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1月7日讯 (记者 苏向东)国家图书馆今天宣布,历时8年之久的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正式结项,破损古籍全部修复完成。这是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实施以来最大的一次针对国图珍贵古籍的专项修复行动,也是国图继“敦煌遗书”、《赵城金藏》等修复项目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天禄琳琅”是清代乾隆皇帝将皇宫各处藏书中宋、金、元、明版旧书进行择选,掇之菁华置于昭仁殿而成的重要藏书。虽为清宫珍视专藏,但从建立直至20世纪50年代,几经坎坷,磨难频生。期间火、盗、兵、蠹,致使藏书大量损佚,664部中已有近60部不见影踪,存世的600余部主要存藏于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
据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熊远明介绍,目前,国家图书馆藏“天禄琳琅”279部,其中宋、元刻本占比较大,并且保存着《钦定天禄琳琅书目后编》中最为珍贵的大部分古籍。这些古籍不仅刊刻年代久远,有的还是存世孤本,弥足珍贵。
2013年6月,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完成了“天禄琳琅”未编书的编目并对其进行了破损情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500余册古籍中百分之十属于一级破损,存在严重的纸张糟朽、絮化、粘连、装帧解体等问题,急需抢救性修复。
经征求修复行业专家意见,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计划开展“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拟用若干年时间完成对这批珍贵古籍的修复。同年7月,“天禄琳琅”修复项目专家论证会召开,专家一致通过修复方案,认为开展本项目对古籍修复、修复人才培养及科研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尽快开展相关工作。在“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经费的支持下,国家图书馆藏清宫“天禄琳琅”修复项目正式启动,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资深修复师朱振彬担任首席专家,带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骨干崔志宾具体承担修复工作。
据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副馆长陈红彦介绍,“天禄琳琅”与国家图书馆历史上《赵城金藏》、敦煌遗书、西夏文献、《永乐大典》等大型善本修复项目不同,前者涉及藏品种类相对单一,在修复方案制定、修复材料的准备方面基本可以一次完成。但“天禄琳琅”藏书年代跨度大,呈现破损情况复杂、修复材料多样等特征,修复难度和挑战大于前者。为此,修复团队针对每一册书进行“个性化”定制方案、开展修复,在严格遵循“整旧如旧、最少干预、过程可逆,抢救为主、治病为辅”的古籍修复原则基础上,实现了创新和突破,做到了“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
在修复过程中,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不仅为修复项目提供部分经费,在举办“第九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与工作管理研修班”时,还以“天禄琳琅”专项修复为主题开展研习,择优选出来自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在古籍修复一线岗位表现突出的12位古籍修复业务骨干接受培训、切磋技艺,参与“天禄琳琅”修复,将修复的新技术新收获与同行分享,不仅创新了培训模式,也带动全国古籍修复行业发展,对全国古籍修复人才培养起到了示范作用。
经过8年多的努力,项目涉及的破损古籍全部修复完成,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2021年12月,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组织召开专家验收会,专家对修复项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与会专家认为“天禄琳琅”修复项目超出了预期目标,参与修复的人员多,由经验丰富的资深修复专家领衔指导、青年修复师共同参与,这对国家图书馆新时期古籍修复人才梯队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项目管理、修复步骤、修复技艺、修复材料、科研成果、技艺传承、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全面、详实、丰富地记录了修复过程,将国家图书馆古籍修复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也为此后大型古籍修复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开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资料,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悉,国家图书馆将在今年举办“天禄琳琅”修复展,出版相关修复成果,同时组织开展多项活动,推广修复经验和科研成果。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