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上承宋元下启明清 这座遗址揭示中华文明绵延不断

发布时间:2022-03-30 08:58:29 | 来源:央视网 | 作者:佚名 | 责任编辑:秦金月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将于3月30日在北京举行。届时,评选将以“线上+线下”形式举行。


在本次入围的20个项目中,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大家可能还不太熟悉,但南京故宫和北京故宫都是仿照它而建成的。凤阳的明中都未建成就遭到废弃,饱经风雨侵蚀,如今仅剩下断壁残垣的遗址,考古发掘让我们重新认识到它曾经的辉煌。


明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下诏在自己的家乡建造新都,定名为“中都”,规模十分宏大,但却在6年后即将完工的时候,又以耗费为由停止了修建,在洪武十一年确定了南京的“京师”地位。遭到罢建的中都是明初第一座按照京师规制建造的都城,曾被誉为“中国古代完备宫殿的蓝本”,深刻影响了明清时期南京、北京的城市布局。罢建时,已初具规模,城垣、宫殿、中央官署、坛庙,及建成时留下窑址、石料厂等共同构成了现今庞大的明中都遗址群。自2015年起,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故宫博物院、山东大学等联合,在明中都遗址开展了持续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要收获,特别是揭露出明中都前朝区主殿的布局,还发现了我国古代宫殿基址里出土的体量最大的石础。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王志:在前殿接近于中心的部位发现了这块石础,它的体量巨大,用料边长达到了约2.8米,础面约2.5—2.6米,覆盆的直径达到1.8米,这应该是我国古代宫殿基址里面,出土的体量最大的石础。


由于史料记载简略,明中都前朝主殿的形态一直成谜。历经7年的考古,累计发掘面积达到9600余平方米,廓清了明中都前朝主殿及附属建筑的布局。宫殿总体呈工字形,由前殿、后殿与穿堂组成,前殿与后殿均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宫殿台基前高后低,与北京太庙的做法相似。明中都在设计之初就严格遵循传统的对称原则,着重突出的是中轴线上宫阙的建筑布局。宫城规模84万平方米,较北京故宫的72万平方米,还大了12万平方米。


故宫博物院 吴伟:在后殿西侧我们还发现有相连的连廊、门房和角楼的建筑基址,与今天北京故宫明代这个位置的建筑组合也十分相似。

目前通过考古已经明确,明中都有三重城垣,最内是宫城,第二道是禁垣,外郭城是最外面的城,面积达50平方公里,周长约30公里。原规划有12座城门,后缩减为9座。在宫殿前殿的中后部位,还发现有一处土质十分纯净而特殊的黄土台。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王志:这个黄土台它是位于整座宫城的几何中心上,如果把宫城拉两条对角线的话,它的交点就正好落在黄土台上,是皇帝龙椅宝座的位置,应该是有着象征意义的。所以,它的出现应该是和整座城的选址、定中等理念密切相关的。


明中都是明清第一座真正体现京师之制的都城。明中都中轴线相关遗址的发掘揭示,将宋开封、金中都、元大都、明南京和明北京城串联起来,为其填补了关键空白,这种串联也体现出中华文化基因世代相传和中华文明连续不断的特点。目前,明中都遗址已经是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伴随着发掘和保护,让世人又重新感受到这座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皇宫的恢弘气魄。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