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无障碍
站内搜索

诞生于上海的尔多儿童剧团用五年证明——中国儿童音乐剧已开启大小观众复刷模式

发布时间:2022-01-13 08:45:18 | 来源:文汇报 | 作者:童薇菁 | 责任编辑:秦金月

儿童音乐剧只能演《歌舞青春》《狮子王》这些“海外本”?诞生于上海的尔多儿童剧团,五年来用《寻找声音的耳朵》《阿兔酱紫》《复活吧!胡萝卜》等一系列兼具票房与口碑的原创作品作答:“我们中国自己的儿童音乐剧,也能够吸引大小观众不断复刷。”

日前,《寻找声音的耳朵》在上海大剧院完成了第八轮演出,谢幕时,全剧二十多位小演员一齐回到舞台上唱起主题曲《Do You Hear Me》:“你听见了吗?我开始相信,失败并不可怕……”澄澈纯真的歌,热情飞扬的舞,让观众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情绪和能量,全场沸腾了。

记者了解到,《寻找声音的耳朵》《阿兔酱紫》将在今年迎来新一轮演出,《复活吧!胡萝卜》也将在上海大剧院打造一个全新驻场版。

没有剧本,和小朋友们一起“玩”出故事

说起尔多儿童剧团,网络评语里出现最多的字眼是“专业”。这是一个创造性剧团,积累的本土题材剧目,都是在平日的互动、游戏和唱跳训练中诞生的。演员清一色都是少年儿童,让他们走上真正的商演舞台,营造人生更宽广的舞台,是剧团不同于其他艺术教育机构之处。

“张导,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排练新戏呢?”这几天,尔多儿童剧团创始人张忱婷被孩子们缠着发问。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后,张忱婷去少年宫做了老师,当时很多人认为她“大材小用”了。但这个相对空白的领域,给了她很大的发展空间。投身儿童戏剧创作20多年,她和孩子们一起“玩”出了30多部原创作品,音乐剧《寻找声音的耳朵》就是其中一部。

在音乐剧《寻找声音的耳朵》的故事中,男孩小聃带着自己的“魔法”瓶子和一双纯真空灵的耳朵转学到重点小学。竞争、攀比和环境的反差,让他无比怀念乡下的生活。现实世界的冲突与无奈、老家的拆迁使他渐渐失去了对声音的渴望,最终瓶子“碎了”,耳朵“飞了”……对于小观众而言,这是与他们深度共情的作品,上演的就是他们自己每一天在经历的生活,剧中贴近校园生活的笑点紧跟时下热点,每一轮都由小演员们头脑风暴集体创作,真实、鲜活又热气腾腾。

不只演员,孩子们身兼多职参与到戏剧创作中

“在我们的剧团里从来没有剧本,玩着玩着就玩出了戏,到最后戏演完了再总结出剧本。”张忱婷说,大家每演一遍,都跟第一次不一样。

多年来,尔多儿童剧团的作品一直带着孩子们关注一个主题——做自己,这是现代社会每一个人无法躲避的命题。从《寻找声音的耳朵》到《阿兔酱紫》,都是孩子们在这个当下正在经历的成长“阵痛”。

以合家欢类型的《阿兔酱紫》为例,它聚焦的是家庭中孩子和父母如何面对各自生活的变化。这不仅是写给青春期的“通关密语”,也是写给中年父母的一封共情函。现实生活中,张忱婷与孩子相处的日常被融入音乐剧中,为作品带来真实质感。

“很多小演员和小观众,对音乐剧、尤其是西方作品有一定的了解,会唱会跳也会演,但是他们仍然觉得,我们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张忱婷透露,精彩的戏剧世界,让孩子们很上“瘾”。他们常常在排练场一待就是一整天,心心念念演出的到来,愿意为此放弃玩的时间。

而在尔多儿童剧团,孩子们不只是演员,还会参与到制作的过程中,排练规划、舞台监督、道具准备都由他们自己完成,让他们有机会从多个视角来熟悉和审视戏剧舞台。孩子们把作品中的一首首好听的歌曲做成别出心裁的短视频,在抖音、B站等社交网站上迅速走红。

“通过戏剧释放孩子的天性,是我们的美好愿望。”张忱婷告诉记者,仍有许许多多的中国孩子,还没有走进过剧场。孩子们没时间,她就自己上门去,和他们面对面交流。截至目前,张忱婷已经在幼儿园、小学和中学做过近40场讲座,和一万多个孩子一起做即兴戏剧游戏,一起探讨怎样才能“让戏剧改变生活”。她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孩子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戏剧时间。(记者 童薇菁)

最新播报查看更多
加载更多新闻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