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新局 国家艺术院团巡礼》系列访谈之一
中国网10月25日讯 (记者 苏向东)国庆前夕,由中国歌剧舞剧院创作的大型舞剧《秀水泱泱》,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目,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成功首演。
从重排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江姐》,到新创歌剧《张富清》、舞剧《秀水泱泱》《英雄儿女》《到那时》,在2021年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点上,中国歌剧舞剧院用一部部动人的民族歌剧、民族舞剧精品,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中国歌剧舞剧院是中央直属院团中规模最大、艺术门类最多、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级艺术剧院,新中国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等多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典范之作都诞生在这里。
中国歌剧舞剧院院长陶诚在接受中国网《“十四五”开新局 国家艺术院团巡礼》栏目专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国歌剧舞剧院将落实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意见,坚持剧院“二三二”发展战略,即坚守“中国民族歌剧、舞剧”两个主业,坚持“红色题材创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表达”三条主线,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充分发挥国家艺术院团的使命与担当,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创新打造精品剧目,勇攀艺术高峰。
陶诚表示,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指引下,剧院将一手抓创新,一手抓传承。
“传承经典绝不是简单的把老作品重新再演一遍。重排经典,是向经典致敬,把经典作品赋予新的时代含义,向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向英雄致敬;重排是创新,用今天的审美,今天的舞台,今天的时尚呈现,是把经典作品里面的精神内涵、艺术价值得到新的挖掘和提升;重排是激活,用经典激活年轻一代血脉中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陶诚说。
“我们每一年都有好多部新的作品推出来。同时把经典作品传承下去。”中国歌剧舞剧院今年重排的2021版民族歌剧《江姐》,将红色经典的时代性和当代观众的审美相结合,在社会上、特别是年轻观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新冠疫情倒逼之下,中国歌剧舞剧院将挑战转化为机遇,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从总体上进行战略调整。首先集中精力加大创作力度,为疫情好转、市场逐步放开多做作品上的积累。其次,大力创新拓展线上演出。去年率先推出全国首部线上音乐剧《一爱千年》成为网红剧,今年又开拓“云演艺”产业领域,首创将年度舞蹈考核展示课从教室“搬上”舞台,由线下“搬至”线上。考核课《舞上春》跳出传统的课堂模式,经过精心编排设计,以中国传统色彩为主题,分为月、翠、赭、黛、绛五个篇章,以中国古典诗词作为内容表达,民族乐团现场配音,将季节、色彩、诗歌、音乐、舞蹈等元素充分融合,以当代手法演绎传统文化,带领海内外观众一起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风韵。
面对日趋激烈的演艺市场竞争,中国歌剧舞剧院如何应对?
陶诚认为,“最重要的是立足于自身,明确我们的优势在哪里。毫无疑问,歌剧和舞剧这两个艺术品种是我们的优势,而且我们主打的方向就是民族化,着力创作中国的民族歌剧和民族舞剧。”
陶诚说,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民族艺术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高。全世界的目光都在关注中国,我们的民族歌剧和民族舞剧到世界的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越来越受欢迎。
陶诚强调,中国歌剧舞剧院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就是要让中国的艺术走入世界顶级的主流剧场和主流阵地,面对西方的主流人群,对其主流社会产生影响,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真正落地。
如今,中国歌剧舞剧院的经典剧目演出已遍及美国的林肯表演艺术中心、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等世界顶级剧场,让中国的民族歌剧舞剧艺术获得了西方主流社会的关注。今年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中国歌剧舞剧院录制的民族管弦乐《天涯共此时“五洲同月,情满中华”》中秋主题音乐会在线上向全球热播。
在国内,中国歌剧舞剧院每年几十个城市的巡演场场爆满,年轻人穿着汉服追看原创舞剧《孔子》更是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据悉,舞剧《孔子》完整版在官方 YouTube账号上播放量已超过 85万,这部作品还将代表中国参加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线上展演。
“我们在演出市场上,不仅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更收获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这些年,中国歌剧舞剧院每一年的经济效益都是在20-30%的增长。”陶诚说。
关于我们 合作推广 联系电话:18901119810 010-88824959 詹先生 电子邮箱:zht@china.org.cn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1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