升华的,会得到总结的。”所以他写这些书是对过去工作体会的总结。

同样,这些书也成为向读者分享单霁翔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故事的最佳方式。

单霁翔作品《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摄影/周高亮)

推荐喜爱历史文化的朋友来读“老单日记”

在“世界读书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环球网记者也邀请单霁翔从他近年出版的作品中,面向喜爱历史文化的读者挑选一份书单。他建议想要了解故宫文化的朋友,可以从《单霁翔带你走故宫》看起。这个系列是一套三本,是从他的视角为大家解读故宫的建筑、故宫的文物和故宫的人。

故宫的前身紫禁城的建设,与我国另一项世界遗产大运河密不可分。单霁翔在国家文物局工作期间参与过大运河的申遗,2014年大运河成为世界遗产,他就把大运河的故事写了出来。《大运河漂来紫禁城》这本书就是希望通过讲述大运河与紫禁城的关系,告诉大家大运河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最近两年单霁翔还发起了一档综艺节目《万里走单骑》,带领观众走入“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他也把参与节目的体会总结起来,出版了《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单霁翔说:“希望大家通过这个书单更加了解我们的文化遗产和这些遗产背后的故事,以及这些遗产中所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希望大家爱上我们的文化遗产,一起来保护它们。”(完)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